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桐庐分水滨江景观规划设计

桐庐分水滨江景观规划设计


图3 2.设计原则 2.1 协调相宜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当地材料等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设立休闲、 康休娱乐、自然体验等活动空间,建立人与自然之间亲切、互利的关系, 强调经济、实用、节约,体现人与自然相适相宜,相互协调。 2.2 保护优先的原则 对沿江现有的生态湿地、名木古树及重要设施优先保护利用。 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2.4 分期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5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景观规划必须坚持与旅游、文化、休闲活动、商业服务等产业互相 配合,联动发展,以创造全方位的休闲空间,丰富沿江景观内容。 2.6 与传承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沿江景观改造和建设中,要将桐庐分水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 景观资源,以展示分水镇的魅力,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根据已有风 貌营造整体氛围,突出民风、民俗、民情,实现文化娱乐、康体休闲等功 能的有机结合。 2.7 与城市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滨江景观带的建设,必须符合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要和周边 环境有机的融合,在道路交通与周边地区开发等方面统一协调;要配套 完备的相关设施,注重环境美化、绿化,营造一个舒适、洁净、美观的游 览环境和休闲空间。
浆,经泥浆分离器处理后,运往指定的堆放场地,并做妥善处理。 3.5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5.1 避免堵管措施 (1)严格控制砼的搅拌质量(特别是超大粒径骨料的控制),不合格
的砼不得进入导管。 (2)砼灌过程中勤量测、勤拔管,避免因导管埋入太深而造成灌注
速度减慢或堵管。 3.5.2 防止钢筋笼上浮措施 (1)钢筋笼顶端用 φ22 钢筋与护筒呈 120°牢固焊接。 (2)在钢筋笼下部外测每隔 2m 设一层倒钩,共设 3 层,每层 4 个,
图5 3.3 设计阐述 3.3.1 如画江山 利用分水江优越的自然条件,将青山绿水的背景借景到现有场地 中,使江滨公园与桐庐山水相互交融。 3.3.2 如诗广场 让分水的诗文化在江滨公园各节点广场中继续流淌,仿佛一条项 链中的几颗大珍珠。 3.3.3 如音节奏 整条滨江绿地的总体构架和节点分布如同音乐节奏的变化,游步 道和植物线形用悠扬的曲线,使行人在其中行走时有轻松舒畅的感觉。 3.3.4 如鱼得水 提供丰富的体育娱乐休闲空间,使居民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设 计中还专门针对人们的需要,做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策划。(如图 6)
3.5.3 泥浆质量控制
泥浆性能指标:灌注时泥浆密度为 1.05~1.1,粘度为 17~20s,含 沙率小于 2%。
3.5.4 沉碴厚度的控制 沉渣厚度采用两次清孔高差对比法检测。本桥均为摩擦桩,故沉碴 厚度不大于 20cm。 4.结束语 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好切实可行施工方 案。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遵循施工工艺程序组织施工,并严格控 制好施工中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图 13
图 14
图 15
6.结语
通过本次设计,把滨江绿地结合城市形态和开放空间形成一个可
观的视觉空间、一个可用的行为场所、一个可栖的行为空间、一个可持
续的生态系统和一个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
正因为如此,桐庐分水滨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得到了分水镇和各
村领导的好评,项目将于 2011 年 9 月开始施工。本次规划设计是将风
5.5 鹊桥索拉(如图 15) 保留现状,主要解决二级游步道不连通的问题,用索道来连通,桥 底下有水流经过,水质较差,建议把上流的排污管道进行重新设置。
图 10 5.二期主要景观节点 5.1 二期重点区域的设计构思(如图 11)
图 11 5.2 同心广场(如图 12) 同心广场,取自《周易·系辞上》: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 臭如兰。”不仅指夫妻同心,群众同心,还有干群同心,政民同心。设计中 采用锚的雕塑和链条,可以让情侣夫妻在此挂同心锁,增加人们的参与 性。用半圆形的水上栈道来增加人们的行走体验,可以与绿水进行最亲 密的接触。
参考文献 [1]JTJ041- 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张忠亭,丁小学.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3]王建军.水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J].中国水运, 2007,5(5):69- 70. [4]闫俊杰,陈晓等.法来大桥 17 号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J].施工技术,2009,30(9):4- 5.
