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糖尿病中医治疗(课堂PPT)
糖尿病中医治疗(课堂PPT)
各位同道,班门弄斧,确属无奈,若有不当,欢迎指正。
糖 尿 病 中 医 治 疗
2020/4/7
1
目录页
一 糖尿病历史渊源 二 糖尿病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 糖尿病常用的治法 四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2020/4/7
2
糖尿病历史渊源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或“消瘅”范畴,消渴之名首见 于《内经》,是世界医学史对糖尿病最早的记载
2020/4/7
22
(备注) 针灸注意事项:
唐代孙思邈指出:
“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是 告诫后人,针灸治疗糖尿病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 都不能针灸治疗,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不宜针刺: ●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时不宜针灸 ●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不宜针刺 ●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马上针刺 ●糖尿病孕妇 ●晕针者不宜针刺 另外,针刺前要认真检查针具,严格消毒,根据所取部位,让病人尽量采取舒适 的体位,针刺应避开血管。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都要适当掌握,以免发生 意外事故
2020/4/7
3
消渴 字义
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口渴多饮
消渴 疾病
广义 狭义
多饮、多食、多尿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含现代医 学的内分泌疾病。
多饮、多食、多尿,尿有甜味、消瘦为特征, 称为消渴病,即糖尿病。
疾病 规范化
病名规范化、定义规范化、指标规范化、
诊断规范化、辨证规范化、分型规范化。
规范化
与现代医学DM具有相同涵义
腰膝酸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遗精或阳痿或早泄,舌质暗或有瘀斑,舌体胖苔厚腻,
脉沉滑或沉涩
治法:202化0/4痰/7 祛瘀
15
常用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水丸);活血通脉胶囊或活血通脉片; 补中益气丸(水丸);通心络胶囊 ;血塞通胶囊。
病程较久而阳虚证,选用温阳通络法。常用方:济生肾气丸、芍药 甘草汤、桂枝黄芪五物汤。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治法:温阳活血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桃红四物汤
3.阴虚血瘀证:手足灼痛,麻木不仁,入夜加剧,甚则不可近衣被,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口干思饮,大便偏干不畅,舌暗红少苔或无苔,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
治法:滋阴活血
方药:一贯煎加桃红饮加减。
4.痰瘀互阻型:手足麻木,感觉异常,肢体困重,疼痛剧烈,或夜间加重,或怕冷或恶热,
2020/4/7
6
(二)气阴两虚
1.心肺两虚: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苔薄。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敛肺
方药:生脉饮加味
2.心脾两虚:失眠多梦,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濡细。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味
3.心肾两虚: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咽干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020/4/7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气虚血瘀证:手足麻木,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腰酸腿软,舌淡
暗体胖有齿痕,或有瘀点,或有瘀斑,脉沉细弱或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
2.阳虚血瘀证 :畏寒肢冷,手足疼痛,遇冷加重,口淡不渴,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阳痿
早泄,舌淡暗体胖苔白厚或腻,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沉迟。
2020/4/7
9
无证可辨—辨病
体检发现高血糖 高血糖: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 抑胃健脾是调治高血糖的核心问题。
2020/4/7
10
利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具有降血糖的单味中药: 人 参、刺五加、黄连、地黄、知母、苦瓜、番石榴、黄皮、绞 股蓝、荔枝核、白芍、甘草、僵蚕、苍术、白术、黄芪、黄精、 淫羊藿、女贞子、桑叶、桑白皮、地骨皮、麻黄、苍耳子、昆 布、玉米须、葛根、黄柏、玉竹、玄参、丹参、麦冬、五味子、 泽泻、茯苓、灵芝、枸杞、山药、首乌、仙鹤草、虎 杖、桑 椹 等。
活血化瘀法已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体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多以化痰祛瘀为法。
2020/4/7
16
糖尿病物理治疗
2020/4/7
17
物理疗法包括: ●中医理疗法“针灸、火罐、刮痧、灸、外敷中药、按摩、中药泡 脚、中药熏蒸、呼吸体操,水疗等(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 ●电疗法:直流电疗法、中频电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高频电疗 法等 ●磁疗法:磁珠耳穴压丸、低频磁场疗法、中频磁场疗法 ●光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等 ●超声波疗法 ●运动疗法: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
虚证: 治法:补肾壮阳 主穴:肾俞、命门、曲骨、关元、足 三里、三阴交 配穴:肾精亏损者配太溪、复溜、志 室;
心脾两虚者心俞、脾俞、内关。
治法:养心益肾
方药:补心丹,交泰丸加减
4.肝肾两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急躁易怒,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补肝肾
