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媒体传播
第二章 新闻
1.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时效
2.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3. 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4. 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5.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是指主角(谁 who)、发生的事情(what
什么)、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简称新闻五W。
6. 新闻的类别:
a) 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b) 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c) 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d) 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
1. 信息的定义
a) 广义定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 一般定义: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 狭义定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 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3. 信息量:
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事实变动的影响力(成正比),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成正比),事物变动的速度(成反比),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成反比)。
4. 信息与新闻工作:
a)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b)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c) 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加强深度报道,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加强全方位报道。
5. 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客观性报道的含义:
a) 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b) 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实之外。
c) 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
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a) 完整(或称全面)
b) 平衡(或称对等) c) (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
d) 引语的运用。
第四章 新闻与宣传
1.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a) 出发点不同:宣传出于宣传自身需要,新闻出于受众需要
b) 归属点不同: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新闻发布者无主观意图,新闻由受众自己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c) 传播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是重复的。
d) 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以及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
2. 宣传与学术研究
宣传:传播已知 学术:探究未知
1要求不同 2对工作人员约束不同 3评价标准不同 4运用材料方式不同
3.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who、whom、what、where、when、why、how
4. 宣传三元素:
a) 事实:真实性、接近性、典型性,
b) 理性,
c) 感情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1. 舆论
舆论的定义: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的主体——公众
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
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
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2. 舆论的社会功能:
a) 对国家政体、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b) 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3.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a) 反应并代表舆论
b) 引发舆论
c) 引导舆论
第六章 新闻媒体的产生
五次重大信息技术革命:语言 文字 印刷术 广播 电视、电脑、互联网
口头新闻:优点:简便、反馈及时、直观生动、广泛的群众性
缺点: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优势 劣势
报纸 廉价方便、群众性广泛、选择性强、记录性好、可保存、有深度、材料不受时空限制 时效性较差、成本高
广播 覆盖面广、传播迅速、时效性强、感染力强、群众性强、成本低、渗透性好 选择性低 电视 直观、简洁明了、强烈现场感、亲切感 成本高、选择性低
网络 信息量大、成本低、选择性、时效性强、有深度 真实性差
第七章 当代世界传媒业
类型 名称 国家
西方国家著名通讯社 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AP) 美国 合众国际社
路透社(AgenceFrance-Press) 英国
法新社(Reuters) 法国
西方国家著名报纸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Times)
《今日美国》(U.S.A Today)
《泰晤士报》(The Times) 英国
《世界报》(Le Monde) 法国
《图片报》(Bild) 德国
西方国家著名电视台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
美国 美国广播公司(A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福克斯电视台(Fox)
有线电视新闻(CNN)
英国广播公司(BBC) 英国
西方国家著名媒体集团 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
维亚康姆(Viacom)
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
迪斯尼(Walt Disney Co.)
贝塔斯曼集团(Bertelsmann AG)
维旺迪环球集团(Vivendi Universal)
第八章 当代中国传媒业
1. 中国传媒业概况
总体格局:
a) 广告增速快,总量位列全球第四,但人均支出远低于平均水平
b) 数量多,影响小
c) 发展不平衡
2. 当代中国著名报纸
党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
晚报都市类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成都商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
生活服务类:《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
3. 中国中国著名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
4. 当代中国两大通讯社: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
第九章 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1社会主义制度国家:a新闻媒体属国家所有b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追求目标c“党管媒体”是新闻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
2西方发达国家:a新闻自由b政党不办新闻媒体c私营媒体占优势
2.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原因:1生产力水平提高刺激新闻传媒业的发展2受众水平提高3广告增多3经济、科技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物质手段
3.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保存性 选择性 时效性 生动性 反馈性 深度性 真实性
报纸 强 强 弱 弱 弱 强 强
广播 弱 弱 强 强 强 弱 强
电视 弱 弱 强 强 强 弱 强
网络 强 强 强 强 强 强 弱
4. 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a) 以办报方针分: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
b) 以报纸内容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c) 以发行范围分: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
d) 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周报
5. 反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题材的多样化
6.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
第十章 新闻媒体的性质
1. 双重性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长期也来,我们把新闻媒体的属性定位在上层建筑内,认为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媒体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喉舌,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2. 商品性
3.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a) 中国新闻媒体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b) 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c) 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d) 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e) 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f) 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十一章 新闻媒体的功能与效果
1. 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实施舆论监督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 新闻媒体的正负效应:
a) 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b) 新闻媒体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c)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d)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e)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3. 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基本的排列组合有
a) 信息+宣传+营利型的新闻媒体
b) 信息+营利性的新闻媒体
c) 消闲+服务+营利型的新闻媒介
d) 知识+营利型的新闻媒介
e) 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4.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a) 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与满足模式
b)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
c)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5. 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a) 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
c) 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
d) 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e) 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f) 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g) 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第十二章 新闻媒体的受众
1. 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最主要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 受众的特点:广泛性、混杂性、隐蔽
第十三章 新闻学的主导性理论
1.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基本原则:
1、报刊不受政府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弊端:
1、 资本取代了政府控制报刊
2、 煽情新闻泛滥
3、 自由竞争被垄断取代,垄断扼杀意见自由市场
2.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1、 报道真实、全面、理智
2、 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评论的论坛”
3、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 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 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
3. 客观主义理论
4. 公共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