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

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

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
作者:石晶等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3期
摘要: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称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而价值驱动因素的确定是关系到价值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以,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确定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做了系统的概述和总结。

Abstract: As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 and management pattern, Value-based management is known as a new focus in academia.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value drive-factors is the key factors to the success of the value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fer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关键词: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驱动因素
Key words: Value-based management;drive-factor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12-02
————————————
作者简介:石晶(1988-),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卢绪昌(1976-),男,山东济南人,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许丽君(1988-),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它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受到西方企业界的认可和推崇,但是,价值管理模式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缺乏理论指导的局限性。

特别是从上世纪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很多企业开始注意到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也开始意识到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发掘自身的价值创造潜力。

而企业价值的产生主要来自于驱动因素的刺激,所以,本文在现有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的研究基础上,对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和总结。

1 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的确定
确定经营价值驱动要素是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的秘诀。

尽管对于价值驱动因素的含义,学术界现在仍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可以明确的是,价值驱动因素是一个变量,它能够影响到生产率、客户满意度等业务结果。

而要确定价值驱动因素,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1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价值驱动因素应该与整个组织的价值创造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促使组织内部的不同层级都以创造公司价值为总体目标,易于组织的协调合作。

1.2 全面性全面性是指价值驱动因素不仅仅使用财务绩效指标来确定和衡量,同时也要采用战略方面的绩效指标。

在公司管理中,我们不仅要采用财务指标,还应结合非财务指标来进行价值驱动分析。

1.3 可持续性企业除了要注重当前的经营状况外,还更应集中注意力于未来的盈利增长趋势和能力,以及未来利润的增加情况。

因为公司的价值创造主要面对的是未来期间,而不是过去的历史状态。

2 基于价值的公司管理的价值驱动因素
企业价值的创造是企业所处经营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这些因素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决策变量。

所以,所有对企业价值创造或增长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看做是价值驱动因素。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业管理层都对价值驱动因素不断的进行探讨,然而,对价值驱动因素的界定仍具有不同的认识。

但这不妨碍价值驱动因素本身的研究价值。

在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被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业界共同认可的研究结果。

综合其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是指影响和推动企业价值增长、促进价值创造的主要相关变量。

本文借鉴王晓巍(2007)提出的价值驱动因素划分标准,按财务属性将其划分为财务性因素和经营性因素。

具体来说,经营性价值驱动因素是指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相关变量,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治理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其一般难以直接量化。

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是指能直接表现企业价值创造结果的相关变量,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因素。

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一般可以直接用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来表达,可以直接量化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Alfred Rappaport(1986)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揭示出七大驱动因素,即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所得税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现金流量时间分布和加权资本成本。

其可以看做一种结果度量标准,即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

这一结果最为经典也被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同。

刘淑莲(2004)在此模型基础上,结合卡普兰价值链,从财务观与经营观两个角度来探索价值驱动因素,研究战略规划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她从卡普兰价值链提出应该结合价值创造与价值评估,强调价值发现与增值。

她特别强调了产品/服务、形象/声誉、客户关系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

罗菲(2007)也以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为出发点,结合作业成本计算、战略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方法,对价值驱动因素作出具体分析。

他指出财务性
驱动因素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并可具体分解为息税前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成本比率、权益乘数和税收效应比率,而非财务性因素主要有客户方面、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及学习和成长方面。

其实这两篇文章的研究思路大体相同,都在财务性因素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经营性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且这些经营性因素都是从经营战略的制定与选择方面来界定。

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价值驱动因素的最终确定上。

刘淑莲的研究结果与Rappaport的结果大体相同,但罗菲对于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分解采用了杜邦分析的思路,表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及企业价值的创造涉及到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筹资结构、销售收入、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

除以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为出发点分析价值驱动因素外,杨松令、张卫(2012)从经济学角度,认为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如何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其可以表示为:企业价值=资源+企业能力(资源配置)。

由此他们推出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为拥有的资源和企业能力。

所谓企业拥有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即为经营性因素。

企业能力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生产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财务营运能力。

而王玉英(2011)以智力资本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将企业价值定义为账面价值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和。

其认为决定企业价值的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为EVA值,而经营性价值驱动因素为智力资本,即人力资本、组织资本、顾客资本和技术资本。

他以税后净经营利润与资本成本之差表示EVA值,该值与传统的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相比,综合了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全部科目,能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对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多是从经营和财务两方面出发,特别是加强了对经营性因素方面的研究。

但对于价值驱动因素的确定,我们应注意其层次性和系统性。

此外,价值驱动因素还必须尽量细化、微观化,增强因素的可量性、可记性、可比性,以最终落实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基层,便于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杨松令,张卫.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探究[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会计类核心期刊,2012,3:20-21.
[3]罗菲.VBM框架下的价值驱动要素分析[J].发展研究,2007,5:96-98.
[4]刘淑莲.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战略研究——两种价值模式与六大驱动因素[J].会计研究,2004,9:67-71.
[5]王玉英.基于价值管理的中小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0:18-19.
[6]钱英.关于公司价值及价值驱动因素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4,4:138-1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