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藿香栽培技术

藿香栽培技术

藿香栽培技术藿香别名排香草、广藿香、大叶薄荷等。

为唇形藿香属植物。

藿香茎叶均可用为药用,是一种用量大、经济效益高的常用中药。

它具有清凉解热,行气和胃的药效,主治风寒感冒,呕吐泄泻,胃寒疼痛,恶心作呕。

人们都较为熟知的藿香正气水、正气丸等都是治疗由暑热引起的发热头痛胸闷等症的良药。

藿香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多数省份都有分布。

主产长江以南的广东、海南、云南、四川,湖南等等地区。

藿香最主要且最为优良的品种是广藿香。

它因在广东栽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故称广藿香,在我国栽培广泛。

近年来,藿香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受到种植农户的欢迎,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藿香是如何进行栽培管理的。

生物学特性外部形态藿香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30~120厘米,全株长有浓密而短的小细毛。

有芳香气。

茎直立多分支,分支多对生。

支上有节。

叶对生,具长柄,叶片心状卵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13厘米,宽1~10厘米,先端短、渐尖或锐尖,边缘具钝锯齿。

轮伞花序、多花,果为小坚果。

卵状呈褐色。

广藿香多数不开花结果。

生长习性温度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

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湿度和降水量喜水性强,苗期喜欢较多的浇灌和降水,成株后喜欢多雾、湿度的的环境。

空气湿度大于80%以上、年降水量大于1300毫米生长有利。

及时浇灌能使藿香生长茂盛,提高产量。

光照藿香较为喜光,在阳光下比荫蔽下生长粗壮,但幼苗期要适当遮荫。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层深厚肥沃田地坡地均能生长,以砂质壤土为好,但忌低洼地。

育苗技术在实际生产上,藿香采取扦插育苗的方法最佳,扦插育苗不仅节约成本及生长周期。

而且植株长势较好。

育苗时期春秋两季是藿香育苗的最适宜时节。

最好在每年3——4月份,此时气温回升、雨季开始、植物体内液体流动较为旺盛,成活率高。

也可在秋季9——10月气温不太高时进行。

育苗地选择及整理选择避风的坡地、梯田、水田、旱田、河旁冲积地均可,只要土质松软、湿润、肥沃都适合育苗。

土壤宜选透性好的沙壤土,尤其是富含腐殖质的棕色土或黑色砂壤土为好。

育苗前将地深耕细耙,疏松细化土壤,可亩施积肥1000千克。

过磷酸钙30千克。

并撒施石灰消毒,然后整平搂匀。

作成宽60——100厘米、高20—30厘米的畦。

畦长视地形而定。

其中间挖宽30厘米排水沟。

母株选择一般选择5个月以上的生长高而稳定,抗逆力好,发芽生根萌蘖力强,且无病虫害的健壮的植株做母株。

插条选择截取所选母株中部以上主茎的侧枝顶梢做插条,插条要求粗壮、节密、叶小而厚、无病虫害的。

截取的枝条褐色且木质化程度高,折之有干脆响声的为好,一般截取的长度为15——20厘米左右,每条约具3——6个节。

每棵母株截取的枝条不要超过三只,以免影响母株键长。

截取的枝条最好捆成小捆,放于阴凉潮湿的地方,尽量在截取枝条后就进行扦插。

不能及时扦插的,可将插条置于塑料桶等器具中储存,要滴水保湿,储藏至多不能超过2天。

插条处理插条运至扦插地以后,要将每只插条多余的叶子摘除,只留顶部2——4片大叶和小的心叶。

扦插之前,最好配制0.05%的生根粉溶液,将每只插条的基部浸湿一下,以利扦插后及时发根。

扦插方法在畦上条状开沟,沟宽7—10厘米、深约10厘米左右,将插条与地面呈60度角左右斜放于沟坝上,株距6——10cm,插完一行后,按沟距10厘米再开沟,将开沟挖出的土覆盖于上一行以放好插条的沟中。

