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结
2011年,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和省ADR监测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一、ADR监测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对相关处室和各县(市)局的年终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市)对照目标完成情况和序时进度进行通报。
二是完善全市ADR监测网络。
继续完善包括全市药品生产企业、重点药品经营企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部分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全市ADR监测网络,ADR在线呈报点较2010年增长近一倍。
三是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
确保ADR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在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目标中所占的分值,并与卫生部门联合召开全市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树立先进、明确目标,推动全市ADR监测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二、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2011年全市共上报ADR报告3288份,折合每百万人口711.53份;上报新的、严重的报告810份,同比增长67.36%;在线呈报单位增加149家,同比增长90.85%,各项指标均超过了省局年初制定的考核目标。
三、强化对基层单位的督查和调研。
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和“三服务”等工作,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ADR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和走访,及时掌握各单位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导其进一步完善机构领导、提高工作条件、提升监测水平,受到基层单位的普遍好评。
四、加强ADR监测专业技术培训。
全年共开展ADR监测专业技术培训四次,采取专题培训、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等形式,内容包括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规范填写手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综合知识、新版ADR在线呈报系统操作等,参培人员达2000余人次。
此外,结合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各监测单位指导200余次,全年组织监测人员外出培训三次。
通过培训,有力提高了我市ADR监测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报表质量审评工作。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举办了泰州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质量审评会。
会前认真制定审评方案、科学抽取审评样本,邀请我市长期
例上升至11.04%,几乎是2010年的两倍。
近年来,在各级药监部门的引导和督促下,药品经营企业在我市ADR监测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强,其报表数量的增加也缓解了我市ADR报告过份依赖医疗机构的局面,对提高我市报表的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今年,各级药监部门要继续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督查,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
数据解读
与一般报表相比,新的、严重的病例报表对提升药品安全使用水平更具有实际意义。
其中,“新的ADR报表数”有助于及时了解已上市药品尚未被掌握的不良反应,“严重的ADR 报表数”则可能成为重大药害事件的“信号”,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和采取紧急措施。
因此,新的、严重的ADR病例日益为国家所重视,省局也下达了130份/百万人口的考核指标。
从上表看,作为药品使用量最大、新特药使用最多的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其上报的报表占全市比例近85%。
继续督促医疗机构收集新的、严重的ADR病例应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对于生产企业,要指导其加强对处于新药监测期内的品种和高风险品种的监测,尤其是后者,要结合基本药物监管和高风险品种监管等工作进行。
此外,从去年全省报送的新的ADR病例的情况来看,不少上市多年的非处方中成药也发生过不少其说明上未收载的新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省ADR监测中心的报表抽样要求,2010年上半年所抽样的86份报表中,医疗机构上报报表占75份,2011年上半年所抽样的80份报表中,医疗机构上报报表占73份,医疗机构报表的填报水平直接影响到全市ADR报表的整体质量水平,各级药监部门对此要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