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与迁移

第5章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与迁移


(1)工作搜寻的成本收益比较

成本


直接成本:交通费、邮费、电话费、报纸广 告费等 间接成本:所花费的时间、放弃已有或可能 获得工作的损失(主要成本) 主要找到新工作以后的收益

收益

(2)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模型

最佳的工作搜寻次数应该是在搜寻的边际收益与边际 成本相等的时候 下图中,假设搜寻次数是连续的,MC0和MR0为边际成 本和边际收益曲线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因:
450
摩擦性失业率
失业率
5.4劳动力迁移


主要是指国内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流 动。 5.4.1个人迁移的决策 5.4.2一些影响迁移的因素
5.4.1个人迁移的决策

劳动力个人的迁移决策仍然可以纳入到前面的成本收 益分析框架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和高教育水平的人更倾向于迁移 (见后表)

年轻人:
5.3.1工作搜寻概况

工作搜寻存在的原因

现实中,同质劳动力存在工资差别 劳动合同是一个存在风险的长期契约
5.3.1工作搜寻概况

工作搜寻的种类:

正式和非正式搜寻

正式:通过职业介绍所、学校就业机构等 非正式:亲友介绍、招聘信息等 集约:与聘用方联络次数少,但每一次都花较高 的代价 粗放:次数多,但不去花多少精力仔细研究
5.3.1工作搜寻概况 5.3.2在职职工的工作搜寻 5.3.3工作搜寻模型
3.3.1 工作搜寻概况
w SL
w*
E
DL
L* L
在简单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所有劳 动力应该在同一市场出清的 工资水平下就业,但现实的 情况是,一方面几乎同质的 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 大,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 的劳动力都能够在市场提供 的工资水平下就业,工作搜 寻理论就是用于解释这些现 象的。

5.1.1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形式 5.1.2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5.1.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5.1.4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5.1.1 劳动力流动的含义与形式
劳动力流动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岗 位间和不同地域间的迁移。劳动力力流动主要 有三种形式: 工作调整(Job Turnover):劳动力在 本地更换行业和职业 工作搜寻(Job Search) 劳动力迁徙(Migration):劳动力在 地区间的流动
(8)国际环境

流入地的语言、政治环境、文化背景、 宗教信仰等
(9)工会

工会减少劳动力流动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 象状况

自然条件
5.1.4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2)劳动力流动决策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
直接成本:搬家费、离家更远引起的交 通费、电话费、心理成本 间接成本:工作调整所失去的利益(如 工龄、资历等)
保留工资模型(麦克尔模型)



理念:由于工作机会和工人特征的信息 是不完全的,因此,为实现工作与技能 的匹配,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假设:不同的雇主针对同一种工作支付 不同的工资水平 这样,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个与所有同 类职位空缺相联系(对应)的工资出价 分布.
保留工资模型(麦克尔模型)
5.1.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年龄 (2)家庭 (3)教育 (4)流动的距离 (5)失业率 (6)职业许可证制度 (7)国家和地方政策 (8)国际环境 (9)工会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1)年龄

年龄越大,流动越少


年龄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较短 年龄大者往往拥有较多人力资本 年龄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




年龄: 青年人调整工作次数较高 教育: 教育程度高的工作调整倾向较低。(与 迁移不同) 培训: 企业的特殊培训是工作调整的一种阻力 工龄: 工龄越长,工作调整倾向越低;工资与 工龄关系越紧密,工作调整倾向越低 性别: 女性高于男性, 婚姻: 已婚调整频率较低
5.3工作搜寻

MC0 A B E
MR0
X0
X1
搜寻次数
(3)保留工资(工作搜寻的第二类模型)



