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机械波

大学物理机械波


20
x 解: 设 y = Acos[ω(t ) +φ0 ] u 由图 A= 0.10(cm)
如何确定 ω φ0 ? 由初始条件: 由初始条件:y0=A/2 v0<0 如何确定 ω ? 由M点状态 yM=0 vM>0 点状态
求:波函数和波长
M 10
x(m)
-0.10 Φ0=π/3 ΦM= -π/2 A t =0 x=0 Φ0= π/3
例:
y(x, t) = Acos(ωt + kx+0 ) x x y(0, ) = Acosω +0 u 定义 波矢 k u ξ(r, t) = Acos(ωt k r +0 )
A ξ (r , t) = cos(ωt ± kr +0 ) r
x y(x,0) = Acosω +0 u
ω t '+ =
y u O -A x1 x
π
2
πu
x1
则振动的初相为: 则振动的初相为:
= ω t ' π
2 = t '
π
2
所以振动方程可以写出: 所以振动方程可以写出:
yO = A cos(
第15章 机械波 15章
1
前言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动。 1.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动。 2. 常见的波有两大类 常见的波有两大类: (1) 机械波 (机械振动的传播 机械振动的传播) 机械振动的传播 (2)电磁波(交变电场、磁场的传播) 电磁波(交变电场、磁场的传播) 在微观领域中还有物质波(概率波) 在微观领域中还有物质波(概率波),讨论微观粒子 物质波 的波动性。 的波动性。 3. 各种波的本质不同, 各种波的本质不同, 但其基本传播规律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其基本传播规律有许多相同之处。
x y(x, t) = Acosωt +0 u
定义角波数
k=

y(x, t) = Acos(ωt kx +0 )
沿负方向传播的波的方程
λ
=
ω 12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一振动状态X处比 处超前t=x/u 同一振动状态 处比 处超前 振动状态 处比0处超前
x y(x, t) = Acosωt + +0 u
按波面形状
按复杂程度
3
按波形是否 传播
行波( 行波( travelling wave ) 驻波( 驻波(standing wave )
…………
4
波动
一定的扰动的传播(一定运动形态的传播过程) 一定的扰动的传播(一定运动形态的传播过程) 扰动的传播 形态的传播过程
行 波
例:抖动绳子 扰动的传播(行走) 扰动的传播(行走) 一次扰动(脉冲) 一次扰动(脉冲)的传播 行波 脉冲波
2π y = Acos λ
T 2) t0 = ) 4
T 3) t0 = ) 2
x ------ t=0 时各质点的位移 T 2π y = Acosω x 4 λ
x
15
T 2π y = Acosω 2 λ
… … … … … …
t0 = T 波形恢复原样 而在一个 T 内波形向右移动了 λ 这个物理量从时间 ∴ T 这个物理量从时间 上反映了波的周期性 上反映了波的周期性
15.1.3 体应变与体积模量 体积应变 其中, 其中,比例系数
V V
记作θ 记作
正应力
σ = Kθ
Y K= (v为比例系数)--体积弹性模量 3(1 2v) 1 k = 体积压缩系数 K
15.2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1)波源 、 2、横波: 、横波: 纵波: 纵波:
2π y = Acos t +1 T
t每增加T,y不变 ∴反映了振动的时间周期性 反映了振动的时间周期性
2π ∵ω = T
y = Acos(ωt +1 )
2、当 t =t0=常数 、 常数
x y = Acosωt0 ω +0 u

