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产业经济学》第四章:价格战略

最新《产业经济学》第四章:价格战略

差异化产品的古诺均衡结果为:
q 12 b a c,p 12 b ac b, 1(2 b a 2b c)2
把上述逆需求函数还原为普通的需求函数,即:
q 1 p 1 p 2 ,q 2 p 2 p 1
1 ( p 1 ,p 2 ) p 1 q 1 p 1 ( p 1 p 2 )
(2)数量依存定价。即在纵向关系中,销 售商购买制造商产品的单位价格与其购买的总 数量有关。其典型形式是两部定价法。
2、非价格约束的主要形式
(1)数量强制 (2)独占区域 (3)限制销售商数目 (4)制造商替销售商做广告 (5)制造商监督每家销售商的销售努力,并 对每家销售商进行补偿
(6)专卖或排他性经营。 (7)抽成
1、客观差异
客观差异是指由产品的物理性能、服务和销售地理 位置不同带来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包括:物理 差异、服务差异、地理位置差异。 2、主观差异
主观差异是指产品客观上是同质的,但由于消费者 拥有信息和卖方推销行为的不同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 差异。包括:买方主观差异、买方的信息偏差带来的 差异。
二、产品差异化与寡头竞争
(一)差异化产品的古诺竞争和伯川德竞争
在差异化产品下,寡头企业所产产品之间具 有某种替代性,但不是完全替代。因而某寡头企 业所产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自身产品的价格, 并且也取决于其他寡头企业所产产品的价格。
p 1 a b 1 c q 2 ,p q 2 a b 2 q c 1q
1 ( q 1 ,q 2 ) p 1 q 1 q 1 ( a b 1 c q 2 )q
三、纵向约束与市场竞争
(一)纵向约束的负面效应 1、限制企业之间的竞争 2、容易导致企业间的合谋和卡特尔的形成 (二)纵向约束的正面效应 1、降低价格 2、增加销售商的销售努力,增加品牌间的竞争 3、改善产品的售后服务 4、降低市场进入难度 (三)纵向约束的不确定性效应
返回
第三节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具有不完 全替代关系的产品状态。
(二)纵向一体化的成本
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决策时,还必须对成本和 收益进行衡量,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才适 合进行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有可能产生的 成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纵向一体化企业自己生产投入品或销售产 品的成本可能大于有效的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 的竞争性企业的成本。(2)企业规模越大, 管理的难度就会越大,管理成本就会大幅度上 升。(3)企业的兼并、收购或自己建厂需要 很高的费用。 (三)纵向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a ()
ab
q12bc 2 ,p12bc()2 ()
1(2ba 2bc)2 (2 2()2())
(二)空间模型
在空间模型中,产品被刻画为两个参数:价 格和位置。 空间模型的基础是豪特林(Hotelling)的线性城
市模型和萨洛普(Salop)的圆形城市模型。
1、豪特林线性城市模型
豪特林模型的中心是以产品的差异性为前 提,以此为中心,代表消费偏好的市场位置沿
二、 纵向约束
(一)纵向约束的动机 1、避免双重垄断加价 2、避免销售商之间的搭便车 3、避免制造商之间的搭便车 4、解决因销售商之间缺乏协调而产生的外
部性问题
(二)纵向约束的形式
价格约束和非价格约束
1、价格约束的主要形式
(1)维持转售价格。通常是指制造商在契约 中对销售商出售商品的价格做了一定的限制。
“豪 特林轨迹”均衡分布。
2、萨洛普圆形城市模型 为了解决豪特林模型中均衡不存在的问题,
萨洛普建立了圆形城市分析模型,他假设消费者 均匀的分布在一个环形城市上。由于圆形城市是 一个封闭体系,没有特定的起点和终点,从而保 证了均衡的存在性。圆形城市还有助于分析市场 进入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空间模型研究的标准方 法。
如果三级价格歧视下的产出高过单一垄断 定价下的产出,前者带来的福利可能较后者为 多。
总之,在判断价格歧视的福利时,不能一概 而论地认为其会降低社会福利。
返回
第二节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是指两个企业之间在价值链上的前后关系。
一、纵向一体化
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一)纵向一体化的动机 1、降低交易成本 2、降低资产专用性投资的风险 3、解决有限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 4、提高投入品选择效率 5、消除市场垄断势力 6、实施价格歧视 7、保证重要投入品的供应 8、消除外部性 9、避免政府干预
差异化产品的伯川德均衡结果为:p12,q12 ,1(2 2)2
此分析表明,在差异化产品的伯川德竞争均衡里,价 格不再等于边际成本,利润也不再为零,而是大于零。 并且随着产品差异程度的增加,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减 弱,利润增加。为了把差异化的古诺竞争均衡和伯川德 竞争相比较,我们可以把古诺竞争的均衡结果也用α、 β和γ三个参数来表示,即差异化的古诺均衡结果为:
P P′
P′
图4.2 萨洛普圆形城市模型
(1)企业数量较少
P′
tm
tm
P′
P
P′
tc
tc
P′
P
图4.2 企业数量较少
图4.3 企业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较多
(2)企业数量足够多
P 垄断区域(企业数量较少)
Pm′
竞争区域(企业数量较多)
产量
图4.4 萨洛普圆形城市模型的需求曲线
(三)代表性消费者模型
第一个代表性消费者模型是由张伯伦 (Chamberlin)提出的。在他的代表性消费者模 型中,典型消费者认为所有品牌的商品可以互相 完全替代,而且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后来的学者 发展了张伯伦的模型,考虑差异化产品,建立了 差异化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
一、产品差异化的分类和来源
(一)产品差异化的分类
1、横向差异
横向产品差异是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资源数量一样,但在设计 中却存在差异的产品。
2、纵向差异 纵向差异指的是按照某种品质要求,例如,如果不是全部也
是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的可信度与安全性的等级,所生产的一系 列商品之间的差异。
(二)产品差异化的来源 客观差异和主观差异
《产业经济学》第四章:价格 战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价格歧视 纵向关系 产品差异化
(二)会员制 (三)折扣 (四)质量选择
五、价格歧视与市场竞争
在三级价格歧视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此 其效率不如完全竞争。
三级价格歧视的低效率来源于三个方面:一 是垄断的低效率;二是消费的低效率;三是资 源的浪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