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武术概述SummaryofMartialArts
中国武术概述SummaryofMartialArts
术进行控制和利用等原因,武术的发展步伐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组成部 分。
1955年国家体委设立武术研究室,并将武术列为体育 院 、系专业课.
1956年成立中国武术协会。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 为体育竞赛项目。
1978年武术列为大学生体育课教学计划。80年代以后, 通过专家出访、国际武术邀请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
民国时期
发展特点: 1、以城市为中心,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 2、在近代文化思潮影响下,武术开始沿着科学化规范化
的方向演进 。 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 1928年6月南京建立“中央国术馆”; 1928年和1933年两次举行国术国考; 1936年组队赴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表演;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国民党政府 对武
汉代
汉朝非常盛行格斗比赛和表演,内容主 要有:手搏、角抵、斗剑、斗兽、剑对 戟、空手入白刃等。
我们都知道楚汉之争时期“鸿门宴” 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以看出,当时 的武术已由过去单纯的攻防动作逐步发 展成可以单独演练的套路形式。
隋唐时期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 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 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 十分频繁。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 到重视和迅速发展。当时诸侯各国“以兵战 为务”,对拳技、臂力、筋骨强壮出众者都 很重视。齐国宰相管仲,为使齐国盛,实行 兵制改革,责令官兵进行实战性武技训练, 凡是民间有拳勇而不报告者按隐匿人才问罪。 每年春秋两季,齐国都举行全国性的“角 试”,选拔武艺高强的豪杰充实到军队中去。
•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 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 练。集体演练可分为徒手的拳术,器械 或徒手与器械。
1.单练
• 1. 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主要拳 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八卦、 八极、通背、劈挂、翻子、地躺、象形拳 等。
• (1).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 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 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的拳术。主要包括 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虚、仆、歇五 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 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 跳跃、跌、扑、滚翻动作。长拳技术以姿势、 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 等为八要素。长拳套路主要包括适应普及的初 级、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 选套路。
周商时期
相传在周朝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 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 “一阴一阳为之道” 这本书蕴涵很丰富 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 极为深远,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 极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 戈、戟、斧、刀、铜剑等精良兵器,以及 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如劈、扎、刺、砍 等技术,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当 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 肱”等。这一时期,出现“武舞”,武王 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据《史记 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 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
特别是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武术被列为 国际体育比赛项目.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的概念
•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 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 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 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 运动两大类。
•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 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 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 运动按练习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 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中国武术概述 SummaryofMartialAr
ts
武术的产生
什么是武术?
有人类的存在,就有了武术的存在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 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 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 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 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 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 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 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 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 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 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武术兴旺大发展时期,拳种纷 呈,流派林立,不但拳法众多,而且器械 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开始有势有法,有 拳谱歌诀。这说明脱胎于军事格斗技术的 武术,到明代已逐步形成以套路为主(太极 拳,八卦掌,形意拳)的运动形式,并远远 超过对抗性运动的发展。各种流派林立, 拳种纷呈。明代的拳术,记载中有三十二 式长拳、六步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 等几十家之多;棍术出现了少林棍、张家 棍、青田棍等;刀术有单刀、双刀、偃月 刀等。
开始发展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 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 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 被模仿、传授、练习着,促进了武术的 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 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 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 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 一、军队的武术活动 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 (3) . 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 拳势刚烈的拳术。南拳的拳种流派颇多, 各自又有不同特点。一般腿不高踢,多 桥法,擅标手。运动特点是动作紧削, 刚劲有力,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 中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 助拳势。
• (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它以捧、捋、挤、按、采、挒、肘、靠、进、 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动作柔和缓慢, 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传 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 等较有影响的流派。各式太极拳又有大架、小 架、开合、刚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的特点。国家 体委推陈出新,先后整理推广了24式简化太极 拳,48式太极拳以及88式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