x y = Acosωt +0 u

λ
ωλ 波速: 波速: u = = vλ = T 2π
λ
相速: 相速:
波面: 波面:空间同相位点的集合 波线: 波线:波的传播方向 波前 各向同性介质, 各向同性介质,波 线与波面垂直 球面波: 球面波: 平面波: 平面波:
15.3 一维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5.3.1 表达式
ξ = ξ (r , t)
C
B
A
D
π 解: ω = 4 s1
x
k = ω = π m1 u 5
8m
5m
(1) 原点振动方程
(2) B点与 点振动的相位差 点与A点振动的相位差 点与 B A = = 2π ( x2 x1) = k x λ = π ξB = 3cos(4π t+π) cm ξ(x, t) = 3cos(4π t π x +π) cm 5 13π) cm (3) ξC = 3cos(4π t+ ξD = 3cos(4π t 9π) cm 5 5 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无关
π π
例.一平面简谐波沿着x轴正向传播,速度为u,已知t’时刻的 21 一平面简谐波沿着x轴正向传播,速度为u 已知t 时刻的 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处质元位移为0 试求: 波形曲线如图所示,x1处质元位移为0。试求: (1)原点O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原点O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2)该简谐波的波函数。 该简谐波的波函数。 :(1 由图可知t 时刻原点处质元振动的相位为 时刻原点处质元振动的相位为- /2,则有: 解:(1)由图可知t’时刻原点处质元振动的相位为-π/2,则有:
t x y = Acos2π ( ) +0 T λ
看出t或 每增加 每增加T或 相位重复出现 相位重复出现, 看出 或x每增加 或λ,相位重复出现,反映了时间和空间的周期 性。
例: 已知:图示为波源(x=0处)振动曲线 已知:图示为波源( 处 且波速u=4m/s, 方向沿 轴正向 方向沿x轴正向 轴正向. 且波速
y
O
t =T / 4
t =0
t = 2T / 4
t = 3T / 4
x
x y = Acosωt +0 3、x , t 都变 、 u 表示波射线上不同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行波 行波
16
波动方程不仅表示波射线上给定点的振动情况, 波动方程不仅表示波射线上给定点的振动情况,某 时刻波形,初位相及比原点落后的相位, 时刻波形,初位相及比原点落后的相位, 还反映了振动状态的传播,波形的传播,能量的传播。 还反映了振动状态的传播,波形的传播,能量的传播。 由
5π y φ = φ0 φM = + = 0 A/2 3 2 6 A oM 10 1 M点经t = = s= s与0点t = 0状态相同 u 1200 120 φ t=0 M处 φM= -π/2 处 ω= =100π t y = 0.10cos[100π (t x ) + π ] λ = uT = u 2π = 24(m) ω 1200 3
y(cm) 0.5
17
时波形曲线( 求:t=3s时波形曲线(大致画出) 时波形曲线 大致画出) 解: 0 y(cm) u=4m/s 0.5 -0.5 1 2 3 4 t(s)
0 -0.5
4
8 12
x(m)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例: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振幅为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振幅为A=1.0m,周期 ,周期T=2.0s, 18, 波长λ 时刻, 波长λ=2.0m。t = 0时刻,坐标原点处的质点恰好从平衡位置 。 时刻 轴正向运动, 波函数; 时刻的波形图; 向ξ轴正向运动,求: (1) 波函数;(2) t =1.0 s时刻的波形图; 时刻的波形图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3) x=0.5 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π ω = 2π k=2 解: (1) T λ ξ(t) = Acos[ωt π ] 2 波函数 ξ(x, t) = Acos[2 ( t x ) π ] π T λ 2 (2) ξ /m t = 1.0 s ξ = Acos(π πx) 1.0 2 o 2.0 x /m ξ /m
S
FN 正应力: 正应力: σ = lim S
Ft
图15-1 应力与应变
切应力: 切应力: τ = lim Fτ
S
l0
6
F
l
相对形变: 相对形变:
F
l l0 l ε= = l0 l0
(也称线应变),ε正负号分别对应于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 也称线应变),ε正负号分别对应于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 ), 其中 l 0 l分别对应均匀弹性杆的原 长和变形后长度。 胡克定律:实验表明在线形变限度内,正应力和线应变成正比, 胡克定律:实验表明在线形变限度内,正应力和线应变成正比, 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 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
ξ0 = Acos(ωt+0) 波函数 ξ = Acos(ωt kx +0) ξ(x, t) = 3cos(4π t π x) cm ξA = Acos(4π t) 5
u
9m
正向波在t 时的波形图 例2 正向波在 =0时的波形图 波速u=1200m/s 波速
y (cm) 0.05 0
t =0时 时 u
x = 0.5 m
1.0
(3)
ξ = Acos(πt π )
o
2.0
t /s
例: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波速 u=20 m/s,已知 A点的振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19 为坐标原点,写出波方程; 动方程为 ,(1 ) cm ξ = 3cos(4π)t以A为坐标原点,写出波方程; (2)以B为 原点写出波方程; 写出C 原点写出波方程;(3) 写出C、D点的振动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