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合法性可促成权威的形成。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 的一个概念。权力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权威是对权力的 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权威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 4. 权力转化为权威,关键在于合法性。权威以合法性为 基础,但是实现合法性向权威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些条件: 第一、合法律性。 实体法、程序法。权力主体既要 遵守有形的法律,又要遵守无形的规则。 第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 绩的有效性。应然与实然。 第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 身上体现。 统治者为了减少权力运用的成本,往往综合运用以上 各种类型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是两种直接相对 的权力类型。合法性权力与操纵性权力的关系相当密切。 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合法化有利于运用操纵性权力。 但操纵性权力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合法性的降低。
四、权利
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或人民,国家权力存在的终结价值不在其自身,而 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疆域内人民或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身份问题 社会学家马歇尔首先于1949提出“公民身份”,这一概念的要素是公 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马歇尔的“公民身份”是指共同体所 有成员都享有一种在权利上和义务上平等的地位。 公民权利,包括自由、财产权和司法权等到个人自由所必需的基础性 权利,与之相对应的是法院。 政治权利,是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 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 社会权利,主要包括公民享有的经济福利、社会安全以及依据社会通 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教育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 务体系与之相对应。
二、法治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 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 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 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 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一
第二 第三
宪法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保护公民权利
第四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
在日常政治中,人们往往习惯性的说“民主与 法制”(或“民主与法治),虽然听上去没有什 么问题,但是有违二者的事实性先后顺序,或者 说不符合历史进程中的次序。就大多数国家而言, 都是先有法制或法治,后有民主。需要澄清习惯 性说法,因为语言代表着权利关系,会塑造观念, 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基本权利分为六类: 1、保障个人自由不受干扰的权利,思想自由,平等权利以及 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权利等; 2、争取社会进步和幸福的权利 ; 3、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 ; 4、言论自由和了解情况的权利; 5、参加选举的权利 ; 6、为集体要求而自由结社的权利。 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有相应的义务。 基本义务有: 1、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安全; 2、守法; 3、沿承道德。
2. 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利益既有物质 利益,也有意识形态利益等。 静止不变的权力关系是不存在的,随着力量对比的变 化,新的权力关系会取代旧的权力关系。 3. 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作为一种力量,政治权力是可以计量的。在政治关系 中,谁的力量大,谁就能控制、统治、命令和影响权力客体。 而权力客体会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必然要影响和改变权力 作用的方向和强度,形成复杂的政治格局。 另外,权力的力量还取决于权力主体内部的意志的统 一程度。 综上,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 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二、政治权利的类型 根据政治权力的 作用方式,可以将 政治权力划分为五 种类型:强制性权 力、功利性权力、 操纵性权力、人格 型权力。
1. 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普 遍存在的权力形式, 它是以威胁为基础、 如果无法达到目标 就是以制裁的权力 类型。 “可信性”至关重要。
2. 功利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与强 制性权力相反,权 力主体通过提供某 种好处而达到自身 目的。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共和主义的公民观具有强烈的 道德主义色彩。在公民资格的目的上,共和主义公民资格 追求有是个人在共和国中的自由;在表现形式上,共和主 义公民资格强调在个人之间建立健全友谊、和睦和兄弟般 的爱,把美德置于公民资格的核心位置,表现出明显的道 德色彩;在公民的角色活动方面,共和主义公民资格把关 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看做是理想公民的表现; 在理想公民的培养方面,共和主义公民强调严格教育措施、 宗教教化和军事训练来形成公民的美德。(积极公民形象) 公民身份理论有两个基本前提:第一,必须在民主政治下 才有所谓的“公民”,第二,必须存在最低限度的开放社 会。
第五
依法治国
司法独立
三、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被视为专制的对立政体。 民主是公民表达利益,分配权力和 分享福利的过程,以民主为工具企 全体公民按多数裁决程序直接行使政治决定权的 政府形式,通常称为直接民主。 2、公民不是亲自而是通过由他们选举并向他们负责的 代表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称为代议制民主。 3、在以保障全体公民享有某些个人或集体权利(如言 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为目的的宪法约束范围内,行 使多数人权力的政府形式(通常也称为代议制民主),称 为自由民主或立宪民主。 4、任何一种旨在缩小社会经济差别(特别是由于私人 财产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差别)的政治或社会 体制。
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把公民资 格看做一系列公民权利的获得和保障。权利的目标在于保 障个人自由。公民资格是通往个人自由的一种手段,而不 是自由本身。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导之间的关系上,认为 私人领域优先于公共领域,后者的存在公在于保证个人在 私人领域中的自由,个人权利优先于公共的善。理想的好 公民不在于是否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或者是否具有公共美 德,而在于是否纳税、是否为经济做出贡献、是否守法、 是否不侵害他人权利,以及是否不违反公共法律规范等。 (消极公民形象)
制度:是规范或定型化的举止、行动或为原则的载体,长期演化而成它 是支配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关键性领域。制度可以被告理解为社会中 个人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则,而一套行为规则又可以理解为制度安排。制 度: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和习惯法有很多交集。 宏观上,制度结构。社会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中观上,制度安排。可以说是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微观上,程序。 好制度的三项准则: 一是制度应具有一般性; 二是有效规则 必须在两种意义上具有确定性:它必是可认识的(显明 的),它必须就未来的环境提供可靠的指南; 三是制度应当具有开放性,以便宜允许行为者通过创新行动对新环境作 出反应。
三、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1.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 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 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合法性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 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 2. 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 来实现。 所谓信仰体系,就是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 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它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理论 依据。 有限政府就是政府的权力是有限度的,任何政治势力不 得超越于法律。
共和主义。源自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政治家关注政治道德问题。罗 马人采用的办法是在完善各项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同时,强调一种被认 为是基于自然法的、属于罗马传统贵族和公民的美德。这样一种基本 思路被称为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 在自由与强制的关系上:以公民制定的法律为中介,把自由与强制统 一起来。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是由人民自己参与制定的, 是他们自身意志的体现,那么这些法律对他们就不构成强制,因为他 们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意味着服从的并非他人,而是他们自己。因 此,正如公民们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是自由的一样,他们在服从法律的 时候也是自由的。 共和主义这样一种对自由与强制关系的理解,客观上使自由问题转化 为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在共和主义看来,政治生活中的强制实际上 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而非国家本身对其公民的强制,因此,如 果政权为全体公民所掌握,那么在这个国家内部便实现了普遍的自由 。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 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 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1. 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 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 客体及政治作用。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如 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 权力客体是接受权力作用的团体或个人。权力 主体与权力客体的地位是相对的,可以因时因地 而转换。 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 是政治强制力。
一、法律与制度
认知法治首先要认识法制。在西方人那里,法律有两 层意思,一是我们生活正规范性的限制性的法律,二是一 般规律,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道”。 法是决定人们在社会中应该如何行为的规范、规则或 标准。法存在于社会的习惯中,并且以人的意志为支撑点, 甚至于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只有得到意志或习惯的支 持,法才有效,才支配人们的行为;任何法如果没有这种 支持就仅仅是一种纸上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假定的存在。 真正的法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而不是刻在铜柱上的碑文。 法律:成文法,不成文法
3. 操纵性权力: 在前两种权力类型中, 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存在 明显的沟通关系,操纵性 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 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 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 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 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 手段的“洗脑”。
4. 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又称克 里斯马型权力,是通 过自身的个人品质、 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 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 型,马克斯·韦伯将 这一类型引入政治学 研究。
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引言:政治学是做什么 的?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解 决资源配置最大化的方 式问题。 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就是 实现国家的正义,以及 为实现正义而如何治理 国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