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新注
,以及李商隱杜牧的華美艷情派等。 其實所謂詩風詩派,又與政治、經濟、社會、民生互為呼應。
唐初有四傑;盛唐出李杜、王維、孟浩然、岑參、高適、王昌齡、 王之渙;中唐有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晚唐李商隱、杜牧獨 領風騷,都莫不與時局——唐朝由盛轉衰有關。故讀唐詩,又可 讀到唐朝的興亡史、社會史、風俗史及文化史。
11
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中四至中六)
園等,就該專題選取詩作十餘篇,每篇附上個人評賞心得, 然後編成詩集,並作序文一篇,說明選詩的原因。 3. 詩的發展是有其時代性的,我們不該以現代的眼光去衡量過 去的作品,同樣也不要以過去某個時期的詩為惟一的標準來 衡量現在的詩。以下幾首新詩,頗有唐詩絕句的味道,教師 可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賞析這幾首作品,並以口頭報告的方 式,與其他同學分享。
金性堯校注《唐詩三百首》,可貴之處在於博取諸家之長, 以前人的注解為基礎,並汲取了當代研究唐詩的成果,加以斟酌 取捨,再參以自己的見解,使疏解更為翔實新穎。此外,本書所 錄每位詩人均附以「作者介紹」,而每首作品後亦附簡要的「說 明」,這兩項資料的補充,實有助初學者欣賞詩作。另本書《前 言》,對蘅塘退士選詩的特點詳加論述,意見中肯,亦具參考價 值。
內容大要及特色
本書收錄唐朝 77 位詩人合共 313 首作品。杜甫最多,其次 是王維、李白、李商隱,最少者只有一首。體例則分為五言古詩、 樂府、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所選各體中,近體多於古風,其中以五言律詩為最多,共選了 80 首,幾近四分之一。
作品的內容很廣泛,包括哲理玄思、出世脫塵、歸隱田園、 民生疾苦、反戰和平、諷喻時政、思鄉念國、詠史寄寓、贈別抒 情、歌頌愛情等,不一而足。
唐詩概述
唐詩,是指公元 618 年至 907 年約三百年間的詩歌作品。 唐是秦漢以來,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強盛的帝國,胡漢民族融 和,疆土遼闊,中西文化交流,經濟發展迅速,為唐詩大盛奠定 基礎。唐詩攀上中國文學的高峰,當然還有以下的幾個原因:其 一是詩歌各種體裁大備、完全確立了詩歌寫作的規範;其二是建 制把「詩賦」納入功名科舉,令天下人讀書人趨之若鶩;其三是 唐朝由盛轉衰,尤其是安史亂後,民生十分困苦,深化、拓寬了 詩人的視野與寫作的題材。 唐詩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最高峰。詩歌在簡約精鍊的文字中, 濃縮了叙事、寫景、抒情,以及議論;在某些體裁中,還要遵守 押韻、對偶,以及平仄格律的規範。這對於詩人來說,既考驗他 們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涉個人的學養。可是,唐朝詩人還是在各 式各樣的題材方面有所突破——上懷家國之憂,下語兒女私情; 遠寫邊塞黃沙征戰,近諷社會時弊。抑揚之間,進退之時,莫不 織入個人感思,慨嘆無常。唐詩的豐收是抒情詩,其次才是賦體 叙事。但無論前者或後者,作者都是透過形象思維把感覺立體 化,至於情景交融,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因題材不同,風格各異,有論詩者把唐詩歸納為一些流派, 例如關心民間疾苦的為社會寫實派;歸隱田園的為自然詩派;描 寫邊塞反戰的為邊塞詩派;還有李白天馬行空的浪漫派、韓愈的
《唐詩三百首》編選特色
全唐詩四萬八千餘首,作者包括皇帝、將相、官史、布衣、 婦人、和尚、歌女,甚至無名氏都有。全讀不可能,蘅塘退士於 是在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基礎上,再加篩選:「就唐詩中膾 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
9
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中四至中六)
編,為家塾課本,俾童習之,白首亦莫能廢。」由於數量適中, 體例、內容、流派紛陳、作者面廣,亦兼及具實用性,遂令選本 風行、歷久不衰。
唐詩三百首新注
唐詩三百首新注
編者簡介
金性堯(1916 – 2007)浙江定海人,生於世家大族,幼年接受 私塾教育。1934 – 1935 間,他開始在《舟報》副刊發表文章。 抗戰爆發後,全家遷居上海,主編《魯迅風》、《文史》,並長期 在著名雜誌《古今》撰稿。金性堯年輕時以筆名「文載道」在三 十年代的上海文壇發表散文。他因「考評歷史」、「議論詩文」的 學術成就,獲當時的學界譽為「北季(羨林)、南金(性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金性堯曾擔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 工作,文革期間遭受長時間批鬥。六十歲復出後,傾全力完成了 《唐詩三百首》、《宋詩三百首》與《明詩三百首》的校注出版, 僅《唐詩三百首新注》的銷量就有二百萬冊,可見影響之大。著 有《風土小記》、《文抄》、《星塵小文》等散文集,文風典雅。
《唐詩三百首》編者簡介
唐詩百花齊放、異彩紛陳,蘅塘退士在各體中選逾 300 首, 標準是「膾炙人口之作」。逾百唐詩選本中,以蘅塘退士的選本 最流行,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雅俗共賞、平易近人」。 李白的《夜思》、孟浩然的《春曉》、王維的《竹里館》、王之渙 的《登鸛雀樓》、柳宗元的《江雪》、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劉 禹錫的《烏衣巷》及杜牧的《秋夕》就是「平易近人」的代表作。
教學建議
1. 本書所選唐詩作者多達七十餘人,風格各有不同,教師可着 學生瀏覽各家作品,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數位作者,每家選詩 若干首,深入研習,並詳加分析評論。
2. 本書所選唐詩作品的內容題材很廣泛,包括田園風貌、邊塞 風光、民生疾苦、思鄉念國、詠史寄寓、贈別抒情、歌頌愛 情等。教師可着學生自選一專題,例如愛情、懷鄉、山水田
孫洙(1711 – 1778)(康熙辛卯生,乾隆戊戌卒),字苓西(另 一說臨西),號蘅塘,晚號退士,無錫人,自幼聰敏過人。家貧, 隆冬握木讀書,謂木生火,可以此禦寒。清乾隆九年中舉人,歷 任盧龍、大城、鄒平等縣令,為官愛民如子,頗有治名。後改任 江寧教授。著有《蘅堂漫稿》,所輯《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蕭紅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着,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着海濤閒話。
苔 舒巷城
遠行的草 不曾迷失 於樹於岩石於牆上
而疲倦的苔 在一塊足音杳然的石階上 擱淺了 和它那寂寞的青
乘 客 淮遠
在公路上瞄見一隻鳥的影子 從崖壁上掠過 很明顯它在消失之前 也瞟了我一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