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华录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易华录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易华录投资案例分析公司简介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是华录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212)。

易华录紧紧把握政府管理创新需求,发挥央企优势,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1+3”发展战略,以数据湖为主体,同时发展大交通、大安全、大健康业务,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互联网运营商,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成为政府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提供商。

易华录旗下拥有三十余家子分公司,业绩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多个海外城市,已为国内300多个城市及海外多个国家提供了技术服务,足迹横跨亚欧,拥有“中国智慧城市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智能交通领军品牌”等殊荣。

业务分析随着传统智能交通市场的不断饱和及成熟,易华录近年积极布局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运输、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民航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业务,形成“大交通”市场格局;同时,积极布局互联网交通大数据、汽车电子标识、智能网联汽车等新的技术方向。

2016年,易华录实施“1+4”发展战略,即以智能交通为基础业务领域,同时积极拓展公共安全、智慧城市、蓝光存储、健康养老等领域,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云、视频云、信用云、存储云、养老云”服务,通过海量数据的信息汇聚与智能分析,形成易华录城市数据湖。

对现有产业结构做出重大调整,重构现有业务与项目布局,2016年也是公司成立以来新拓展城市数量最多的一年,交通运输TOCC、大数据应用等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天津、武汉等多个大型城市突破多项亿元订单,同时,在新布局的养老产业,蓬莱健康养老项目顺利落地,蓝光存储产业也正在逐步推进。

传统业务-智能交通传统业务当中公司主要经营三大业务板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智慧城市系统,三大业务板块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系统服务、信息服务、数据处理,工程施工和管理服务,项目设计、规划、咨询、培训以及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公共软件及其他软件的服务,综合运用多种业务模式参与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及智慧城市建设。

其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招投标形式向政府部门销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及配套服务等。

2016年,易华录组建了交通大数据研发中心,落实交通各业务板块对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及深度应用的产业协同;积极布局大交通业务,重点打造TOCC 系列产品,包括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综合交通大数据共享交换与决策分析平台两个产品子集。

平台汇聚了大量交通行业数据资源,依托易华录蓝光大数据存储技术和交通数据湖模型,面向交通行业管理与服务部门机构,旨在打造以“城市运行监测最亮的眼睛”、“大数据系统分析最强的大脑”和“协同指挥和信息服务最有力的抓手”为标志的新一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智能体。

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总体设计架构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通讯网络等关键技术,突出“1+4”服务体系的核心优势,即以城市数据湖为核心,以交通大数据应用、信用城市大数据应用、养老大数据应用及公共安全大数据应用为引领,坚持大数据普惠性服务与专业性应用相结合,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进“城市数据湖”在服务民生、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试先行。

城市数据湖是易华录提出的智慧城市新业态,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包括方法论,也包括产融结合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是大数据在城市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城市数据湖涵盖了建湖、引水、水资源利用三个领域。

在建湖和水资源利用领域,易华录已经形成以蓝光存储为核心,以发展大数据特色应用为重点的城市数据湖战略,以及以基金为核心的投融资机制,将为城市提供基于大数据安全、长周期、绿色环保的存储解决方案。

公共安全产业城市数据湖加公共安全物联网作为公司公共安全行业发展的构想,通过构建公共安全领域省市两级的多元化感知防控体系,整合碎片化的数据资源,构建安全管理、综合运维两大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蓝光存储产业易华录蓝光存储以华录蓝光存储核心技术为依托,拥有华录未来科技园暨光存储大数据中心。

易华录蓝光存储业务面向个人(家庭)、企业和数据中心三类客户群体,紧密配合不同客户群体的数据存储需求,提供有别于传统磁存储的安全环保存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金融、媒体、档案等领域,成功在Facebook、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等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实现应用。

2016年易华录梳理完成基于华录集团品牌的蓝光存储硬件产品的解决方案,初步建立了光存储产品的销售体系;完成了光磁融合云存储产品该产品线的需求、设计等。

易华录已在金融行业(工行、建行、农行等)、互联网云存储领域(百度、腾讯等)、档案管理行业(国家档案馆、海军、央企档案系统等)和军队系统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了市场拓展,部分已经形成销售订单。

健康养老产业易华录旨在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以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建设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引入全球先进的养老机构管理理念与模式,建立国内领先、具有竞争力和示范效果的养老运营服务模式,为中国养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破除养老瓶颈提供可行思路。

2016年,易华录中标蓬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PPP项目,并成功入选财政部第三批PPP示目前,易华录与国内健康养老领域的领先企业展开合作,与卫计委下属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慈爱嘉、春雨医生、华医纵横等多家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丰富成熟经验的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为打造典型、示范和国际领先的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经营分析1.智能交通上述已经对易华录的业务内容进行了介绍,后面对易华录经营业务进行分析预测。

2016一年易华录的主要业务仍旧是传统智能交通业务板块,在传统的交通业务板块当中,政府需求部门相对独立进行招投标,易华录在公开的招投标中进行竞标竞得项目来获取订单。