1.工程概况和分析 1.1 工程基本概况 桐庐分水江是分水镇的大动脉。分水江的宽度平均约为 205 米。本 案位于分水江的东南岸。分为两期,一期总长度约为 1130 米,总面积为 38010 平方米;二期总长度约为 1290 米,总面积为 27490 平方米。二期 现状周边的自然环境较好,有山体包围。本案设计的总体定位为城镇江 滨休闲公园。(如图 1)
(2)景观方面:节点景观缺少观赏性。空间因缺乏设施而失去吸引 力,可用性和可栖性。原先水利部门设计实施好的台阶面积太过于大, 连续的级数太多,比较危险。
(3)功能方面:已建好的西南岸跳舞场面积还是太小;灯光太弱,缺 少插电接口;台阶驳岸很危险;缺少公共厕所,随地大小便的情况严重。
1.4 现场问卷调查 本次的实地考察,本人作为设计师让分水的居民也参与到设计中。 分水江实在很美,只是周边的娱乐设施缺少。有一半被采访的人是不去 江边玩的。本次设计主要目的也是要提高分水江的娱乐性和可入性,吸 引那些平常不去玩的人融入魅力分水江,调查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 是高差大的台阶没有分段平台,很危险。(如图 3)
— 333 —
科技信息
工程技术
总平面图一
总平面图二 图4
3.总体布局 3.1 总体设计意向:分水人合 3.1.1 通过景观的整体和细节来强调和引导人的和谐,人与天地的 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地和谐。 3.1.2 一期的区域为人居住的密集区,以现代风格为主。二期位于山 林之间,以自然野趣风格为主,体现“家庭和谐,尊老爱幼”的人文关怀。 一期和二期定位的差异,使人们在游玩过程中有不同的享受。 3.2 设计理念(: 四如:面 - 如画江山,点 - 如诗广场,线 - 如音节 奏,线 - 如鱼得水)在带状景观中使点线面相互交织(如图 5)。
图 12 5.3 指点江山(景观阳台二)(如图 13) 此景观阳台位于滨江公园二期的中间部分,运用景观阳台来改变 人们登高远眺的不同行走体验和空间感觉,保留的悬铃木中其中有一 棵穿过景观阳台底板,形成特别的景观。此处的设计增加江边道路和分 水江的联系,使与江边垂直的道路景观节点得以突破。并且运用景观阳 台联系江边一级道路和江边二级道路。解决这两级道路之间缺少连通 的缺陷。 5.4 儿童活动场地二(如图 14)
科技信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程技术
桐庐分水滨江景观规划设计
杭州南华景秀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吴海丽 俞雪军 浙江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王仁飞
[摘 要]分水镇位于桐庐县西部,面积 133.1 平方千米,有 1300 多年老县城历史。分水江可以说是分水镇的母亲河。本案位于桐庐 分水江东北岸。东侧为跨江大桥,北侧为发电站,总用地面积为 65500 平方米。桐庐分水滨江景观设计将成为分水镇最为亮丽的部 分,必定会增强其城镇的竞争力和活力。本设计一方面利用环境的质量提高来为城市拓展和当代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良机;另 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风景园林 城镇 文化 滨江 休闲娱乐 开放
图1 1.2 景源特征 (1)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分水涌现出很多 杰出的历史名人。如施肩吾,徐凝,王缙等。 (2)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分水江江景很开阔,水质很好。又有远山 背景。江的部分岸线是简单的弧度,有种很大气的美。 1.3 存在的问题
图2 (1)交通方面:可入性差,通往江滨的支路很少。景观步道单一,缺 少变化。因为在之后的设计中增加不同的行走体验,如景观阳台,残疾 人坡道等。
呈 90°布置,相邻层错开布置。倒钩用 φ8 钢筋制成长 10cm,与主筋夹 角为 30°。
(3)砼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加紧测量砼面的标高,以保证导管有 3~ 4m 的埋管深度,同时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少管口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 击力。当砼面在钢筋笼 4m 以上时可一次性将导管提升,使其高于钢筋 笼底,并保持不小于 2m 的埋管深度,同时恢复灌注速度。
图6 4.一期主要景观节点说明 4.1 云山广场(如图 7) 设计意图取自于施肩吾的《讽云山》,采用门框和树形像云的合欢来 营造气氛。
图7 《讽山云》 【作者】:施肩吾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4.2 舞波广场(如图 8) 舞波广场是聚集人气的一个地方。主要功能是跳舞场,用树池和景 墙使其空间更内向,跳舞时不受干扰。木平台挑在台阶上,使跳舞场的 纵向空间变长。架空木平台的侧面采用文化景墙装饰和支撑。铺装和景 墙采用类似水流的曲线形,使水波和舞蹈在此取得联系。用这样的设计 方式也优化了原有台阶过宽过大造成给人的不安定感。
景游览、文教活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居民的生活联系起来,形成相
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对已有被忽略的
良好自然资源进行很好的利用和提升,从而提升桐庐分水镇的城镇魅
力,树立城镇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永红.诸暨西施故里一期工程规划设计.中国园林,2009(05) 50- 52
(上接第 332 页) 钻孔桩施工中,产生大量泥浆,为保护当地的环境,这些废弃的泥
— 335 —
图8 4.3 夕阳红广场(如图 9) 夕阳红广场主要给老年人提供打太极拳,跳舞等活动交流场地。用 弧形眺台方式来改进大面积台阶带来的危险感。
图9
— 334 —
科技信息
工程技术
4.4 儿童活动场地(如图 10) 儿童活动场地中设置沙坑和组合活动器械,并且利用现有的高差 设置金属滑梯。
儿童活动场地位于保留的一整排悬铃木旁边,可以给儿童提供林 荫和大草坪和活动器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