覆土高度约为插条的三分之二,仅让顶端叶片露出土面为好。

如此重复操作。

插满畦面,每畦扦插4——5行。

每亩地可插苗3000-5000株。

扦插后要淋定根水,使插条与泥土紧密结合。

苗期管理藿香扦插以后就进入苗期管理阶段了,苗期为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一般10天左右便开始生根,一个半月后便可以进行移栽。

苗期植株对外界抵抗力较差,相关管护工作不能忽视。

保温遮阴幼苗期要注意保温遮荫,特别在扦插之后的十天之内,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保温遮荫要准备好竹条、保温薄膜和遮荫网。

方法是将竹条的两端斜插在畦的两侧,竹条中段呈拱形,然后在斜插另一条枝条与其交叉做支架。

竹条务必要插牢固,这样以同样的方法将畦插满。

保持支架高度一致。

将准备好的遮荫网铺盖在支架上,遮荫网的四周要压盖土,使遮荫网牢固,这样,就会对幼苗起到很好的遮荫作用,以防日光过强灼伤幼苗。

因为扦插季节多在每年四月,所以还要适当保温。

保温的方法是在遮荫网上继续铺盖一层保温薄膜,然后周遍盖土牢固即可。

待十天后幼苗开始生根并长出新叶,其抗寒防晒能力大大加强,就可选阴天或傍晚揭去薄膜和遮阳网了。

除草藿香幼苗较为矮小,必须及时清除杂草,以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的竞争。

除草本着见草就除的原则,苗期至少要除草三次以上,除草也可结合中耕,以疏松土壤利于保水保肥。

注意动作要轻,勿伤幼苗,否则被碰伤的植株移栽后会生长不良易患病。

施肥苗期通常施肥两次为宜,扦插20天左右最好施腐熟的有机液肥一次。

有机液肥以稀人粪尿水为好。

施肥量可自定,幼苗生长良好的情况要尽量少施,如果叶片发黄较为缺肥的情况下就要适当多施。

施肥量不要过度,通常株施稀人粪尿水不要超过一千克。

同时注意最好不要施氮肥。

否则都会引起幼苗茎叶生长嫩绿,对外界抵抗能力减弱。

在过半个月左右可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一次。

浓度要低,以免灼伤幼苗。

肥水配制比例为1:1500左右为宜,采用喷雾器叶面追施的方法,这样叶片生长旺盛,可很好的起到促根壮株的作用。

移栽前十天左右不要施肥,否则幼苗移栽后成活率会有所降低。

浇水藿香幼苗喜湿润,要勤于浇水,扦插2——3天后就要开始浇水。

少浇勤浇,整个苗期5天左右就要人工浇水一次。

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以浇湿畦面即可。

病虫害防治藿香幼苗期的病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

苗期通常要预防两次,扦插20天左右可喷施龙克菌400陪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一次。

以预防叶斑病等病菌的产生。

一个月左右喷施吡(bi )虫啉3000倍液或阿维菌素4000倍液一次。

以防止蚜虫等常见虫害的侵袭。

栽植技术栽植时期苗期一个半月后,苗高20——30厘米以上就可以进行起苗定植了,生产上多在春季4、5月份或秋季11月份左右进行为宜。

选地整地藿香切忌连作,栽种一茬后要必须另选择栽种地种植。

否则生长不良易患病害。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水田、旱田、河旁冲积地均可,土壤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植地选择好后要深耕整地,深耕要在20厘米以上,然后晾晒至少一周时间,使土壤充分风化以增强土壤肥力、土温和通透性。

