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28】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文学史的梳理与总结。
约33%(二)文学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见解。
约33%(三)文学的反思、提升与演绎。
约33%4)题型结构a: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b: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清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清晰真实的轮廓。
2.了解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各种文学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3.深层次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人学、文化学、文明进程的文学阐释功能之价值。
考试内容第一章先秦文学(一)文学的起源。
最早的文学便是古老的歌谣和神话故事,特别是原始歌谣的出现,足以说明文学起源的情况原始歌谣:《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是写实的,《礼记·效特性》所录相传为伊耆氏(指神农氏或帝尧)时代的《蜡辞》则是理想主义的了: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二)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是原始社会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时期的产物,是通过幻想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神话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当时又没有文字,后来又散失了,今存《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等算是保存神话较多的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
其中保留的大量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材料是相当古老的,是研究古代神话至为重要的典籍。
如夸父追日。
《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集十分宏富,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就保留在《淮南子》。
出以上保留神话比较集中的四部典籍外,还有些散见与经、史、集的各类典籍中。
我国古代典籍上保留的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与自然作斗争的,一类属于社会斗争的。
在自然作斗争的神话中,又有表现为探索性和征服性的两种情况。
向女娲补天,公共触怒不周山,夸父追日都属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原始人类与自然斗争,不仅表现了探索精神,还表现了征服自然力的大幻想。
如后羿射日。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不少反映古代部落之间发生战争的内容,炎帝与皇帝作战及皇帝伐蚩尤便是有名的故事。
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1:不完整,没有想古希腊神话那样发展为一个神的家族和神的系统。
2:神的自然属性强而社会属性弱,神性多而人性少。
3:带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远比关于自然力被神化的自然神的地位更加突出,有关他们的神话更发达,4:同农业生产有关的神话比较突出。
形成我国古代神话上述特点的原因:首先由于封闭环境和农业社会,使得神话的发展受到制约。
其次,周以来重人轻神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正是促成神话古史化的历史背景。
(三)先秦诗歌的发展轨迹及成就。
先秦诗歌发展轨迹:西周和春秋时期,这个时期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是四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周朝统治者为了制礼作乐和考察民情的需要,通过采诗和献诗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来自民间火贵族的歌谣,后经太师和乐工整理,编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其中的民歌,题材广泛,诸如人民反对剥削压迫,不满战争徭役,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还有对婚姻恋爱衱生产劳动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都有所反映。
《诗经》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如比兴的手法,整齐的章句,优美生动的语言,自然的韵律,都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进步思想和艺术成就,就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写实传统,给后世文学以极大的影响,就四言诗来说,《诗经》一出现便形成了一座高峰,前不见古人,后艺少见来者。
它既标志着四言诗的开创,也标志着四言诗的完成,以后无论民歌还是文人诗的四言,就其总体而言,都不曾超越过它。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下起迄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
《诗经》由风、雅、颂组成,“风”为国风,一百六十篇,“雅”一百零五篇,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四十篇。
