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粗饲料(新)资料
粗饲料
粗饲料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营养教研室
粗饲料
主要内容
概述
青干草 秸秆、稿秕类饲料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粗饲料
粗饲料 (roughage) 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 45% 以
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 18 %以上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藤、 秸、秧)、树叶类、糟渣类等。
质也被分解成肽、氨基酸等。当水分降低到40%~50%时,细胞
才逐渐死亡,呼吸作用才会停止。 植物本身的酶类,又包括微生物活动产生的分解酶,破坏的 结果使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氨基酸被分解成氨而损失; 胡萝卜素在体内氧化酶和阳光的漂白作用下遭到损失。该过程 直到水分减少到17%以下时才会停止。
第一节 青干草
粗饲料的来源广、种类多、产量大、价格低,
主要为农作物秸秆秕壳,总量是粮食产量的1~4倍
之多,是草食家畜冬春两季的主要饲料来源。
粗饲料
营养特性
粗纤维高,可达25-45%
可消化养分低
有机物消化率70%以下
饲喂价值
适口性差(质地坚硬) 草食动物不可缺少的饲料 对单胃动物有特殊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
野菜等调制的青干草。
第一节 青干草
二、干草的加工调制
(一)适时刈割
(二)人工或自然干燥 (三)安全贮存
第一节 青干草
(一)适时刈割
牧草
苜蓿和三叶草 初次刈割 再生刈割 豆-禾混播牧草 初次刈割 再生刈割
适宜刈割期
现蕾期 1/10现花阶段 豆科牧草现蕾-初花 豆科牧草1/10现花
说明
生长期在35天以上 间隔40天刈割 提早刈割可以减少禾本科牧 草对豆科牧草的生长抑制; 三叶草的再次刈割间隔可适 当延长 与豆科牧草不同,禾本科牧 草的再生刈割时间并不十分 重要
第一节 青干草
一、干草的种类
(3)谷类干草:栽培饲用谷物在抽穗一乳熟或蜡熟 期刈割调制成的青干草。包括青玉米秸、青大麦秸、 燕麦秸、谷子秸等。含粗纤维较多,农区草食家畜的 主要饲草。
(4)混合青干草:以天然草场及禾本科与豆科混播
牧草草地刈割的青草调制的青干草。
(5)其他青干草:以根茎瓜类的茎叶、蔬菜及野草、
干制过程中养分损失的原因
2.机械作用
一般叶片约损失20%~30%,嫩叶损失约6%~10%。豆科牧草的 茎叶损失,比禾本科更为严重。
为了减少机械损失,按调制需要,当牧草水分降至 40%~50%
时,应马上将草堆成小堆进行堆内干燥,并注意减少翻草、搬 运时叶子的破碎脱落。
( 1 )豆科干草:包括苜蓿干草、三叶草、草木樨、 大豆干草等。富含蛋白质、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价 值较高,饲喂草食家畜可以补充饲料中的蛋白质。
( 2 )禾本科干草:包括羊草、冰草、黑麦草、无
芒雀麦、鸡脚草及苏丹草等。来源广、数量大、适口
性好。天然草地绝大多数是禾本科牧草,是牧区、半
农半牧区的主要饲草。
速度同步。 化学干燥剂只用于豆科牧草,而对禾本科牧草无效。
第一节 青干草
化学保存剂:杀真菌和抑制某些引起产热和霉变的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
常用化学保存剂:有机酸、无水氨、尿素等。有机酸中,丙 酸的应用效果最好;无水氨的作用是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对于劣质牧草还具有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消化率的作用。无水氨
加入干燥剂并配合机械通风,可使干草的水分含量在24小时
内降低 2-10 个百分点,而使用化学保存剂可使干草在水分含 量在25-35%情况下打捆贮藏而不过热。
化学干燥剂:碳酸钾、碳酸钾+长链脂肪酸、碳酸钠和硅酸钠。 化学干燥剂一般在刈割时喷入牧草中,其机理是破坏牧草茎秆表面
的含蜡角质层,使得茎秆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并与叶片水分蒸发
第一节 青干草
第一节 青干草
第一节 青干草
青干草(hay)是将牧草及禾谷类作物在质量和产
量最好的时期刈割,经自然或人工干燥制成的饲
料,因仍具有青绿色,故而得名。水分一般在
15%左右。
干草不仅提供了反刍动物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而且豆科牧草还作为这些动物的蛋白质来源。
第一节 青干草
一、干草的种类
禾本科牧草 初次刈割 再生刈割
孕穗期或早花期 生物量最大的时期
第一节 青干草
(二)人工或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
田间干燥法:方便,品质好 草架干燥法:易在多雨季节和湿润地区使用,成本高,品质
好
人工干燥:
利用燃油烘干机和太阳能烘干机 —— 费用高,国内目前还难 以接受。
第一节 青干草
化学干燥剂与化学保存剂:国外
不同植物保水能力也不相同,豆科牧草比禾本科保水能力强, 干燥速度比禾本科慢.
第一节 青干草
2. 其他养分的变化
紫外线照射
麦角固醇
氧化
VD
醛类和醇类(芳香)
蜡质、挥发油等
第一节 青干草
干制过程中的养分损失 损失养分:所有养分,尤其是可溶性养分、维生 素和蛋白质等。 自然干燥的损失
营养成分20%左右 胡萝卜素70-80%以上 粗蛋白20-50% 养分增加:VD
第一节 青干草
第一阶段:凋萎期,散发快,良好天气,经5h~8h左右,禾本 科牧草含水量减少到40%~50%,豆科牧草减少到50%~55%。 散发的是自由水,速度取决于大气含水量和空气流速。 第二阶段:是植物细胞酶解作用为主的过程。水分散失较慢, 由于水分的散失由第一阶段的蒸腾作用为主,转为以角质层蒸发 为主,而角质层有蜡质,阻挡了水分的散失。使牧草含水量由40 %~55%降到18%~20%,需1~2d。
第一节 青干草
人工干燥的损失
营养损失少,仅为自然干燥的1/3-1/10 粗蛋白质损失只有5%、胡萝卜素损失10% 维生素D缺乏 热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成本较高
第一节 青干草
干制过程中养分损失的原因
1.植物体生物化学变化,呼吸作用和酶
呼吸作用的结果,可使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贮 藏的部分无氮浸出物水解成单糖,作为能源被消耗;少量蛋白
作为化学保存剂的效果不如丙酸,而且还需要封闭条件。 取决于牧草含水量的高低,化学干燥剂和保存剂的添加量一 般为1-1.5%。
第一节 青干草
干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1. 水分散失规律
正常生长的牧草水分含量为80%左右 青干草达到能贮藏时的水分则为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