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桥小学杨丽
春节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

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孩子一失手,碗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

朋友生气了,说:“看你!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不能慢点……”孩子不安极了,眼看着就要哭了。

这时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碎(岁)碎(岁)平安!碎(岁)碎(岁)平安!再拿个碗来!”一句话,说得大家都乐了。

家里立刻又恢复了节日的祥和气氛。

就这么一件小事,不足为奇但我却佩服朋友母亲的说话艺术。

一句“碎(岁)碎(岁)平安”,把“晦气”转化为了“运气”。

可能是职业病的原由吧,这件事儿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们当老师的可以说靠的就是这张嘴,在与学生交流的众多方式当中,语言交流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用我们的有声语言描绘孩子所憧憬的知识;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好多事儿,不管是孩子间的、同事间的、朋友间的、家人间的,只要我们处在交际中,就必须运用语言。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只需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就可以改变现状、解决尴尬局面甚至可以扭转乾坤。

特别是我们当老师的有时一句话能够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完全能够改变孩子认识事物的一些观点,就连一句批评一句表扬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来研究一下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运用好语言艺术?
记得有一次我到一所小学听二年级的语文课。

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和我同桌的是一位小男孩。

“你是一个人一张桌子呀,还是你的同桌今天没来呀?”我轻声问。

他说:“自己。

”语言很简洁,这孩子说过后惭愧而羞怯的低下了头。

我明白了,他在班里肯定是“好动分子”,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老师开始讲课了。

当她讲到李大钊教育女儿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那一段时,瞅了我的“同桌”一眼,说:“咱们班有个别小朋友,学习就不能一心一意,而是三心二意。


老师的本意显然是好的。

她是想: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联系实际”,教育这位小朋友。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况且老师的语气又是极其柔和的,没有半点儿的严厉。

可是,事与愿违。

小男孩一句“回敬”的话,宣告了老师教育的失败。

只见我的“同桌”,脸一红,头一歪,嘟囔了一句:“谁三心二意了?”
我记的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请这位学习不用心的小男孩读读李大钊教育女儿的这一段话。

如果读得尚可,就及时予以肯定;如果读得不令人满意,就及时纠正、耐心指导,直到读得较好时。

适时且亲切地说一句:“这次你读得真好。

只要用心,什么事都会做好的。

”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语言艺术的魅力:此时无声省有声。

它是有声的也是无声的这些古训,我们是万万忘不得的。

还有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教《金色的细雨》一课,生字学完了,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

一个“柁”字挡住了去路。

“谁来告诉他?”老师问。

一位学生站起来,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

随即,老师让他连读三遍。

“记住了吗?”
“记住了。


接着写生字。

生字写完了,临下课前,这位老师又把“柁”的卡片举起来,请开始读错了的那位学生读。

多么负责的老师啊!但我也担心,生怕他忘记了读音,经不住老师的“突然袭击”,再次陷入尴尬境地。

而这个学生读对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可是,没想到老师却沉着脸儿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学习一定要用心。


顿时这位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

开始读错了,后经同学的帮助记住了这个字,应该表扬嘛!可是得到的却是老师带教训语气的话!假如老师说;“你的记性真好。

”那,这个孩子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表情呢?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我们面对孩子的确应该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口吻,一句话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样也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班曾经有这么一个叫聪聪的学生。

教数学的王老师问他上课为什么随便说话,他说:“我没说!是某某小朋友先给我说的!”王老师问他作业怎么又乱又脏,他说:“那是因为钢笔‘拉肚子’,写着写着就滴水,我不是故意乱画的。

”王老师的鼻子差一点被气歪,说:“你呀,是瞎子盖被子——反正都是里(理)儿!”这句歇后语虽然不大文明,用在这里却十分恰当。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不到一个星期,全校老师都知道聪聪是个作业潦草、且又不讲理的角儿。

可聪聪无所谓,走路依旧昂着头,脸上依旧带着恬然的笑。

一副“什么千里不千里的”表情。

我决定唱一回儿“白脸儿”。

“听说你的钢笔闹肚子?”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问他。

“我是修理钢笔的专家,能不能让我看看?”
他难为情地从文具盒里取出来。

我一看,笔帽上的卡子没有了,笔舌头也少了一块。

我说:“原来你的钢笔
是位‘残疾人’啊!我这个专家也无能为力了。

我不会做‘断肢再植手术’。

这样吧,把我的钢笔借给你用。

哎,我的笔可是名牌哟!笔尖和你一样,也是‘合金’的。

据说,有百分之五十的黄金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好笔,怎么能写好作业呢?”
他死活不要我的钢笔。

我用命令的口吻说:“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借期一个学期,放寒假时还给我。


不久,科任老师都说他上课不说话了,他的作业变干净了。

虽然字写得还不尽如人意。

一个学期下来,不但我的钢笔完好无损,而且他的文具盒里再也找不到“残疾”的文具了,看不到脏兮兮的橡皮了。

我一直都在想:我们老师教育的是孩子。

什么是孩子呢?这就是孩子,孩子是没有恶意也没有心计的,他并不是不想把作业写干净确实是笔的毛病,凡事都事出有因,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理由。

而且面对孩子的错不必恼怒,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错是应该的、正常的,只有错了他才会从错中学会怎样做才是对的。

再反过来看,孩子要都作对了还用我们老师教吗?正因为他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才需要我们指点、引导。

所以呀,我们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对与错,摆正态度,态度端正了,心态摆正了,说出的话就会是高水平的良药。

如果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好语言这门艺术,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心态,利用语言的巨大魅力感染和吸引孩子,让孩子愿意听你的,使孩子清楚的意识到错,情愿接受老
师的批评,并自觉的改正错误而且要让孩子从心底很感激老师帮助了自己,同时我们老师自己也会不断的体会到成就感。

这样心情越好说出来的话就越美,语言艺术的运用就会越灵活,教育教学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这样的话我相信师生关系肯定不成问题啦,语言艺术的作用和魅力就是这么大。

教育教学中的
语言艺术
安阳桥小学杨俊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