根据2014-2016年的经营数据(如下图),以及2.国富瑞子公司2016年易华录收购国富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收购对未来三年的业绩做了兜底协议。

国富商通承诺标的公司2017-2019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6800、8200、10000万元。

易华录占国富瑞55%的股权,对应利润贡献为3740,4510,5500万。

3.数据湖数据湖是在传统智能交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不同政府部门的需求,将数据统一存储在蓝光存储设备上,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各个应用子系统对接各个政府部门,将来还会将数据统一成格式输出到市场。

它不仅满足了政府部门的需要同时未来也将开放给市场,即数据湖不仅仅是2G端,也是2B端。

当然数据湖也可以直接和市场的B端直接合作,比如易华录同中石油,移动,联通都签订了合作协议框架,未来合作开发数据湖业务。

数据湖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呢?以2G端为例,地方政府和易华录签订协议,易华录联合其他公司成立联合体公司,负责实施建设数据湖项目。

易华录占30%,地方政府20%左右,财政部门30%,20%留给项目公司管理层,项目公司出资20%,也就是说40亿的项目要出8亿,分三年到资,其他32亿找银行贷款。

项目公司成立后,与易华录签订总包协议(地产基建由易华录分包出去,也就是中标联合体的其它公司),40亿的项目,3年建设期,也就是说3年内40亿收入都确认给易华录。

之前提过数据湖可以满足政府各个部门的需要,也就是数据湖里整合了传统的只能交通业务内容,这部分的利润可以根据占用合同金额乘以一定的利润率计算可得。

未来通过各个政府部门业务运行流转而存储的数据开始对外开发运营,这部分的利润计算暂时未知。

这部分经营业绩未来几年也不会立刻释放,暂时忽略。

数据湖项目收入数据湖主要以PPP项目形式推进,首先地方政府与易华录签订40亿或50亿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然后进行项目申请招投标,这个时间流程大约8-10个月。

中标后,成立项目公司,易华录占30%,地方政府20%左右,财政部门30%,20%留给项目公司管理层,项目公司出资20%,也就是说40亿的项目要出8亿,分三年到资,其他32亿找银行贷款。

项目公司成立后,与易华录签订总包协议(地产基建分包出去),40亿的项目,3年建设期,也就是说3年内40亿收入(泰州基建项目占3亿多,易华录实际拿到手约36亿)。

另外,易华录的数据湖项目,都会先做一个小的示范湖,这个示范湖往往在中标后就着手进行,徐州项目是近3以,泰州项目是8亿,这部分第一年就可以全部确认。

大数据应用是传统只智能交通业务,按以往周期,大约1年到1年半做完验收确认。

剩下的大概第三年确认。

也就是说,大约有一般的收入是在第三年确认,但是有一半的收入在前两年就确认了。

3年建设期之后,由项目公司运营。

数据湖项目利润分析近40亿的项目三年都确认给了易华录,下面需要关注的点就是利润率如何。

以已经中标的一个项目来分析,3亿多的土建、近28亿的数据湖、8亿多的大数据应用(就是易华录的传统智能交通业务)。

土建没多大利润,最多收个几个点的管理费。

8亿多的大数据应用,参考公司过往业务的利率润为25%-27%,大概有2亿利润。

28亿的数据湖,根据调研了解情况,这块利润率会比传统业务(25%-27%)高,大约35%,整个项目项目打包的平均毛利率大约30%左右,也就是说,40亿的项目,大概有12亿的毛利。

目前已经中标的两个项目,锁定毛利24亿,保守估计也有20亿。

数据湖项目市场前景易华录数据湖采用光磁存储一体,综合成本只有市场的四分之一,市场售价低,只有其他存储设备的6折,未来根本不愁销路。

目前已经中标两个80亿项目,预计2018年走完程序中标的还有5个,大概是200多亿,还有十几个城市谈好要做的,准备开始走程序,按时间周期,后面十几个城市,大部分要到2019年上半年中标。

根据公司规划十三五(2016-2020)要做50个数据湖项目,大的40-50亿规模,小的也有一二十亿规模,从现在到20年预计有2000亿的市场空间。

4利润预测2018年传统智能交通业务按照净利润下侧为1.3亿加上国富瑞的贡献,这两部分相加为1.8亿左右。

数据湖业务按照上述分析,根据17年中标的两个数据湖示范湖建设利润大概在2亿。

还不包括今年计划中标的15个数据湖项目。

就目前的订单来说三者相加已经有4亿利润。

最后养老业务和电子车牌作为业绩弹性,我们保守预计有4.5亿以上的净利润。

风险控制1.公司数据湖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公司高层对外宣讲称今年计划推进15个数据湖业务,数据湖业务采用PPP项目,政府招投标方式进行。

公司背靠央企并且国内做数据湖业务唯独公司一家,随着十九大确立大数据战略规划,且根据需求推断县级以上行政单位都有数据湖业务需求,存在的风险便是政府推进数据湖业务进度不及预期。

2.现金流风险,数据湖业务以PPP项目形式,存在公司需要垫资的情况,根据公司以往财报来看,现金流一直是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