前面的模型要求搜寻者在搜寻前,根据所掌握 的信息确定一个搜寻次数,然后搜寻,这与现 实不符。 保留工资:搜寻前并不知道搜寻次数,只是根 据掌握的市场信息估计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工 资报价,这个最低工资报价就是保留工资。 以保留工资为底线,搜寻工作,低于保留工资 则继续寻找。
0-8
5.2 3.3 4.7
9-11
8.6 7.1 5.4
12
9.0 7.1 4.9
13-15
10.9 8.3 5.4
16
14.0 9.2 6.4
≥17
20.0 11.8 6.3
45-64
2.8
3.2
3.1
4.5
3.7
4.9
国内迁移率(%)
1970 3.6 美国 澳大利亚 1.7 1.9 加拿大 1987 2.8 1.6 1.5 1970 1.8 德国 意大利 1.1 4.1 日本 1987 1.1 0.5 2.6
29.6 21.3 14.1 9.2 5.7 5.1 8.7
资料来源:“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 动力流动》,《管理世界》,2002.3
5.1.2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经济规模与劳动规模地区间的不平衡导 致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工资差别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外流,回流)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外流)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本科专用
5、劳动力流动:工作调 整、工作搜寻和迁移
5、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


5.1劳动力流动概论 5.2工作调整 5.3工作搜寻 5.4劳动力迁移 5.5劳动力的国际迁移和人才流失 5.6中国的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
5.1劳动力流动概论
(1)不确定性的影响


成本收益分析假设决策者对成本和收益相当 明确,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现实中迁移后 能否找到工作,收益到底有多高都存在不确 定性。 一个地方失业率越高,不确定性越大;空位 率越高,不确定性越小。迁移应考虑这两个 指标,用新增就业率来判断不确定性,较为 准确。
(2)距离的影响

不同年代就业者平均变动工作所需时间
时 期
1949年以前 1950-1965 1966-1979 1980-1989 1990-1994 1995-1998 总计
北京
20.5 26.7 16.8 10.4 5.2 4.8 13.0
无锡
18.8 22.8 16.5 9.6 6.1 6.6 11.8
珠海
T
T
(2)劳动力流动决策


则只要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只要大于不流 动的净收益现值,劳动力就会流动。 即Z1>Z0,劳动者理性的决策就是流动。
5.2工作调整


工作调整一般是在同一城市里进行,伴 随着迁移的工作调整相对较少。 5.2.1工作调整的原因 5.2.2工作调整的人群特征
5.2.1工作调整的原因

粗放和集约搜寻



在职职工和失业者搜寻
5.3.2在职职工的工作搜寻(1)


并不是进行工作搜寻的人都是失业者 (美国20%新聘员工属于从另一岗位聘 用的) 在职职工进行工作搜寻的成本和收益都 不大,其工作搜寻努力与失业者并没有 明显差异。
5.3.2在职职工的工作搜寻(2)
工作搜寻的努力与成功率(美国,1980)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机会
更好的工作环境
更好的社会环境
(2)劳动力流动决策

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E0 Z0 T ( r) A 1 A E1 Z1 C T A A (1 r )
E表示收益,C表示成本,Z表示净收益,下标 和1分 0 别表示劳动力流动与不 流动时的相应取值: 表示年 A 龄,r表示主观贴现率。如果 一个人工作到 年,则净 T 收益为上面两种情况。
5.5.2国际迁移的特点


(1)移民中以年轻人和高技能劳动者为 主 (2)是从发展中国家了流向发达国家 (3)输入和输出国政策对移民影响巨大
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因信息不对 称,导致劳动力市场中一 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 方面又存在适于做这一职 位的失业者。
失业率与空位率之间存在 负相关的关系:失业率很 高时,进行工作搜寻的预 期收益会下降,因此很少 人会辞职去换工作,于是 空位率较低。
空位率
贝弗里奇曲线
当失业率>空位率时,则: (失业率-空位率)=周期 性失业率

距离越远,越不容易流动

信息不容易获得 流动成本较高
(5)失业率

失业人员做主的家庭更容易流动 失业率高的地区,劳动力更容易外流
(6)职业许可证制度

职业许可证越是严格,越不容易流动
(7)国家和地方政策


较高的个人所得税将阻止流动 政府花在服务上的费用越多,越容易促 进劳动力流动 特定地区和特定行业的发展


工作搜寻一开始从成本最低的机会开始 工作搜寻的时间越长,一个人已经拥有的工作机会的收入就 提高,进一步搜寻的成本提高 耗费失业保险金和储蓄 工作搜寻往往那个从最有希望的机会开始 进一步搜寻获得更高工资的希望越来越小

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因:

工作搜寻的最佳次数选择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