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校园场地案例分析

大学校园场地案例分析


分子型
线 型
常见校园布局的四种形式
校园规划原则:
· 空间开放化原则 妥善处理大学各院系的相对独立性和校园整体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 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从而带动科教园区文化、经济的跃升, 提高城市竞争力。 · 资源分享化原则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程度的共用体系,提高教学、生活、绿 化、体育等各类资源的共用,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 环境生态化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和人造生态、景观特点,运用复合生态理论,实现人与自然、 局部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其生。 · 校园园林化原则 突出原有地形地域特色,以园为核心,体现校园文化和内涵,形成规划特色。 · 校园可达性原则 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主体,校园规划设计应以学生为本。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 的殿堂,更是思想交流的场所,规划布局注重流线系统及服务设施的合理规 划,强化建筑与人交流,人与人交流。
进入校门后 能看到远方 的桥和图书 馆,景观有 了层次感。。
院系楼 目前只建成了一个艺术学院, 但从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各艺 术学院都以方院形式布局
生活区
运动区 非常漂亮的体育 馆。。但是。。。
•六、校园景观系统
本校用地整体地形西高东低,水体贯穿整块用地。地形地势十分符合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
本设计充分利用 了现有十分优越 的自然条件,创 造了具有规整、 简洁、大气特点 的现代化风格校 园景区。
植 被 绿 化
园内除了有三级绿化以外,乔、 灌、草搭配也比较适当,另外 还有湖边芦苇来代替硬质堤岸, 软化校园景观
除了图书馆开花类植物外, 整个校园内的植物颜色变化 丰富,缺乏落叶和常青植物 的搭配。
地 形
地形分为平地和坡 地及水池,平地除 了道路,广场等硬 质铺地外,其余则 是草地和大片林地 坡地诸如山体都尽 量保持原貌。但是 可达性差
设多中心教学区,其他设施 分散于教学区周围。 教学中心区成带状布置,沿 主轴向两端发展、教学区两侧平行 设置辅助设施。
1、各区均匀可独立形成 2、便于发展教学区偏于一隅
1、教学与相关设施联系密切 2、教学区之间交往减弱 1、教学区与其他各区平行发展 2、在发展各阶段校园相对完整 3、一定程度上受土地形状限制
总 体 规 划 概 念
三 带 一心 两轴
校园布局特点
“厚德 笃学 砺志 创新 ”
主轴线: 主入口、 水面 、图书馆 位于一条主轴 线上
三、校园功能布局
编号
辐射型
类 型
特 点
教学区位于校园几何中心,其他 1、布局集中聚凑 各区成环状围绕教学区布置,呈辐 2、教学区发展受限制 射状向外发展
分区型
教学区位于校园一侧,其他 各区相对独立,又与教学区联系.
学 校 现 状
重庆师范大学新校 区以大学城主干道 为界,分为东西两 部分,东部地块用 地1800亩,用于教 学、实验、体育运 动、办公、生活服 以及学校科研、社 会服务和教育科研 交流等设施的建设; 西部地块用地600亩, 用于教职工住宅、 宿舍和研究生院的 建设。
•二、区位分析及划概念
交 通 流 线
绿地系统
◆中心绿地—— 大片绿林以及草地 ◆组团间绿地—— 绿化环境 改善微气候 打破建筑与建筑之 间僵硬的布局 ◆主团中心地—— 教学区和宿舍区均 按照院落式布局, 绿地主要分布在院 落内部 层级分明的景观结 构,使整体布局更 加清晰
绿地系统
•校园内的植被以及地形主要维 持原生态,另外还保留了部分 菜地,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 应
分子式格局
位于环路内部的 教学区分别于宿 舍区和运动区构 成三个三角形。 有利于交通的组 织和便捷性
功 能 分 区
布局特点: 多功能性 高可达性 中心形象鲜明
四 、 道 路 系 统 的 结 构
校园交通系统——入口
主入口——东大门
南大门
北大门
五、建筑布局及设计
公共教学区
公共教学区由4个组团与中心的景观 带组成,四个组团相互独立,但也通 过中心景观带的拉拢成为了一个整 体。。
道路布置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首先应考虑入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然后保证行人的安全和便捷性 。尽量做到校内人车分流。 布局结合地形,显示出学校的特色。 细节设计中不仅要注意空间的丰富性,也要考虑到识别性。不要让初来校园 的人像身处迷宫一样。
在对外连接上整个重庆市大学城目前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公路经过,成渝高 速公路从规划区外的东侧穿过,城市绕城高速公路从规划范围的西侧穿过。 建成后的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新校区在靠近缙云山脚西侧规划有二环高速公里 穿过。新校区距现校区的直线距离越10公里。
校园周边介绍
周边交通分析
规划设计采用以人性化步行尺度为依据的多中心格局,采取复合式的功能 分区,形成多中心的布局,较好地解决了大尺度校园的使用及联系问题。规划 方案以人性化的步行尺度为基准,强调完整而有序的外部空间,创造密度适宜、 尺度亲切簇群式建筑空间同时注意对原有山地丘陵的保留,形成以山水园林为 校园环境主体结构的生态校园。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历史沿革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 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 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 校园面积 2804 亩,包括大 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 碚校区。重庆师范大学是市 委、市政府确定为首批入驻 重庆市大学城的三所高校之 一。新校区选址在沙区虎溪 镇,规划面积120多万平方 米,总投资约14亿元,建设 工期为5年,到2010年9月全 部建成,届时可容纳学32000人。
主要设计人:何镜堂
刘宇波
邱建发
设计时间:2004年(全国设计竞赛第一名并施工)
调研时间:2月25日 项目面积:1600000㎡ 天气小雨
小组成员:
李坤
杨晓萌
调 研 大 纲
• • • • • • •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二、区位分析及规划概念 三、校园功能区布局 四、道路系统的结构 五、建筑布局及设计 六、校园景观系统 七、自己的思考
山水骨架:
原有水系 东西组团 山水相依 共享生态绿心 开放、有机、共生、共融、互促、互补的校区生态网络。
山水骨架: ——生态系统
水体
山地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景观序列:
入口大门广场 景观主轴 升旗广场 中央水景 信息图文中心 密林 缙云山脉 完整的景观层次
入口大门广场
特色升旗广场
中央水景
景观序列:
入口大门广场 景观主轴 升旗广场 中央水景 信息图文中心 密林 缙云山脉 完整的景观层次
生态水景
信息图文中心
山丘密林

学校内部一些未建成区域相对荒凉破败缺乏管理,山坡垃圾、杂草较多

• • • • • • •
景观系统空间序列成轴线分布,向四周扩散空间感较强,水景不错,山景景 观点不丰富。 植物分布配置非常好,空间层次感很强,色彩变化较多 校园布局教学区与生活区联系紧密,但各组团联系减少 校园内建筑造型相对其他学校较生硬、缺乏设计感和活力 各功能区应分区明确,但同时也得注意可达性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