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

实用文档
❖ 寒疝的证治(07年春未讲) 阴寒痼结 【原文第十七条】 ➢ 病因病机: 阳虚阴盛是发病的内因
外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
阳气虚衰,阴寒痼结,正邪相争—病机
➢ 证候特点:
腹痛(注意其特点)
伴阵发性的冷汗、寒厥
实用文档
➢ 治法与方义:温阳破结,散寒止痛 ➢ 注意煎服法: 水煎后,加蜜再煎 服药量因人而异 每日服1次
实用文档
➢ 方义分析及方后加减: ➢ 配伍特点: 厚朴与大黄的剂量比例 桂枝汤去芍药 桂枝用量较桂枝汤中少 生姜用量较桂枝汤中多 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第十二条】 ➢ 证候特点:(注意满痛部位与兼症) ➢ 病机:实热郁迫胆胃,胆胃壅塞不通。
实用文档
里实胀重于积 【原文第十一条】 ➢ 辨证候:要辨清其虚实、寒热。 ➢ 求病机:实热内结于肠,气滞不行,气滞
实用文档
作业要求:请结合《金匮》有关原文精神,
首先归纳并分析下列医案中的主症,然后 作出诊断(包括中医的辨病与辨证)、概 括病机、确立治法,最后写出主方及其药
物(含药量)以及煎服法、护理等注意事项。
实用文档
、发热、形寒肢冷、舌苔白而 粘逆 ➢ 注意本证发热的机理与表现特点: 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或然症 可在某一局部出现 ➢ 治法与方义分析:温下寒结。
实用文档
➢配伍用药特点:附子、细辛配大黄 临床应用举隅:急性胆囊炎、胆道结
石、慢性肾功能衰竭(用本方保留灌肠)、 肠梗阻、老年人便秘以及急性扁桃体炎属 寒包火者。
伴全身寒象: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 细迟或沉迟或弦迟等。
实用文档
➢ 方义分析: 附子-温阳散寒止痛 半夏-降逆化饮止呕 粳米、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粳米还 能健脾止泻)
脾胃虚寒 【原文第十四条】 ➢ 病机归纳: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 证候分析: ➢ 满、痛的特点:面广、剧烈、可变 ➢ 呕不能食
重于积滞。 ➢ 立治法:行气导滞,泄热通便 ➢ 析方义:注意三味药的剂量比例 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第十三条】 ➢ 辨证特点:
实用文档
➢ 病机:实热与燥屎内结于肠,气滞不行。 ➢ 治法:宜攻下积滞。 注意实热腹满四证的比较。 寒饮逆满 【原文第十条】 ➢ 病机分析:脾胃虚寒,水饮内肆上逆 ➢ 证候特点:满、痛、鸣、呕
(寒实证则见舌淡、苔灰黑而厚、润) 特殊情况(见原文第十四条)
疼痛部位游走还是固定
实用文档
➢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治则(原文 第2、3条)
当与温药: 可下之: ❖ 证治 里实兼太阳表证 【原文第九条】
➢ 病情分析:注意抓主症 ➢ 病机归纳:实热内结于肠兼表邪未解,
里证重于表证。
➢ 治法:行气除满,解表散邪(表里双解 ,七分攻里,三分解表)。
实用文档
表里俱寒 【原文第十九条】 ➢ 证候特点: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身体疼痛 ➢ 病机分析:阴寒内盛,兼外寒束表 ➢ 治法:双解表里寒邪(驱寒止痛,散寒
解表) ➢ 配伍用药特点:乌头配桂枝、芍药 ➢ 注意乌头的用量及煎服法:详见教材
➢ 临床应用举隅:强直性脊柱炎
实用文档
血虚寒滞 【原文第十八条】 ➢证候特点: 腹痛的特点 伴血虚的症状
实用文档
成象的体征与特点 全身表现:手足逆冷、舌淡苔白滑、脉沉
伏等。 ➢ 治法: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 方药分析
蜀椒、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饴糖-温补脾胃,缓急止痛 ➢ 注意虚寒腹满两证的比较 主症、病机、用药 寒实内结
实用文档
【原文第十五条】 ➢ 病因病机:阳虚运,积滞成实-因
寒实内结,腑 气不通-机 ➢ 证候特点:胁腹疼痛、便秘、脉紧弦
实用文档
病案分析之二 陈某,女,53岁。患慢性气管炎已八年,发 则咳嗽哮喘,昼夜不休,颇为痛苦。今冬数 因感寒复发,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咯出痰沫稀薄,入暮加剧,不能平卧.形寒 不发热,目胞微见浮肿,胸膈满闷,舌苔白 滑,脉浮紧而滑。此次发作已十余日,曾用 二陈、三子等方,咳痰量虽减,但哮喘等症 依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原文第2、3、13条】
实用文档
➢虚寒性腹满 问诊:腹满时减,复如故 切诊: 按之不痛 望诊:当见舌淡、苔白滑
➢实热性腹满 问诊: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切诊: 按之痛 望诊:当见舌红、苔黄而干燥;
➢病机归纳:血虚内寒,经脉失于温养。 ➢治法:养血散寒 该方体现的精神:“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用药特点: 羊肉+当归、 生姜
实用文档
➢ 临床应用举隅:可治疗血虚外感风寒头 痛、气血两虚眩晕、产后血虚腹痛、产 后大便困难、女性顽固性室性早搏、产 后身痛、多发性神经炎、虚寒咳嗽、肠 易激综合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