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周汝昌晚清有一个姓陈号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

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

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四部”“四库”: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

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

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

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表字“雨村”。

甄士隐,名“费”。

《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

在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

这是独特的汉语文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大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为一部中国文学史。

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

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

“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始明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的曲折而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

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

“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如果你不懂《红楼》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有删减)注: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五四运动前后,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堂而皇之步入学术之林,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陈蜕庵是一个很有文化眼力的学者,在晚清这个时代就看出了《红楼梦》是一部思想巨著,可惜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B . 《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名字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C .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它是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D . 《红楼梦》里“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取义于《西厢记》“花落水流红”句,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经、史、子、集中的“子部”收集的都是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而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是野史或“闲书”,是不能收在“子部”的。

B . 作者用举例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化”,指出这里的“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化”,意在突出“化”对人的感化和教化作用。

C . 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学会“咬文嚼字”,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D . 欣赏《红楼梦》的意境之美妙,探寻其价值意义,需要先懂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体会《红楼梦》的文化蕴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文化在表现形态上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经、史、子、集的分类就是中华文化在书册形式上的体现。

B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是仁义,二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C . 《红楼梦》有巨大的文化底蕴,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甄士隐等人的名字就表现了汉字语文的精髓。

D . 红学是一门严肃学问,并不是随意解读《红楼梦》,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究和考证原著的思想文化内涵。

2. (12分) (2017高三上·开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旷野中的诱惑肖复兴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克拉姆斯科依是他的老师。

十九岁的列宾来到彼得堡,深夜拜访克拉姆斯科依。

走进克拉姆斯科依不大的画室,给列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基督画像,和一个画师笔下基督画像没有什么不同,列宾不明白像克拉姆斯科依为什么要画这样千篇一律的基督标准像?克拉姆斯科依老辣的眼睛,注意到了列宾看墙上基督像时瞥下的一丝讥讽的眼光。

他对列宾说:这是人家定购的一幅基督像。

列宾知道,即使再大画家的画也卖不出大价钱,都需要靠给有钱人画像谋生。

那天夜里,克拉姆斯科依兴致勃勃地对列宾聊起了基督。

令列宾没有想到的是,克拉姆斯科依说起了基督也曾经受到诱惑。

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你看,已经忍饥挨饿了四十天的基督,在旷野里,远处有繁华的城市灯火闪烁,人类各种欲望的呼声此起彼伏,纷纷在对基督呼喊:这一切都可以据为己有,变成你的财产,让你成为万能的主宰!呼喊声还在进一步对基督说:你,神的儿子,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肚子饿了,只要吩咐这些石头,它们就会变成面包;如果你想穿得漂亮,只要吩咐这些树木花草,它们就会变成漂亮的衣服……最后,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这就是生活的诱惑。

这种诱惑,旷野上有,城市里也有;对普通人有,对基督也有。

晚年的列宾回忆起那一晚的交谈时,写道:我一生还没有听到过比这更有意义的谈话,特别是克拉姆斯科依讲到在旷野里诱惑的内容,设想出基督与人类天性中的黑暗进行的斗争。

正是受到那一夜克拉姆斯科依谈话的启发,列宾创作了《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

他将基督画成了赤着脚,裸露着斑斑伤痕,置身于悬崖之上,面对的是一片遥远的城市;让痛苦而悲伤的基督,扭过头去不看诱惑他的大千世界;他画基督的一只手颤抖地按紧脑门儿,一只手伸向一旁,仿佛在使劲地推开已经如蛇一样缠裹的尘世的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

他画出基督在面对诱惑时的痛苦,也画出了基督的抵抗与决绝。

克拉姆斯科依同样想创作一幅关于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从构思到完成,用了十年时间。

克拉姆斯科依每天清早起来,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趿拉着拖鞋,到他的基督画像前挥笔作画,一画就画到了晚上。

那时,他正患有严重的气喘病,常常夜不成眠。

他的脑子里、他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基督痛苦焦虑的影子。

终于,他画完了这幅他最想画的画。

这幅题为《旷野中的基督》在巡回展览中,好评如潮。

和列宾画的一样衣衫褴褛赤脚的基督,孤独而凄婉地坐在荒凉的旷野中光秃秃的石头上,诱惑被象征地画成城市之光,在基督的背后,呈一片朦胧而颤动的光影。

逆光中的基督垂着头,双手交叉,目光痛苦,凝神沉思,将枯瘦的身影打在荒凉坚硬又尖利的石堆前。

声名日隆的克拉姆斯科依在创作《旷野中的基督》时,没有停下为他人定制画像的活儿。

贫穷的画家一直没有一间像样的画室。

于是,他拼命为有钱的财主、有势的将军、娇宠的贵妇画像,将赚来的钱购买了土地,建筑漂亮别墅和豪华画室,再画画时,穿着精致的长襟礼服,趿着款式最新的拖鞋,连袜子都是十八世纪的古典样式。

他不像一个画家,不像一个从底层乡村出来的经过奋斗成功的贫寒画家,而像一个庄园主。

大家都觉得克拉姆斯科依变了,唯一没变的是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为人画像。

如今,想起克拉姆斯科依,我就想起列宾,因为他们都曾画过旷野里被诱惑过的基督。

克拉姆斯科依的《旷野中的基督》、列宾的《基督在旷野受诱惑》都陈列在莫斯科的美术馆里。

面对两幅同样是基督受诱惑的作品,我心生感慨。

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

其实,茫茫人生中,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旷野中受诱惑的基督。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用较多篇幅写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关于基督的谈话,既说明对列宾的影响深刻,又引出两人创作同样主题的油画。

B . 看到克拉姆斯科依的画室挂着一幅和普通画师一样水平的基督像,年轻的列宾甚为不解,流露出讥讽的眼神。

C . 克拉姆斯科依靠给他人画像谋生,成名后也没有停止,作者既写出了他的痛苦无奈,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惋惜。

D . 文章讲述了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两位画家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独到的生活感悟,意味隽永。

(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18分) (2017高一下·宁德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弟黎晗她第一次来,在办公室窗户外面探一探头,很快又缩了回去。

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

她又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去,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

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绷着脸朝窗外问:“你找谁?”她还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

“有没有碎纸旧报纸卖啊,阿弟?”“哦。

”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

”他打开了虚掩的门。

她进来了。

她的动作比脸上的表情要轻快许多,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归到了一起。

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

“一斤两毛钱,阿弟。

我去拿秤子。

”她满脸堆笑地说。

“送你,都拿去吧。

”他说。

“这么多,好几块钱呢!”她的脸上有点吃惊,又有点喜出望外。

“没事。

你拿去吧。

”他轻声道。

“哦……那我去拿袋子来装。

”她小跑着出去了。

他点了一支烟。

她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麻袋和一根拖把。

“我帮你拖一下地吧。

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他突然烦躁起来。

“不要了,你去吧。

我要做事了!”他板着脸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