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数的认识1、 自然数:2、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a ÷b =ab(b ≠0)。
3、小数:➢ 判断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把最简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在质因数中只有2和5两个因数组成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85的分母8分解质因数是2×2×2中,只有2,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
有如:209中的分母20分解质因数是2×2×5中,只用2和5,也能化成有限小数。
有如:158中的分母15分解质因数是3×5中,不是2和5而是3和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如:六成=610 =60% ,三成五=35%折扣:“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如:五折=50%,七八折=78%。
注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能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数量,因此,在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上计算单位。
5、整数和小数的数位表:6、除法、分数、小数、比的基本性质。
7、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第二部分:数的整除1、因数和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如:15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5。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如:31最小的倍数是31,没有最大的倍数。
) 2、 是2、3、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如302) 3的倍数的特征是:把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3整除。
(如:324 3+2+4=9能被3整除) 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如:15、105、230) 在约分时的应用:1240 ,1436 ,1638 观察分子分母的个位就很快知道能被2整除。
1236 ,1830 ,3648 观察分子分母就知道这些数同时能被2、3整除。
1530 ,2045 ,4560观察分子分母可以知道能同时被3、5整除。
3、素数和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素数:一个大于1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这样的数叫素数。
(如:31)20以内的素数有:2、3、5、7、11、13、17、19,中最小的素数是2。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25、30)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能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8=2×3×3)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 ➢ 判断互质数的两种简单方法:①两个数都是素数的一定是互质数。
(如3和11是互质数) ②个数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8和9) ③较大数是素数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的情况。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
如果两个数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7和11,2和17,5和7,8和9他们是互质数,所以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
7和14,15和45,25和75他们就是倍数关系,所以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第三部分、数的运算第四部分:代数的初步认识1、简易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如:6.305.23=+x 是方程,而3x +25不是方程,5x +36>100也不是方程。
)(2)解答方程的方法:有六种形式。
A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B 、被减数=差+减数C 、减数=被减数-差D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E 、被除数=商×除数F 、除数=被除数÷商 2、比和比例。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求比例和化简比的区别:3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比例尺分数字比例尺 和线段比例尺。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4、按比例分配:➢ 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求出总份数。
(各项比相加之和) (2)写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以总份数为分母,各部分比为分子) (3)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用总量分别乘以几分之几)第五部分、量的计量1、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2)重量单位:吨、千克、克(3)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平年用“年份÷4”能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年的年份要用“年份÷400”,能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整除的是平年。
3、单位名称的转化:×进率高级单位的名数 低级单位的名数 ÷进率第六部分、几何初步认识1、线:直线、射线、线段;2、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4、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5、圆形:(1)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2d r 2==或r d (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π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值π≈3.14。
6、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的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
7、立体图形(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2)表面积和体积: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容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第七部分、简单的统计知识(1)统计图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各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与整体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八部分、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2、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多”可以有时根据具体情况说成“贵”、“超产”、“超过”等等;“少”说成“便宜”、“减产”、“节约”等等。
3、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平均数)有关“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又有具体的说法。
如:(1)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成反比例》,路程÷速度=时间(一定)《成正比例》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成正比例》(2)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一定)《成反比例》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一定)《成正比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一定)《成正比例》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往返的平均速度(3)售价问题:单价×数量=总价(一定)《成反比例》总价÷单价=数量(一定)《成正比例》总价÷数量=单价(一定)《成正比例》(4)农业生产问题: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一定)《成反比例》总产量÷数量=单产量(一定)《成正比例》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一定)《成正比例》(5)工作量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成反比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成正比例》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一定)《成正比例》4、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几倍数÷一倍数=倍数5、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方法:(1)求分率谁的分率=谁的数量÷单位“1”的量。
(2)求数量谁的数量=单位“1”的量×谁的分率。
(3)求单位“1”(重点)单位“1”的量=谁的数量÷谁的分率。
6、求分率(题目问题是: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应用题及文字题的方法:(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甲是乙的几倍?甲是乙的百分之几?方法:先把“是”字改为“÷”,然后甲÷乙(2)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方法:(大-小)÷比字后面的数。
第九部分、补充知识1、常见的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以了。
6、一些特殊的正反比例的关系。
成正比例和(一定),y x k xy= 成反比例和(一定),y x k xy = (1) 圆的直径与半径成正比例 (2=÷r d )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成正比例 (ππ2 =÷=÷r c d c 或)圆的面积与半径(或直径、周长)不成比例(2)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
(6底=表s s ÷) 正方体的棱的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
(棱的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体积与底面积不成比例。
(h s v =÷) (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
(4=÷a c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
(a a s =÷)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宽)与周长不成比例 (4)铺地的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
(每份数×份数=总数(一定))铺地的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与块数不成比例。
(5)订阅《少先队员》的份数和钱数成正比例。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6)工作时间一定,做每个零件的时间与所做的零件个数成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