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对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借鉴

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对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借鉴

2010年3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2010第42卷 第2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ilosoph y and Social Sciences)Vol.42 No.2收稿日期:2009211220作者简介:刘银喜,男,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徐天骄,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对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借鉴刘银喜,徐天骄(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 要: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强调,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不足以使有效需求提高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市场机制缺陷可以由政府来加以弥补。

与解决经济大危机和金融危机一样,化解21世纪初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同样需要政府干预。

根据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及罗斯福新政的启示,化解全球金融危机不仅要强调扩大内需、保持充分就业等原则,还需要贯彻全球联动、标本兼治等理念;对中国政府而言,则需要从优化外资结构、构建国家储备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监管、规范虚拟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宏观干预。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金融危机;启示与借鉴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18(2010)022******* 不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还是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市场机制在自身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与人类社会价值判断相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市场失灵。

与解决经济大危机和金融危机一样,化解21世纪初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同样需要政府干预。

全面剖析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罗斯福新政0及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必然能够为化解全球金融危机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罗斯福新政: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成功应用在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这部著作中,凯恩斯批判了市场机制能自动保持/总供给等于总需求0的萨伊定律,强调如果任由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宏观经济就不能保持均衡状态。

这种不均衡状态要由政府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来调节。

/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办法,指导消费倾向,,要达到离充分就业不远之境,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由社会来综揽。

0[1](3252326)概括而言,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强调,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不足以使有效需求提高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市场机制缺陷可以由政府来加以弥补,即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措施加以弥补。

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被学术界形容为/看得见的手0,用以弥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0的缺陷。

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美国率先将这种理论付诸实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0,拉开了世界范围内政府干预经济的序幕。

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采用各种政府干预措施实施宏观调控,动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干预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再也没有出现20世纪30年代那种经济大危机,并创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

/罗斯福新政0将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具体化为五个方面的政策,即重构金融体系、规范企业行为、救济失业人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制度建设。

(一)重构金融体系,恢复金融秩序,规范金融市场。

在罗斯福的要求下,国会先后通过了5紧急银行法6,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33#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

从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逐步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通过美元贬值,加强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等等。

罗斯福采取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疏导经济生活和稳定人心起了巨大作用。

(二)规范企业行为,提供就业机会。

罗斯福要求企业家遵循5农业调整法6和5全国工业复兴法6,遵守/公平竞争0规则,制定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制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从而限制了垄断。

在得到大企业的支持后,罗斯福又争取到了中小企业主的支持。

他认为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0[2](47)。

事实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救济失业人员,使其恢复信心。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5联邦紧急救济法6,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0,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救济失业人员;随后,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0,给失业人员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人员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购买力。

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又促请国会通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0,专门吸收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救济面,提升购买力,刺激消费。

(五)强化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在系列改革基础上,罗斯福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对老者和病人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为此,美国政府通过了5社会保险法6,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285美元的养老金。

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不仅有助于避免个人在被解雇时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经济困难对社会的冲击。

历史发展证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最大限度降低了危机的负面影响,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帮助美国走出危机,为美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

二、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21世纪初,随着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政府被迫出手挽救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等)))这场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如/海啸0一般冲击着全世界,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化解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需要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传播途径和扩展范围。

总的来看,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长期积弊的集中爆发,是市场缺陷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再次冲击,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不同层面探讨其产生根源。

(一)美国长期低利率刺激房价和次贷过度增长。

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导致借款价格过低,变相鼓励个人、家庭或企业去借贷,去投资房地产。

2002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

[3]2007年以来,由于房价暴跌,很多贷款人无力还款,市场自身无法化解,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进而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二)金融创新过度及缺乏相应监管。

过去10年里,美国金融业创新频繁,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

更为糟糕的是,在经济扩张期内,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结构性漏洞,负责整体经济稳定的美联储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对投资银行的监管权,成为负责监管投资银行的监管方。

[3]而像美国国际集团这样涉猎广泛的巨型公司,根本就处于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美国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发展的脚步,为金融危#34#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三)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不对称和利益保护。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作为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布雷顿体系以及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由发达国家掌控,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只着眼于本国的政策调整,保护本国利益,缺乏通盘考虑,很多措施仅停留在挽救单个金融公司的层面。

这些政策只能是暂时的修补,却不能带来一个透明的全球机制,以协调政策制定,提供管理和对金融的监督。

因此,国际货币体系将美元作为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以及发达国家掌控主要国际经济机构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重要原因。

[4]现行的全球经济管理机制无法避免全球金融失衡。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钩。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但盲目的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却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25%,全球股票的总价增加了250%。

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约为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5]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膨胀。

虚拟经济膨胀到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

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就可能产生。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三、金融危机下政府干预的理念和方式根据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政府干预是解决市场失灵、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但鉴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宏观背景,化解全球金融危机不仅要强调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扩大内需、保持充分就业等原则,还需要贯彻全球联动、标本兼治等理念;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则需要从优化外资结构、构建国家储备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监管、规范虚拟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宏观干预。

(一)全球联动,共同抵御。

不争的事实是,金融危机已从局部扩散到全球,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由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经济体。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发达经济体将陷入全面衰退,新兴经济体也正面临严重冲击。

鉴于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化解、防范金融危机需要全球联动,协调行动,共同抵御。

全球联动、共同抵御的重点在于各国应该强化国际合作,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完善本国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制定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刺激计划,恢复消费者信心,建立全球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同时要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性援助组织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