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贪污罪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 贪污罪:
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 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 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 财产的行为.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贪污罪犯罪构成 1犯罪客体要件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不 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行为.
客体: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 入,差额巨大,在有关机关责令其说明来源时,行 为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行为 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故意
4犯罪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行为会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以及侵害公共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 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贪污罪的司法认定
(1)正确区分贪污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2)正确区分贪污罪与侵占罪,盗窃罪及 诈骗罪的界限. (3)正确区分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4)贪污罪共犯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396条第1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对其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 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贿赂型犯罪
一,受贿罪 二,单位受贿罪 三,行贿罪 四,对单位行贿罪 五,介绍贿赂罪 六,单位行贿罪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受贿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 受贿罪:
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 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受贿罪的犯罪构成 受贿罪的犯罪构成
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本罪既侵犯了国 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也侵犯公 共财产的所有权. 其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是 本罪的主要客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 物.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贪污罪犯罪构成
2犯罪客观要件
主体 要件 主观 要件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认定和刑事处罚
1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认定 (1)正确区分挪用公款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2)正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3)正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 限. (4)正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 的界限. 2挪用公款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贪污贿赂罪的类型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第八章的规定,贪污贿 赂罪共有12个具体罪名. 贪污贿赂罪可以分为两大类:
1贪污型犯罪,包括本章除贿赂犯罪以外的 其他犯罪,即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 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 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2贿赂型犯罪,包括受贿罪,单位受贿罪, 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 行贿罪.
根据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 予以追缴.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隐瞒境外存款罪
外的存款,违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申报的规定 而隐瞒不报,数额较大的行为
隐瞒境外存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在境 隐瞒境外存款罪: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
客体 要件 客观 要件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公共财物的占有权, 使用权以及收益权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一是挪 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二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 行营利活动;三是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 动以外的活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 国家工作人员 故意.但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将公款占为己有的目 的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受贿罪的行为较为复杂,理解上有很多难 点:
第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第二,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索取或者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受贿罪的两种基本表现形 式,即索取贿赂和收受贿赂. 第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谓为他人谋取利益, 是指受贿人为他人实际谋取某种利益或者许诺 给予他人某种利益. 第四,贿赂范围的界定.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 点:财物说,物质利益说和不正当利益说.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 挪用公款罪:
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 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 为.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刑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十七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第二节 贪污型犯罪 第三节 贿赂型犯罪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贪污贿赂罪的类型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贪污贿赂罪
贪污,挪用公共财物,收受贿赂,不履行法定 义务,私分国有资产,侵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不可收买性的行为. 在旧刑法时代,贪污罪属于侵犯财产犯罪,贿 赂罪属于渎职罪.由于贪污贿赂犯罪具有严重 的社会危害性,新刑法为了突出对贪污贿赂犯 罪的打击,将其规定为独立的一类犯罪,并增 设对单位行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 财物罪等罪名. 贪污贿赂罪还包括一般主体与单位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 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 涉嫌隐瞒境外存款,折合人民币数额在30万元 以上的,应予立案.因此,数额较大的标准可 以参照该规定.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私分国有资产罪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 私分国有资产罪: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贪污罪的刑事处罚
刑法第383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 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1)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 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个人贪污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5年 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3)个人贪污数额在5 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 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 下有期徒刑. (4)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 000元,情节较重的,处2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 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受贿罪的主体要件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应注意委派和委托的区别. 第二,离退休人员是否能够成为受贿罪的主 体. 第三,特定关系人在何种情况下成为受贿罪 共犯的问题.根据司法解释,特定关系人是 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 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主编:李洁 副主编:张旭 徐岱
刑法学(下册) 刑法学(下册)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十七章 贪污贿赂罪
导读: 导读:《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序言中指出:"关注 腐败对社会稳定与安全所造成的问题和构成的威胁的 严重性,它破坏民主体制和价值观,道德观和正义并 危害着可持续发展和法治".贪污贿赂罪是腐败的最 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刑法中,贪污贿赂罪就是国家 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共财物,收受 贿赂,不履行法定义务,私分国有资产等侵犯职务行 为的廉洁性,不可收买性的行为,可以分为贪污型犯 罪和贿赂型犯罪两种类型.计12个罪名.具体而言, 贪污型犯罪包括本章除贿赂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即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 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贿赂 型犯罪包括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 贿罪,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
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 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客体: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又侵犯国有资产的所有 权. 客观方面: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的名义将国有资产 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主体: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 国有单位. 主观方面:故意.
客体 要件 客观 要件 主体 要件 主观 要件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或称不可交 易性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 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 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的行为会 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却希望 或放任该危害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