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贪污贿赂罪教学案例

贪污贿赂罪教学案例

贪污贿赂罪教学案例
1、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

甲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务100万元。

对甲、乙俩人应当如何定性?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俩人不是共犯
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俩人是共犯
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
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
2、甲通过内部消息得知乙即将上任为本辖区的税务稽查人员,于是提前给乙送去3万元的祝贺费,希望乙上任后能够在收税上给自己“特别照顾”。

之后,乙果然上任该辖区的税务稽查人员,则甲、乙的行为分别构成:
A.甲构成行贿罪,乙构成受贿罪
B.甲构成行贿罪,乙不构成犯罪
C.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受贿罪
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
3、某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某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

某甲答应给某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

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某甲退回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某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某乙行贿。

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受贿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
4、甲多次挪用公款,第一次挪用3万元用于自家房屋的装修,两个月后挪用3万元用于归还第一次挪用的公款,第三次又挪用五万元用于赌博,期间甲曾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2万元,对甲如何定罪处罚?
A.认定甲共挪用公款11万元
B.认定甲受贿2万元
C.认定甲挪用公款8万元
D.认定挪用公款5万元
5、甲受镇政府委派,担任镇办企业厂长,该镇所在电力维修站要求该厂赞助4万元,并许诺50%回扣给甲。

甲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决定给4万元。

维修站得款后,按照约定,给甲2万元回扣,并开具收到4万元的发票,给甲做账。

问:甲构成何罪?
6、下列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
A.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
B.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
C.行为人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
D.行为人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
7、甲在A公司担任司机,驾驶公司价值30万元的皇冠轿车。

公司决定辞退甲,并让其将车钥匙及驾照等手续交回公司,但甲以A公司欠其工资及其他费用2万4千元为由(经查属实),拒不执行公司决定并私自将该车开走。

之后,甲为将车过户到自己的名下,利用乙为A公司代理诉讼的便利,指使乙用盖有A公司印章的空白信笺写了“苏C16267皇冠轿车实属甲购买,为A公司所租用”的虚假证明。

甲凭此证明将该车过户到自己名下。

然后甲用该皇冠轿车作抵押从某信用社贷款25万元,未能在合同期限内归还借款。

另查明:(1)A
公司因资金紧张,向丙借一张3年期5万元的国库券存单,安排甲以丙的名义在银行质押贷款4万5千元用于公司业务。

贷款到期后,A公司无力偿还,决定用存单存款归还贷款。

甲取出本息71000元归还贷款本息46400元后,在未取得A公司经理同意的情况下将剩下的24600元据为己有。

(2)甲乙合办一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甲以其房产折价出资6万元;为骗取公司注册登记,甲伪造了购买煤炭2500吨价值70万元存放在青山港的假发票及证明,还瞒着其租房房东丁用丁的身份证、房产证以房产出资21万元,经过会计事务所验资,甲乙二人骗取了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的工商注册登记,乙为公司法人代表。

问:甲乙二人各构成何罪?
(1)甲将皇冠车购户到自己名下并代押贷款逾期不还的行为()
A、职务侵占罪;
B、贷款诈骗罪;
C、诈骗罪;
D、经济纠纷
(2)甲擅自将丙的存单贷款剩下的24600元据为己有的行为()
A.职务侵占罪;B、侵占罪;C、诈骗罪;D、抵扣公司欠的工资、差费,不认为犯罪(3)乙的行为()
A、构成职务侵占罪共犯;
B、构成伪造公司文书罪;
C、虚报注册资本罪;
D、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罪;
8、甲是某信用合作社会计(集体所有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乘自己当班之机冒领储户存款5万元。

甲构成何罪?
9、乙搭乘甲出租车时,将一个提包遗忘在后座上,内有现金3万余元,另有存折、合同等重要物品。

甲随即打电话告诉乙捡拾提包一事,提出要求乙拿5000元作为酬谢。

甲乙二人经交涉,乙支付了4000元的酬金,拿回了自己的提包。

问: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10、甲是建设银行支行某办事处负责人,收到有关单位存入的委托贷款100万元,全部不入账,归个人经营运输公司、炒股使用,因为亏损而长期不能返还。

为此,甲又偷支办事处100万元储户的存款予以返还。

为了弥补偷支的储户100万元存款的亏空,使账面平衡,应付支行的检查,甲找到乙,以乙单位的名义与办事处签订了一份虚假的借款100万元的合同,用这个假合同掩盖偷支100万元储户存款的亏空。

