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2.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实施观。
(×)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态观。
3.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做中学策略。
(×)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操作化策略。
4.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5.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素材”。
(×)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教学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课程功能。
7.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8.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促使感同身受。
(×)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运用模拟情境。
9.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策略因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
5.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的教学观念。
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以下教学观念:①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②课程是经验;③教材是范例;④教室是实验室;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⑥教师即研究者;⑦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⑧家长是教育伙伴。
2.简述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⑴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
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
⑵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
⑶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我的口袋里装了一个人。
我说课文中写错了,志愿军是不能叫做亲人的。
)⑷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
“卷入”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要注意眼前的学生任务;第二,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第三,学生有自己决定自己进度快慢的选择自由;第四,学生愿意被“卷入”。
(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参与活动、促进思考。
)3.简述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
⑴了解学生实际;⑵调适自我心态;⑶研究讲授的内容;⑷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
(每种要义要给予适当说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实施在以下一些基本要求:①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②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
④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促进教学相长;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2.简述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
①促进者的角色;②组织者的角色;③指导者的角色;④合作者的角色;⑤反思者的角色。
3.简述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
⑴明晰目标。
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
⑵“解放”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想像、抒发创意、释放潜能。
⑶具体要求。
学习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
⑷巧妙提示。
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在巧妙的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要言不烦地点到为止。
⑸循序渐进。
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提供的各种可能,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增强信心,勇于践履。
4.简述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的教学观念。
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以下教学观念:①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②课程是经验;③教材是范例;④教室是实验室;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⑥教师即研究者;⑦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⑧家长是教育伙伴。
2.简述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⑴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
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
⑵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
⑶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我的口袋里装了一个人。
我说课文中写错了,志愿军是不能叫做亲人的。
)⑷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
“卷入”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要注意眼前的学生任务;第二,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第三,学生有自己决定自己进度快慢的选择自由;第四,学生愿意被“卷入”。
(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参与活动、促进思考。
)5.简述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⑴了解学生实际;⑵调适自我心态;⑶研究讲授的内容;⑷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
(每种要义要给予适当说明。
)2.简述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
①促进者的角色;②组织者的角色;③指导者的角色;④合作者的角色;⑤反思者的角色。
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以下教学观念:①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②课程是经验;③教材是范例;④教室是实验室;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⑥教师即研究者;⑦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⑧家长是教育伙伴。
2.简述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⑴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
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
⑵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
⑶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我的口袋里装了一个人。
我说课文中写错了,志愿军是不能叫做亲人的。
)⑷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
“卷入”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要注意眼前的学生任务;第二,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第三,学生有自己决定自己进度快慢的选择自由;第四,学生愿意被“卷入”。
(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参与活动、促进思考。
)3、怎样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1)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
(2)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3)要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4)要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5)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2、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哪些特点?(1)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的统一实现。
(2)累积性—历时性目标的一种共时性表述。
(3)双部性—外显行为与内隐变化的相互结合。
(4)灵活性—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要求。
(5)共振性—多种教学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开放性—预定目标与生成的个性化目标的兼容。
7、在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操作呢?(1)明确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2)设置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3)安排实现目标的具体事件;(4)诱导适当的学习结果预期。
运用成就策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造成功的机会(2)学会赏识学生(3)利用优势转移(4)提供替代经验6、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有哪些?(1)目标策略(2)成就策略(3)情境策略(4)变化策略(5)调节策略11、教师的变化策略,是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智慧、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体现,它一般是通过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模式、变换信息传递媒介、更新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等来实现的。
提示以下几个变化策略:(1)科学安排刺激模式(2)注意活动方式变化(3)变换课堂教学节奏(4)增强教学审美情趣12、调节策略从以下方面入手:1)倡导积极关注(罗森塔尔认为,在四个教育社会心理机制作用下产生的效应:气氛、反馈、输入、鼓励。
)(2)调控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
其表现为三种:支持型气氛、防卫型气氛、对抗型气氛)(3)讲究强化艺术(4)控制焦虑水平13、质疑问难策略大体表现为三种情形:(1)教师设置让学生产生疑难的情境,促使学生置疑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深究的问题;(3)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陈述自己的困惑或不同看法,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
14、质疑问难策略的基本要求:(1)创设冲突情境(2)启动定向思考(3)鼓励思维发散(4)培育问题意识(5)拓宽探究领域15、质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1)接触真实的问题(2)挑开认知的矛盾(3)引向深入的理解(4)讲究提问的艺术(5)注重适时的介入。
11、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常见做法是教师直接解释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提出问题。
(1)观察的目标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观察对象在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3)形象于言语的结合越正确,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4)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
21、演示策略的操作要义:(1)讲求实效(2)规范操作(3)贴合内容(4)引导参与(5)不断创新2、学习指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教师与学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中。
(2)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3)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自主的习得。
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包括:(1)学习方式的指导(主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2)具体学法的指导、(3)练习作业的指导。
4、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习方式的指导:(1)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教师要采用有助于增进学习效果的策略。
6、指导自主学习要抓住哪些环节呢?(1)明晰目标(2)解放学生(3)具体要求(4)巧妙提示(5)循序渐进21、学法指导,“学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完成课业方法的指导(2)智力活动方法的指导(3)调控学习活动的指导22、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素养的转化(2)重视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的配合(3)注意动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推动(4)加强一般指导和学科指导的联系(5)强调统一要求与因人而异的结合。
5、新课程的基本课程理念:(1)“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2)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4)创生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指导教学策略的几条思路:(1)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