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级学年论文我国殡葬问题之浅析——殡葬费用及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刘涛学号:201111020133指导教师:刘兰剑完成时间:2012年12月二〇一二年十二月摘要 (3)关键字 (3)引言 (3)一、殡葬问题的历史由来 (3)二、当下殡葬问题的具体陈述(一)垄断经营,殡葬管理单位获暴利 (4)(二)政策变味,交钱即可保平安土葬 (4)(三)以罚代管,不断上演“挖坟掘墓” (4)三、现行殡葬管理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充分 (5)(二)火葬政策的实施远没有达到制定政策所预期的效果 (5)(三)强制火化使农民群众的丧葬费用支出居高不下..5 (四)强制火化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 (6)(五)强制火化违背民族传统和群众意愿,青侵害了公民自主选择丧葬方式的正当权益 (6)(六)强制火化激化了干群矛盾,助长了殡葬管理部门的腐败 (6)四、美国的殡葬制度借鉴 (7)五、殡葬问题现实中的反映 (8)六、关于殡葬问题的相关解决办法……………………………9.10(一)“推行”不是“强行”,火葬执法还需要以情感人(二)回归公益属性,不让“死人产业”有利可图我国殡葬问题之浅析——殡葬费用及管理摘要:近年来,殡葬业暴利、殡葬服务价格畸高备受诟病和质疑以致令公众不禁感慨“死不起”了,谓之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也并不为过。
在此情况之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上网搜集等方法,利用这些资料对殡葬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得以成文。
并通过对殡葬问题的现象反映及反思,得出关于殡葬费用等问题的一些相关解决办法,并做一阐述。
关键字:殡葬土葬火葬费用民政部门2007年《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布以后,短短20天,国务院法制办就收到社会各界来信超过1000件、建议一万余条,修订草案由于保留了原条例“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的规定,成为最大焦点,争议至今。
现实状况是,一边不允许群众简单土葬,必须火葬,一边借着垄断经营的优势,在火葬收费标准和项目上变换花样,层层加码。
不断提高火葬费用,不断增加收费项目。
有些收费项目,名义上是“自愿”,实际上你不愿也得愿,别无选择。
所以面对社会的争议及现实中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下面我就以上提出的现实状况及问题做几点分析。
一、殡葬问题的历史由来“死不起”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让我们理一下历史脉络。
解放初期,原本不存在普遍“死不起”的问题,那时大众以土葬为主,一副棺材,就近黄土掩埋就行了。
条件差的,也可以直接入土为安,连墓碑都不要。
那时候死人,民政部门是不收钱的,但也收不到钱,赚死人钱的。
顶多是几个石匠,棺材铺,和几支哭丧的乐队。
从土葬到火葬,成为死不起的大转折。
最早宣传火葬替代土葬,是说这叫“移风易俗”。
说火葬有好多好处。
其实最大的好处是节约土地。
群众支持政府“节约土地”,逐步接受火葬。
没想到,这一接受,就为自己“死不起”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种丧葬形式的转换,既然是政府推行的,政府理应不在丧葬方面加重群众负担,应该补贴群众丧葬费用,保障每个人死的权利。
但是,推行火葬后,民政部门就把火葬成本加在死者的亲属头上,让逝者亲属买单。
逝者亲属不仅仅要承担精神上失去亲人的痛苦,还得面对庞大丧葬经费,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葬成了群众的梦魇,成了民政部门事实上的滚滚财源。
本来应该做出些利于人民的成绩,而现实中,他们真正的成绩就是让社会普遍感叹“死不起”。
就这样,丧葬问题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必须要考虑,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当下具体的殡葬问题陈述(一)垄断经营,殡葬管理单位获暴利民政部门一边不允许群众简单土葬,必须火葬,一边借着垄断经营的优势,在火葬收费标准和项目上变换花样,层层加码,不断提高火葬费用,不断增加收费项目。
有些收费项目,名义上市“自愿”,实际上你不愿也得愿,别无选择。
(二)政策变味,交钱即可保平安土葬另一方面,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还出现了“以罚代化”的情况,一般来说,只要向有关部门或者村干部上交一定数额的钱款,就可土葬,久而久之,这边成为殡葬管理中的潜规则。
从而,有人甚言,民政部门表面上是在劝导老百姓“移风易俗”,实际上却是在发死人财,叫老百姓如何想。
(三)以罚代管,不断上演“挖坟掘墓”最后更有甚者,还有的地方“以罚代管”,等逝者土葬后,在找上门罚款,不交钱以起尸火化相要挟。
死者家属只好交钱买平安。
新华网《新华纵横》就曾经报道过一则“挖坟掘墓”的新闻:2007年3月25日,河南省林州市民政局组织了100多人的执法队伍,在家属不知晓的情况下,将候章群已高度腐烂的尸体起出火化。
死者之弟候昭明得知这一情况后,找到林州市民政局,想把哥哥的骨灰带走,但被告知,必须去林州市殡葬管理所,交8000元的土葬执行费才能领走骨灰。
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钱,怎叫民众不寒心。
死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死不起,民政部门难辞其咎。
三、现行殡葬管理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充分制定现行殡葬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认为土葬会导致“死人与活人争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致使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影响国民生计。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字,2004年全国死亡832万人。
对此可以做出一个不太科学的假设:对2004年死亡的832万人,如果全部实行土葬,而且全部占用耕地,每个墓地占地4平方米(吉林省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单人土葬墓穴的占地面积)计算,一年只占用耕地3328公顷,只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12345%,即使按照这种方法干上100年,也只是使耕地现有耕地面积减少0.234%,何况允许自由选择土壤或火葬,也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选择土葬,选择土葬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利用荒山荒坡等废弃地,无需占用耕地,实际占用耕地则会更少。
