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培养分离

微生物培养分离


(3)大肠杆菌分离的用途:单菌落的分离是 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 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观察甲、乙、丙、丁四幅图,熟悉倒平板的操作流程,请填空:
(1)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 丙→乙→甲→丁 。 (2)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 灼烧灭菌 。 (3)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 平板冷却凝固 才能进行。
4 ℃。 度是____
A.配制培养基 ― → B.灭菌 ― → C.扩大培养液体培养基― → D.划线分离和培养固体培养基― → E.菌种保存
解析
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琼脂可形成固体培养基。菌
种应置于4 °C冰箱中保存。
解析
答案
消除污染 (单)菌落 ,这种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 (3)D过程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________
生根 。 当生长素相对较多时,可促进_____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相对较多时,有利于生根,而细胞分裂素
相对较多时,则有利于生芽。
解析
答案
琼脂 ,E过程所需的温 (2)D过程与C过程相比,培养基中增加的物质是_____
4 ℃。 度是____
A.配制培养基 ― → B.灭菌 ― → C.扩大培养液体培养基― → D.划线分离和培养固体培养基― → E.菌种保存
杂菌(或纯化菌种) 的通用方法,也是筛选特定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_________________
A.配制培养基 ― → B.灭菌 ― → C.扩大培养液体培养基― → D.划线分离和培养固体培养基― → E.菌种保存
解析 通过划线分离后,一个菌体就会繁殖出一个菌落。
解析
答案
(4)植物组织培养时,先配制MS培养基,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植物激素,
到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8 h,推测固体培养基上生 A 。 长的菌落数最少的是___ (A.10 - 5 稀释液 +尿素 固体培 养基
C.10-4稀释液+尿素固体培养基
B.10 - 5 稀释液+ LB 固体培 养基
D.10-4稀释液+LB固体培养基 )。在
红色环带 ,其原因是细菌 尿素固体培养基上产脲酶细菌菌落周围出现 _________ 氨(或NH3) 所致。 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产生__________
减少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划线分离法接种时常使用接种环划线。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 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减少 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涂布分离 法。 (3)若要检测土样中的细菌含量,应采用_________ 解析 涂布分离法常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答案
接种环 。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 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甲为划线分离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乙为操作的结果:
(1)每一次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灼烧( √ )
(2)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第一次划线的末端( × )
提示
平板划线时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
线的末端,而不是第一次划线的末端。
提示
答案
(3)说明乙图划线结束后,培养皿要倒置(盖在下面)在37 ℃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的原因是什么?
先用发芽培养基进行培养,使之长出较多的丛状苗,然后将丛状苗分株 培养,诱导生根。
1
2
3
4
5
6
7
8
9
10解析答案Fra bibliotek知识梳理
1.菌种特点 含有 脲 酶,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2.培养基 用以 尿素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以 LB全营养 培养基为对照。 3.实验原理 (1)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可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 行培养选择。
先用发芽培养基进行培养,使之长出较多的丛状苗,然后将丛状苗分株 培养,诱导生根。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答案
9.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
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能降解苯磺隆菌株的实验过程如下
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氮源 、_______ 无机盐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
解析
答案
2.(2016· 浙江10月选考)请回答从土壤中分离产脲酶细菌和脲酶固定化实
验的有关问题:
(1)LB固体培养基:取适量的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加入一定量
琼脂 ,灭菌备用。 的蒸馏水溶解,再加_____
解析 固体培养基中需添加琼脂起到凝固的作用。
解析
答案
高压蒸汽 灭菌过的G6 (2)尿素固体培养基:先将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用_________
孔径小,细菌不能滤过,故用于 玻璃砂漏斗过滤,因为G6玻璃砂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G6玻璃砂漏斗中存在杂菌,所以在其过滤除菌之前需进行高
压蒸汽灭菌;G6玻璃砂漏斗能过滤除菌的原理是其孔径较小,细菌不能 通过。
解析
答案
(3) 取适量含产脲酶细菌的 10 - 4 、 10 - 5 两种土壤稀释液,分别涂布接种
考试标准 1.大肠杆菌的 培养和分离
必考
加试 √
考试标准 2.分离以尿素为 氮源的微生物
必考
加试 √
知识梳理
1.大肠杆菌 (1)特性:大肠杆菌是革兰氏 阴 性、 兼性厌氧 (代谢类型)的肠道杆菌, 在肠道中一般对人无害,但若进入人的 泌尿 系统,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用途:是 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解析
答案
高压蒸汽灭菌 法灭菌,根据培养基 (1)上述培养基配制完成后,应选择_____________ 的成分推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只分解尿素的细菌?否 ___(填“能” 琼脂是未纯化的混合物,内含一定量的含氮化 或“否”),推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物,导致尿素不是唯一的氮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耐高温的物品,如培养基、金属器械、玻璃
等,题述培养基配制完成后,应选择高压蒸汽灭菌;该同学不能分离出
土壤中只分解尿素的细菌,因为琼脂是未纯化的混合物,内含一定量的
含氮化合物,导致尿素不是唯一的氮源。
解析
答案
液体 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2)分离得到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则应选择_____ 培养一段时间后,要借助显微镜对微生物细胞进行计数。计数过程中,
A。 下列哪种行为会影响计数的准确性___
A.计数时直接从静置培养的试管底部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B.如果方格内微生物细胞数量多于300个,应将培养液先稀释后再计数 C.如果微生物细胞有粘连,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 D.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 解析 应选择液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由于重力作用,试管底部培养 液中细菌种群密度较大,应将培养液摇匀后进行计数。
(1)实验内容: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即用 LB液体 培养基扩 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 LB固体平面 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
后培养基上就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2)实验步骤 培养基灭菌 50 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 mL LB固体培养基及培养皿 高压蒸汽 灭菌 倒平板 _______ 接种 _____ 将培养基分别倒至4个灭菌后的培养皿中,水平放置,使之形成平面
提示 平板冷凝后倒置培养,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
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提示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请思考:
(1)获得图A效果和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提示 获得效果A的接种方法为涂布分离法,获得效果B的接种方法为 划线分离法。
提示
2.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的繁殖:以 分裂 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 min分裂一次。
(2)培养的方法:需要将已有细菌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一般
用 接种环 (工具)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3)细菌分离的方法与特点 分离方法 特点 操作简单 操作复杂,单菌落更易分开
划线分离 法
涂布分离 法 3.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2)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了一片, 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 提示 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划线时在划下一区域前未将接 种环灼烧灭菌;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稀释倍数或每次划新区域前先将接 种环灼烧灭菌。
提示
琼脂 ,E过程所需的温 (2)D过程与C过程相比,培养基中增加的物质是_____
在装有液体培养基的 三角瓶 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12 h
用接种环在接种有大肠杆菌的三角瓶中蘸菌液一次,在固体培养基 的平板上 连续划线 ,盖好培养皿 培养皿倒置(盖在下面),放在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 h后,
划线分离
单个菌落 培养观察 可看到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____________
红色环带 ,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___ 氨 使pH升高,酚红 周围会出现_________ 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能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 越强 。 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