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2.指名学生说。(并读一读《三字经》中的原话)
3.师相机解释相关的人物事迹,并从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的教育。(比如: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孝敬父母,友善他人等)
(1)出示我会写的2个生字: “首、采、无、树、爱、尖、角”,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古诗深析,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齐读。
5.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同学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段话多读几遍。
指名读,齐读。
5.这些知识还比较浅显易懂,通过我们的朗读就能知道,《三字经》里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读《三字经》,明勤学道理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关于好学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人《三字经》当中找一找相对应的话,并读一读。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了解三字经片断中的知识。
2.激发朗读兴趣。懂得勤奋刻苦地学习。
教学准备
课本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3.了解知识:
(1)这两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比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
(2)宣布比赛规则:分两队竞答,答对一题得一面经旗,答错就给对方加上一面红旗。答题之后,再为对方选题。
(3)出示准备好的问题卡片(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四时是什么?四方指的是什么?五行指的是什么?六谷指的是什么?六畜指的是什么?等)并适当解释相关知识。公布比赛结果。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
(3)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落、停、站……)
②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 ,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在国外发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部千古奇书,读一读《三字经》。
我们利用早晨、中午、晚上、课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努力的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同学们有信心吗?
课后反思:
铁石乡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
一年级语文
备课周次
13
主备人
汪代书
备课组成员
铁石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 题
13 荷叶圆圆
课 型
新授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字。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4、师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
7、生再读。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池上》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④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三)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再次总结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小池》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大自然,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
1、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2、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3、个别读
4、同桌互读,背诵读。
5、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今天,我向同学们推荐《三字经》这部经典读物。《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师生接背)
2.那么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它的作者吗?书中都有什么内容?
3.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南宋一个叫王应麟的著名学者。他为了教育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6、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