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吕林根版解析几何说课教程文件

最新吕林根版解析几何说课教程文件


§1.平面的方程(2)
§5.二次曲线的主直径与主方向(1)
§0.5) §7.应用不变量化简二次曲线的方程(07.5)
各章的重点与难点 全书的难点
第一章 重点是介绍向量的代数运算、向量的内积、向量的外积、 向量的混合积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难点是: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 量的分解、向量的数性积,向量积与混合积的几何意义,在仿射坐 标系下利用向量法证明几何问题。 第二章 重点是介绍曲面与空间曲线的方程,球面的方程。难点是 参数方程的求法。 第三章 重点是建立满足指定条件的平面和直线的方程;根据方程 的系数判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难 点是方程的建立,相关量的计算,有轴平面束的运用。 第四章 重点是掌握几种特殊曲面的方程及其形状。难点是理解曲 面的直纹性,曲面围成的空间区域的作图及两曲面交成的空间曲线 形状的认识。 第五章 重点是了解二次曲线不变量的意义,了解坐标的变换公式 及二次曲线的分类。难点是使用矩阵工具处理坐标变换问题。
全书的难点:向量积的方向、向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合适坐标系
求曲线与曲面的方程、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法、有轴平面束的运用、 8
曲面围成的空间区域及两曲面交线的作图、二次曲线的化简。
四. 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与逻辑体系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
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
与二次曲面
第五章 二次曲线 的一般理论
3.熟练地掌握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标准方程,熟练地进行
某些几何量的计算;
4.会描绘一些常见的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图形,进一步提高空间
想象能力。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考查×20%+期末考试成6绩
70%
三. 课程内容、课时安排、重点与难点
课第§§§§§§§§§123456789一.........向程向数向标向两两三向章量内量量量向向向量架量的乘 的 在 量 量 量的 与向容的分向线轴的的的加坐量概、解量性上数向混法标与念课、(关的性量合((坐(行时113系射积积积标2)))列)与影(((安式(221排)))1(18()1课+共时1)60课时)§§§§§§第§§§§3456781357四..........两 空 直 空 空 平 柱 旋 双 单章叶平 间 间 间 面 面 转 曲线柱双面 直 两 直 束 ( 曲 面与面曲的 线 直 线 ( 面 (2平锥面)相 的 线 与 (面11面与) )关 方 的 点1的旋双)位 程 相 的相转曲§曲置(关相关§抛2§6面.(位关位24物锥.抛).与椭置位面1置面物)二的球(置((面次直面(111曲())母)(1面2线)2)1()2课1)时
§7.两向量的数性积 abmR §8.两向量的向量积 ab c
解析几何的实际背景更多的是来自对变量数学的需求。
解析几何产生数学自身的条件:
1.几何学已出现解决问题的乏力状态
从16世纪开始,欧洲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进入了一个生
产迅速发展,思想普遍活跃的时代。生产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新经
验,并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可是,对于机械、建筑、水利、航
海、造船、显微镜和火器制造等领域的许多数学问题,已有的常
吕林根版解析几何说课
一. 解析几何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条件
二.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计算 三. 课程内容、课时安排、重点与难点
四. 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与逻辑体系
五.主要数学思想、观念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实践
六. 对其它同时段课程及后继课程的渗透和作用
七. 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
2
一. 解析几何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条件
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中学数学 相关知识、 矩阵行列式
9
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 向量的概念 a
§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
a1a1 nan 1a1 nan 0
§5.标架与坐标
rxe1ye2ze3
§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
a
b
§2.向量的加法 ab c
§3.数量乘向量 a
向量的运算 f :RV V g:VV V;加群,但不为. 环 h:VV R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第一个在代数中有意识地系统 地使用了字母,他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数,而且用以表示 已知数,包括方程中的系数和常数.这样,代数就从一门 以分别解决各种特殊问题的侧重于计算的数学分支,成为 一门以研究一般类型的形式和方程的学问.这就为几何曲 线建立代数方程铺平了道路.代数的符号化,使坐标概念 的引进成为可能,从而可建立一般的曲线方程,发挥其具 有普遍性的方法的作用.
一学期开设。为学生学习其它如《数学分析》、《高等代 数》、《大学物理》等课程提供知识、工具及思维准备。能 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善于运用坐标和向量 为工具,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2.培养用形数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三向量的双重向量积(1)
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12课时
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 4课时
§1.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2)
§1.曲面的方程 (2课时)
§2.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2)
§2.空间曲线的方程 (2)
§3.二次曲线的切线(1)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14课时 §4.二次曲线的直径(1)
量数学已无能为力,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变量问题的新数学方法。
16世纪以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得出惯性定律和自由
落体定律,这些都向几何学提出了用运动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圆
锥曲线及其他几何曲线的课题.几何学必须从观点到方法来一个
变革,创立起一种建立在运动观点上的几何学.
3
2.代数的发展为解析几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
解析几何学的创立者
17世纪前半叶,解析几何创立,其中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 和 法国数学家费尔马(Fermat,1601-1665) 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被公认为解析几何学的创立者。
笛卡尔
费尔马
5
二.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计算
· 解析几何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