而且坟墓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荒芜,一般的坟墓往往保留不过百年。
所以,允许土葬所导致的“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远没有那么突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制定现行殡葬政策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认为土葬可能会导致疫病的传播,这种说法更有些夸大其词。
如果死者属于正常死亡,并及时安葬,即使有疫病病原也被厚厚的土层所隔绝,根本不会造成任何疫病传播。
我国传统的殡葬方式就是土葬,即使在瘟疫流行时期,先民们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控制疫病流行的的手段就是将引感染瘟疫致死的人及时土葬,即使。
当热,出于防止疫病传播的考虑,现在对于感染疾病而死亡的人还应坚持采取火葬方式安葬。
(二)火葬政策的实施远没有达到制定政策所预期的效果火葬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死者都实行了火葬,但人仍有一些农民将死去的亲人火化后运回故土,安葬在自家原有的墓地里或者直接安置在自家的承包田里,而且堂而皇之地修坟立碑,殡葬管理人员往往对骨灰如何处理并不过问。
也有的农民把死去的亲人直接土葬,通过向殡葬管理人员说情,象征性地交些罚款了事。
还有一些人采取贿赂殡葬管理人员,伪造火化证等办法,达到将死去亲人土葬的目的。
这些情况,都是与制定这项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不论是直接土葬的还是火化后又土葬的,这些坟墓,仍然占用了耕地,死者家属又增加了火化费或罚款等负担。
(三)强制火化使农民群众的丧葬费用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殡葬业的垄断经营,缺乏相应的市场调节机制,殡葬管理单位往往凭借其在殡葬管理上的优越条件从殡葬活动中摄取高额利润。
据有关资料记载,南昌市殡葬管理处是一个80多人的单位,2003年收入2000多万元,除工资外发放奖金、福利477万,人均5.6万元!这些费用都是由死者家属来承担的。
通过调查可了解到,一名农村居民死亡后,火葬比土葬要多支出1000多元,这一千元基本是以下这些费用:火葬费200—300元;殡仪馆占用费200—300;租车费每辆100—200,租2—3辆车需要200—600元,(按平均距火葬场30公里计算)以上为必须支付的费用,除此之外死者家属往往还要支付相当数额的遗体冷藏、防腐、整容、穿衣、装卸和购置骨灰盒、骨灰保管等项费用,这使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火葬费用可能还要更高。
如此高额的殡葬支出,让一些较为贫困的死者亲属难以承担,让有的农村贫困老人发出“活的起死不起”的感叹。
(四)强制火化造成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现行殡葬政策的初衷是要保护环境,但也只考虑了限制占用耕地的问题,而没有考虑火葬造成的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
2004年全国死亡832万人,50.5%采取了火葬,按火化一具遗体需要30公斤柴油计算,一年引火化遗体将耗费柴油1.26亿升,约合10.7万吨。
而且用柴油火化尸体将排放大量的废气粉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句据居住在火葬场附近的居民将,气压较低时,常能闻道焚烧尸体发出的浓烈臭味,晾在外面的衣物也常常挂上骨灰颗粒,让人觉得十分晦气。
(五)强制火化违背民族传统和群众意愿,青侵害了公民自主选择丧葬方式的正当权益几十年来,我国政府重视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年全国平均火化率已经达到50.5%。
但是,火葬政策从实施以来,却一直受到群众的抵触,特别是农村地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死者的后事安排,一直遵循“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即使无神论者,也大多希望能将死去的亲人完整安葬,不愿意看到死去的亲人成为一堆断骨残灰。
其实认真反思一下,土葬方式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纯属封建迷信行为,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伦理以及文化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土葬方式在人们与死去亲人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纽带是火葬所无法建立起来的,二人们经常到死去亲人的墓地去祭奠,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说,自主选择殡葬方式也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正当权益,强制实行某种统一的殡葬方式是对公民权益的严重侵害。
(六)强制火化激化了干群矛盾,助长了殡葬管理部门的腐败虽然殡葬政策只是提出了改革土葬,实行火葬,并未要求一律实行火葬,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民政部门往往过度推行火葬,把火化率作为衡量殡葬工作好坏的首要指标,致使在一些不必要推行火葬的地区也强制推行火葬,与群众的意愿严重对立,群众意见很大。
一位基层民政干部表示:“在群众心目中,殡葬管理是一项“造孽”的工作,挖坟掘墓啊,如果严格管理就会伤害民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如果疏于管理,又觉得自己是在渎职。
整天处在思想矛盾之中。
”而殡葬管理部门又往往通过强制火葬这种貌似合法的手段,私拿了不正当的部门利益。
更有一些基层殡葬管理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勒索财物,败坏社会风气。
以上的几个方面,是当前殡葬管理政策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参考国际上的一些主要国家的做法,对强制火葬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制定出更加公正、更加亲民的殡葬管理政策。
四、美国的殡葬制度借鉴美国虽和我国有着制度差异,但相对来说,有一个相对完善合理的殡葬制度乃至运行机制,以供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