因为支行在检查时发现了这一贷款合同,责令甲立即收回贷款而案发。

案发后甲对银行的100万元已经无法归还。

问:对甲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11、甲某得知某单位在交通银行有一笔500万元的存款,正在寻找投资渠道。

甲某对该单位经理丁某谎称自己有一个项目需从银行贷款,但银行没有资金放贷,需要拉来一笔存款才能放贷。

如果丁单位愿将500万存款转存某建设银行分理处,定期1年,就能帮助他从银行贷到款。

甲某称如果这样做了,丁某单位不仅可以照样拿到1年定期利息,而且还可以当场拿到甲某付给的高息70万元。

在骗取丁某的信任之后,甲某又找到在该建设银行分理处的主任乙某和曾在该分理处工作过的丙某,称给该分理处拉来了一笔500万元存款,自己想使用该笔存款,要求乙、丙帮忙瞒着丁某单位,将该笔存款转到甲某的账户,先用一张假存单应付丁某单位。

等到1年期满,丁某单位来取款时,由甲某将款还上。

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乙、丙每人20万元。

乙、丙二人答应帮忙。

某日,丁某单位将500万元从交通银行转到该建设银行分理处以丁某名义开设的账户上。

第二日,甲某带着丁某到分理处办理转存手续。

按照乙某的事先安排,让丙某进入分理处。

在办理转存手续的过程中,站在分理处柜台边的丙某接过丁某递进来的户名为丁某单位的500万元定期存款凭条,换成甲某递进来的户名为甲某的500万元活期存款凭条和一本户名为甲某的存折,交给当班营业员,营业员即把从丁某账户上取出的500万元转存入甲某的存折。

丙某又从营业员处收取存折,连同甲某事先伪造的假定期存单从柜台分别交给甲某和丁某。

甲某当场给丁某一个70万元的存折作为利息。

事后付给乙、丙各20万元。

在8个月的时间里,甲某已经将所骗巨款挥霍一空。

对本案中的甲、乙、丙的刑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并请说明理由?
12、甲是某饮食总店副经理、该总店书记乙因为公款私存利息较高,故将4万元公款以自己的名义存入银行,存单由会计丙保管。

后甲所在饮食总店上级
主管部门某经贸局局长和副局长,找到甲和丙,说该经贸局下属企业有几个经理的住房解决了,经研究决定,也给甲批2万元动迁补助款,但从账面上不能反映出来,免得职工有意见,走一借一支,把帐弄平。

甲将4万元存单取走,丙以还甲岳母借款的名义做假账,将帐冲平。

甲将4万元支取。

问:甲的行为性质如何?
13、甲乙二人是某国有食品集团公司副经理(不具有干部身份),丙为该集团公司财务科长(具有干部身份)经该集团公司领导集体决定在收购生猪时收取对方的回扣,由甲具体经办。

甲陆续收到回扣款20万元,经公司领导集体研究不入公司帐,而由包括甲乙丙在内的8名中层领导瓜分。

甲乙丙三人各分得4万元,其它5人各分得1万余元。

在审查甲乙丙三被告人上述犯罪事实时,甲主动交待三人还曾将保险公司返还的生猪综合保险费10万元不入帐,后甲乙各分得4万元,丙分2万元。

问:
(1)甲乙丙各构成何罪?
(2)假如本案发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应当如何认定?
(3)甲是否成立自首?
14、甲原系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

A因涉嫌诈骗被公安局逮捕。

A的妻子B托乙(原系某市统战部民主党派管理处副主任)找到甲,乙要求甲帮助疏通关系,将A取保候审,并称A的亲属将给好处费。

甲为此多次向该市公安局预审科科长丙说情。

后B按照乙的要求,将10万元交给甲。

A被取保候审后,甲送给丙4万元,分给乙2万元,自留4万元。

甲乙丙构成何罪?
15、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是某县粮管所所长、副所长、会计、出纳。

他们商量后,采取虚列生产支出的方法擅自将用于冲减粮库亏损的50万元转入小金库。

然后经所委会集体研究,分给所里40名职工每人8000元。

此外,上列四被告人和所委会成员共10人,每人又分2000元;上列四被告人每人再次分得4000元。

问:四被告人构成何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