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微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微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微课教案尚无数据
学习内容: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在学习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

学习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设计者:牛店镇宝泉小学李松峰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感受方法
1、叙述目标
2、感受方法
()()=()+(),必须填入相同的数,你知道填什么数吗?在数学上,只要找到1个反例,就能说明一个结论是不成立的,这叫不完全归纳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明家到公园1KM,从公园到学校2KM1、小明上学需走多少千米?1+2=3(千米)2、小明放学回家需走多少千米?2+1=3(千米)1+2=2+1
三、运用新知,建立模型
1+2=2+1这样的式子还有那些?请把你写出来的和全班分享一下,好吗?3+9=9+311+2=2+11543+4=4+5434100+3100=3100+4100等这些算式能写完吗?那么这些式子有什么特征?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四、回顾反思,验证结论
难道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找反例,好办法
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五、录课后的反思:
取得的成就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严重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均与调和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

3、反思探索过程,体验胜利情感。

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是怎样来解决的?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用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