移栽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施撒石灰粉或草木灰等对土壤进行消毒。

整平耧匀后做高25厘米以上的高畦,畦宽40——70厘米,畦面太宽会造成日后锄草盖膜等工作困难。

畦间开好排水沟,排水沟要注意由高处向低处走向,以利暴雨季节迅速排除积水。

起苗起苗前要使育苗地湿润,可用锄头等工具将藿香苗的根部带土锄起或用手拔起,注意勿伤苗根,保证苗身健全。

起苗后最好放入塑料桶等工具中储存,储存不能超过三天,每隔三小时要淋水一次以利保湿。

尽快运往栽植地进行栽植。

栽植栽植选择天气凉爽无大风的天气,避开酷热或下大雨之前。

首先要在准备好的畦上挖方穴,穴宽15——25厘米,穴深10——15厘米,穴成“品”字形错开,穴距35——40厘米左右。

每穴最好施少量积肥,穴施200克左右,把肥与土拌匀后就可栽植了,要根部带土栽植,栽植深度8——10厘米左右,每穴栽苗1株。

最后回土压实就可以了。

一般每亩栽苗1800——2200株。

栽后淋足定根水,每株淋水。

0.5千克左右。

补苗栽植后一周要对未成活的或缺苗断垄的植株进行补植,补植最好选择同龄苗,以利于苗齐,补植后浇足定根水,保证成活。

田间管理藿香可当年收获,长势特别好的可留到第二年收获。

田间管理的时间多为7到12个月左右。

施肥施肥是促进藿香旺盛生长最重要的措施,前期最好采取液肥进行喷雾器叶面追施的方法。

生长期前三个月内,可配制1%的复合肥水对植株均匀喷施,以促进茎叶全面生长。

并掌握先稀后浓薄勤施的原则。

每月一至两次。

中期可以同根部撒施氮肥交替进行,促进茎叶旺长的同时也促进根部发达,并保证根部对茎叶营养的充分输送,而且增强抗倒伏能力。

中期一般指7—10月份,此期喷施液肥和根部撒施一个月要交替施一次。

撒施氮肥手要插进藿香的顶冠内,抖动的将肥料撒进跟部,每株200克左右。

此期最好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1%硫酸铵水各一次。

在七月份或八月份进行。

喷施要选择晴天的午后,撒施要选下雨天之前。

十月以后植株如果不缺肥叶片发黄的话,一般不在进行追肥了,让其自行调节生长。

注意禁止使用硝丰收氮肥。

浇水排水每年六月至十月间是藿香的快速生长期,期间最好每5——6天就有雨水或人工浇水一次,浇水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主要采用引渠沟灌,将水引入畦沟,此时可在行沟里蓄满20厘米左右的水,让水分慢慢渗透湿润畦面为止,这样还可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对藿香生长十分有利. 雨季或遇大雨,要注意排水,严防积水,以免根系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因此,藿香栽植地除了要筑高畦深沟外,畦沟一定要一边高,一边低以方便迅速排除积水。

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草是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工作。

中耕适宜浅锄,将植株之间的土层疏松,注意动作要轻,勿伤植株根茎。

并结合人工锄草见草就除,将田间杂草铲除干净,中耕锄草后还要培土,将植株周围的松起的肥土堆在根部。

培土高度6—10厘米,同时将锄起的杂草和沟内的烂泥铲起也培在植株的周围,这样可加强土壤的有机质,促进植株多长分枝和防止被风挂倒,同时清沟利于排灌水的顺利进行。

藿香规范化生产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中耕、除草和培土主要是在每年的夏季进行,从每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

打顶视生长情况可对分支较少植株摘除其主要支干的顶芽,以促进分枝生长,生产上一般在四五月份结合截取扦插枝条时进行一次即可,分支较为密集的一般不必进行打顶。

摘心后应及时追肥,促进新芽萌发。

防霜防冻藿香最怕霜降,需要过冬的和秋季栽植的植株,到了冬初要搭棚防霜防冻,搭棚的方法和苗期保温遮阴的方法相同,但注意所选枝条要长,使棚架高一些有利于植株在棚内生长。

搭好棚架后加盖塑料薄膜,注意薄膜四周要多压土盖严,保暖防冻害。

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藿香最易患的病害是青枯病和福斑病、角斑病。

青枯病在连作、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先期有个别枝条出现叶片失水下垂,呈绿色凋萎青枯状,以后扩展至整株干枯死亡。

福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多发生在雨季。

5~6月份在叶的正面形成圆形、近圆形的病斑,中间淡褐色,边缘暗褐色,上面生淡黑色需状物,潮湿雨季严重。

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也是主要危害叶片,开始时呈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多角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