国风:题材:1,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以致发出愤怒的控诉,如《七月》、《伐檀》、《硕鼠》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七月》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是最早反映人民的苦难,开创了这类主题,《伐檀》和《硕鼠》是《七月》主题的深化,《伐檀》流露出我国劳动者最早的“乌托邦”思想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的,《邺风·式微》、《魏风·陟岵》、《唐风·鸨羽》、《豳风·东山》3:《国风》关于战争题材的诗篇,除了反映人民反战情绪的篇目之外,也有支持正义战争的诗篇。
如《秦风·无衣》表现了人民同仇敌忾的精神4:外有羁旅之苦,内必有思妇之怨。
《卫风·伯兮》和《卫风·君子于役》《周南·卷耳》《召南·殷其雷》5:反映爱情和婚姻题材的诗篇在《国风》中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如《卫风·木瓜》《邺风·静女》《王风·采葛》《郑风·狡童》《褰裳》《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6《国风》中的民歌也有反映婚后生化的诗篇。
如《唐风·绸缪》《齐风·东方之日》《郑风·女曰鸡鸣》表现婚后的喜悦,但更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反映女子不幸命运的弃妇诗,如《卫风·氓》《邺风·谷风》是这类事的代表7:反映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的诗篇《周南·芣苢》8:《国风》中有一些讽刺诗,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朽和黑暗,讽刺贵族统治者的种种丑行,具有较强的战斗性。
如《鄘风·相鼠》雅颂的主要内容:1:追叙周族创业过程,具有一定史诗性的作品,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组诗系统地追述了周民族的萌生,发展以后以致最后灭商建国的过程。
2:雅颂中数量最多,也较为重要的乃是讽喻诗。
如《大雅·桑柔》《大雅·召旻》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与腐败,希图对统治者起到全舰作用;特别是小雅中很多诗篇对进谗和信馋做了揭露和批判。
如《小雅·巧言》《小雅·小宛》《小雅·小旻》《正月》,当政者听馋弃贤,必然会造成由于良莠不辩所带来的劳逸不均和待遇不公等现象,连一般官员也不免深受其苦,如《小雅·北山》对此作了充分揭露《小雅·四牡》《绵蛮》这种不公待遇在地区种族之间显示出来,如《小雅·大东》统治阶级的腐败也表现在生活方面《小雅·湛露》、《小雅·雨丽》、(四)先秦散文的发展轨迹及成就。
第二章两汉文学(一)两汉散文发展概况。
(二)两汉辞赋的文学成就。
(三)史传文学的形成、发展,及其成就,历史地位。
(四)汉乐府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五)文人五言诗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文学的历史必然。
(二)两汉诗歌的评价。
(三)陶渊明与田园诗。
(四)两晋南北朝乐府的成就。
(五)南北朝诗歌、辞赋、骈文的成就。
(六)南北朝小说的价值。
(七)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问题。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一)唐代诗歌繁荣之原因、成就、影响。
(二)各种诗歌流派之特征、成就、地位、影响。
(三)李白(四)杜甫(五)白居易(六)唐诗四分法及各期诗歌之特征、成就、影响。
(七)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柳之散文。
(八)唐代传奇。
(九)唐五代词。
第五章宋辽金文学(一)宋词之形成、繁荣、成就、影响。
(二)各种宋词流派之特征、成就、地位、影响。
(三)苏轼。
(四)辛弃疾。
(五)李清照。
(六)宋代古文运动与宋代六大家之散文。
(七)陆游。
(八)宋代话本。
(九)辽金文学。
第六章元代文学(一)元代散曲。
(二)元代杂剧的形成及其体制。
(三)关汉卿。
(四)王实甫。
(五)南戏与《琵琶记》。
(六)元代诗文。
第七章明代文学(一)明代长篇小说。
(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三)明代短篇小说。
(四)“三言”、“两拍”。
(五)明代戏剧。
(六)汤显祖与沈璟。
(七)明代诗文。
第八章清代文学(一)清代戏曲及各流派。
(二)《长生殿》与《桃花扇》。
(三)清代小说。
(四)《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
(五)红楼梦。
(六)清代诗、文、词及讲唱文学。
三、主要参考书马积高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16】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文学作品阅读选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作品阅读 50%(二)作品分析 50%4)题型结构a:阅读题(含标点、解释):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b:分析题(含分析、论述):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正确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字、词、句、章、篇的意义,准确解读作品主题、旨意。
2.全面客观分析作品的各种意义、价值,包括思想与艺术方面。
3.继承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考试内容(一)先秦诗歌、散文。
(二)汉代史传作品、汉赋、汉乐府、文人诗。
(三)魏晋南北朝五言诗,骈文,辞赋,小说。
(四)唐诗、宋词、唐宋古文、唐传奇。
(五)元曲(散曲、杂剧),明清传奇、戏曲,明清小说、诗文,清词。
三、主要参考书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