方药:镇肝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
5.肺气阴两虚:干咳无痰,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咽燥,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肺气,滋养肺阴
方药:20沙20/参4/7麦冬汤合生脉饮加减
(1)针刺可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靶细胞受体功能增强,加强 胰岛素对糖元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的功能,从而起到 降低血糖的作用。
(2)针刺后糖尿病人T3、T4含量下降,表明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降 低,从而减少了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利于降低血糖。
(3)针刺可使糖尿病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血液流变异常指 标下降,这对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止血栓形成,减少糖尿病慢性并 发症有重要意义。
2020/4/7
21
(2)灸法选穴。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② 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 应经》)。 ③ 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3) 耳针选穴。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 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 次为一疗程。 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 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 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疗效:治 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2020/4/7 的目的
探讨中西医两者的有机结合点
4
病因病机
2020/4/7
5
糖尿病常用的治法
(一)热盛阴虚
1.肺胃热盛:口渴引饮,小便频数,口干舌燥,消谷善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泄肺胃,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汤,消渴方加减
2.心胃火旺: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口有秽臭,牙龈肿痛,心烦失眠,溲赤便秘;舌红苔
方药:大、小建中汤
4.心肾阳虚:形寒肢冷,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唇甲青紫,尿少浮肿,舌紫暗淡,苔白脉
沉。
治法:温肾阳,通心阳
方药:真武汤合保元汤加减
5.心阳虚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头晕作眩,倦怠乏力,舌胖质暗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通痹
方药:202桂0/4/枝7 栝蒌薤白汤
8
(四)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 胸痹心痛、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刺痛、眼花目暗、唇舌紫暗或瘀 斑、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或脉涩不利。 治法: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7
(三)阴阳两虚
1.肾阴阳两虚:畏寒倦卧、手足心热、口干喜热饮、阳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温阳
方药:右归饮加味
2.脾肾阳虚:形寒肢冷、腰酸乏力、浮肿泄泻、阳痿不孕、舌淡体胖、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3.脾胃阳虚:胃脘冷痛、泛吐清水、胸闷纳呆、舌淡苔白、脉濡细
治法:温补脾胃
2020/4/7
23
在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已得到控制,但还有一些症状, 如:口干、不思饮食、疲乏无力、体弱、耳鸣、耳聋、腹泻、便秘、 失眠等症状,中医针灸可采用辩证施治原则,利用补肾、养阴、清 热、利湿、健脾等方法。
采用:电针、温针、灸法、刮痧、火罐、耳穴压丸、中药薰蒸、 中药离子导入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2020/4/7
11
常用的专药、专方
《千金要方》。如:三黄丸、黄连丸, 《外台秘要》。如麦门冬丸。 明《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消渴方 张景岳的玉女煎、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玉泉丸 近代张锡纯的玉液汤、滋膵饮
2020/4/7
12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2020/4/7
13
糖尿病并发症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讲) 2、糖尿病肾病 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4、糖尿病足病 5、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6、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
(4)针刺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胰岛素、甲状腺素、肾 上腺素等分泌,有利于糖代谢紊乱的纠正。
2020/4/7
20
康复理疗可选择:
针灸、火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 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 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 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 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 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 刺方法为补泻兼施。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 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