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座位排列方式
• 缺:不仅从空间上限制了学生的相互交往,而且由于大家一致面向黑 板和教师,无形中强化了他们遵从或顺从教师言行的心理,认同它还 突出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2、组座位排列方式
• 组座位排列方式是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一组4~6张桌椅构成。
• 小组排列法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中小学中非常流行。
• 只能方便地与坐得离自己比较近的同学交流,隔得较远的同学则不方便 交流,因此它缩小了同学间的交往面。
• 4、马蹄型(也称U形)排列方式
• 马蹄型也称U形,是将教室里的课桌椅编排成U形,教师一般处在U形的 开口处。
• U形排列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教学,他可以以方便地在每个同学身 边走动、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帮助,从而有利于师生 关系的发展。
和黑板,形式上迎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 既适合教师讲授也适合小组讨论,同学间的互助,课堂纪律相对较好
管理
课堂座位排列类似于 会议室。桌椅排成两 排,学生坐在两边进 行交流。
• 首先,座位排列应从学生出发。座位排列会影响视觉效果,教师应当把视 力不好的学生放在前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小组式排列满足了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拉近了同 学间的距离,方便了同学间的交往,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 起讨论、相互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将得到充分体现。
• 不足:它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只有当学生的人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 如25-40人,才有足够的教室空间来进行这种排列。
• 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让学生潜意识中有被忽视和被抛弃的感觉,从而容 易产生违纪行为。
• 因此,学生都希望能够坐在前面或中心位置,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尊重和 关心。
当良好的座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每个学生都
想坐在好的座位上时,教师怎么平衡这种矛盾 冲突?
• 总之,在教学中,无论选择哪种方法编排座位,都要注意: • 1 .不搞人情座位; • 2 .不搞权利座位; • 3 .不搞歧视座位。
• 3、圆形座位排列方式
• 圆形座位排列方式是全班同学围坐成一个大圆形进行学习和讨论
• 圆形排列把全班同学最大可能地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到, 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从而增进同学间交往、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从空间特性上看它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让大家平等地坐在一起, 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建立和谐友好的同 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 而在许多西方国家则不然则不然,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意做自己 想做的事情,甚至把脚放在桌子上都行。
• 相比于中国学生,国外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地自主权。
• 一个班上,座位总是有好有坏,比如后面与靠边的位置不属于教师的教 学中心区。
• 一方面由于距离的原因,教师对这部分的控制力减弱,坐在这部分区域 的学生违纪的可能性更大。
• U形排列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和小组式排列一样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如果 大班教学也要采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 课桌竖行排列,学生在中间走廊两侧,都面向走廊而坐。 • 可以看出,它是“秧田型”和“小组式”座位排列方式的糅合。 • 所有同学抬头可以看见老师,学生面对的是同学,转头可以看到教师
学生座位排列方式
第14小组
• 1、“秧田式”座位,又称“直线形的空间排列”(传统教学排 列方式)
• 它产生于十七世纪初,并一直主导着中小学的课堂座位安排。
• 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控制作用,为系统的知识讲授创造了条件。保 证了课堂纪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端正学生 的学习态度。
• 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能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爱生之心。
谢谢观看
• 其次,座位排列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秧田式更适合教授 语法等较难的教学内容,而小组式更适合于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新颖的座 位排列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 到教学活动中来。
• 在中国,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行为和权威的典范, 是课堂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