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
青龙山学区中心校张红亮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我说课的题目是教材解读与课堂构建。
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模块十个方面进行解读课标和教材。
(PPT)即说课标:学段目标、内容标准。
说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
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高效课堂。
(PPT) 第一方面:学段目标
1、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是:(PPT)
①知识与技能:(PPT)
学生要掌握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在内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在四年级下册中,则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图形的基本认识以及数据处理等技能。
②数学思想:(PPT)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本册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③解决问题:(PPT)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本册教材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植树等问题)
④情感与态度:(PPT)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内容标准:(PPT)
本册教材涵盖四则运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五个数学思想。
又细分为四则运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数学广角、营养午餐、小管家等具体内容。
(PPT)
第二方面:说教材
编写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2、编排体例(PPT)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模式是:主题图——呈现例题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综合性的练习——整理复习。
3、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PPT)
内容结构:本册包括以下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知识整合(知识与技能的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
①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数学广角、营养午餐、小管家等具体内容。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
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PPT)、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PT)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间断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PPT)
③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PPT)
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PPT)
第三方面: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四则运算:(PPT)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空间与图形:(PPT)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知识:(PPT)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探视统计的作用。
并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4、用数学解决问题:(PPT)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表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教师都应适当评价。
尽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教具带齐全,操作过程准确,灵活等)
作用评价:优良加评语的形式。
能力评价:根据计算结果正确率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进行评价。
2.情感评价:多一份情志就是多一份天地,只有爱的成功,才有教育的成功。
对学生活动,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对学生评价,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的评价。
3、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处处有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进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
1.利用生活资源:在日常生活中适时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估算和口算能力。
2.开发利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故事导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