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X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作者:冯轲杰院系: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心理学类年级:11级学号:2011411393指导教师:李海清日期:2012年06月目录摘要3关键词3一、引言3(一)方法3(二)对象3二、研究方法3三、个性的定义3四、个性的特征3(一)个性的整体性3(二)个体的稳定性4(三)个体的独特性4(四)个体的社会性4五、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4六、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5(一)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5(二)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自信6(三)鼓励在求异中发展6(四)教师教学期间要成为榜样6(五)在激励活动中提高个性6(六)创建XX和谐的氛围6参考文献7致谢7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曲阜师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轲杰2011411393)摘要:在学习上,要乐观向上。
这就表现在不怕困难,刻苦努力。
学习是件苦差事,经常会使人疲劳,如果你没有乐观的个性,你就会觉得无法承受它,甚至会放弃它。
如果你能乐观地对待它,会在苦中找到甜。
本文会简短介绍一下学生的个性的定义、意义及其恰当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个性;定义;意义;培养方式一、引言“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已成为时代对广大学生的要求。
然而,什么叫个性,为什么要培养良好个性,又怎样培养良好个性,这对广大学生朋友来说还不甚熟悉,对其实质内容掌握得还不够全面。
二、研究方法(一)方法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个性。
(二)对象个性的定义及其意义和个体培养方法。
三、个性的定义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热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个性在起作用。
现在,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科学的。
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简单的说,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1] 。
四、个性的特征(一)个体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W.Stern)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注意研究整体的人。
他认为,人身上集中了各种心理的机能,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整体的人,而不是各种单向的机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强调,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
在这个整合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二)个性的稳定性一个人在行为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他的个性。
例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性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个体年龄越大,个性越稳定,受环境影响越小。
(三)个性的独特性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
连同卵双生子也不能逃避,因为个性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人的个性都反映了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状态。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个性上毫无相似之处。
把个性和个性差异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因为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不同的方面。
个性中包含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共同的心理特点、阶级和集团的共同心理特点,还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四)个性的社会性这个历来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轲就提出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天生就是善良的。
社会性是在生物实体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性“依附”在一定的生物实体上的。
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的作用,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的作用,如果只把其中的一个因素作为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那是片面的。
但是,也不能把这两种因素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等量齐观。
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类,离开了社会,人的正常心理就无法形成,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
生物因素只给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才能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而个性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2]。
五、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一)个性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自主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X扬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个性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个性既有先天遗传的影响,又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遗传对人个性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对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生群体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实例,比如各个时期的青少年个性、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等都会有一些明显的区别.所以我们称之为“90后”现象、“80后”现象等,再比如娇宠的教育环境,会导致学生性格飞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薄弱等;长期高压、自身得不到认可的环境,会导致个体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乃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等等。
因此,从学生个性受后天环境影响的特点来看,学校教育就应重视校园环境、学习气氛的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气氛。
(三)针对当今大学生而言,当今社会突飞猛进,社会分工日益复杂、更加精细,每个层次、每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不同个性和勇于创新的人去承担不同的工作。
正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着这些变化而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发展也不仅仅满足对文化知识的继承,发展自身的个性,也成为人们所追求、社会和人类意识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作为对人影响最深的大学教育,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前,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进行个性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要。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学校教育都应该把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根本出发点。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历史。
”个性的自我独立与解放始终是人类永不停息的追求,尤其表现在今天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其专门职责是培养人,帮助人开发潜力,因此人类追求解放、发展自身个性的呼声响彻教育的整个历程。
学校教育把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根本出发点并非偶然,它带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就极力主X教育应该以充分发展人的潜能,实现自我完善为目的,把对人的能力的推崇与讴歌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些教育家,如斐斯泰洛齐(J.H.Pestalozzi)、福禄倍尔(F.Frobel)、杜威(J.Dewey)、陶行知等,也倡导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甚至将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现在,致力于人的个性发展更是受到了广泛、深刻的重视。
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在个性发展的教育上还处于初期,它也不可避免地犯下了许多错误:忽视各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压制人的创造精神和才能,从而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造成了人的自我实现与大学教育的不协调。
六、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一)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可见,开放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学习个性的发展。
教学实践中,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赋予学生更大的权利。
在XX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创设有创造性的情景,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自信教师要树立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进步的育人观念,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抓住闪光点去启迪学生,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改正缺点。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逐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控等个性品质。
(三)鼓励在求异中发展思维定势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学生X扬个性的拦路虎,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求异创新。
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作答,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互相磨砺碰撞,闪烁出创造的火花。
这样还可以激发大家的求知欲望,更加努力学习。
(四)教师教学期间要成为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很深的感染,学生对数学老师的崇敬之情,往往会促进他们形成对各科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形成其他方面的良好个性品质。
(五)在激励活动中提高个性教学过程中,我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践探索,激发学习兴趣,X扬个性,使其在获得学习喜悦的同时,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如实验操作、游戏表演、歌唱绘画等等。
我们可以在课堂里多加入一些表演形式,使课堂更加的活跃。
这些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既锻炼了表演能力,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消除了学习疲劳,也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其独特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X扬。
(六)创建XX和谐的氛围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提倡师生良师益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在首位,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愉快感,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X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