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消化系统病理
图1.2 仔猪大肠杆菌病 左:肛门、后肢被稀粪 沾污;右:阴门水肿
仔猪大肠杆菌病 肠道充气、充血
仔猪大肠杆菌 病 全段小肠腔 中充满水样便、 肠粘膜充血
图10—21仔猪白痢肠病变
镜检:
胃肠粘膜上皮几乎完全破坏脱落,绒毛坦 裸,固有层水肿,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粘膜 的腺管萎缩,大多已坏死,仅留下空泡状的腺 管轮廓,腺上皮完全破坏消失,故肠壁变薄, 表现萎缩性肠炎的变化。粘膜下层均见充血, 水肿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剖检病变:
肠壁粘膜广泛出血和坏死。肠内容物染血
红色,肠浆膜和肠系膜充血。有些病例,肠壁可
能发生气肿。
镜检: 粘膜层血管及上皮严重破坏,肠绒毛破坏
脱落。肠壁坏死有时可穿过粘膜肌层。1周龄后
的仔猪较少发病,即使发病,一般不见肠道出血,
而是表现肠道粘膜坏死,腹腔和心包腔积液。
肠道浆膜潮红,回肠充满气体
图10—55胆汁性肝硬变
10-55 胆汁性肝硬变 淤积有胆汁色素的 坏死肝细胞(1) ,胞浆含有胆色素 的巨噬细胞
10-56
图10—56 寄生虫性肝硬变
10-56
图10—57寄生虫性肝硬变
图10-57 寄生性肝硬变 图10-56的放大,在增 生 的结缔组织中见许多 新 生小胆管
10-57
图10—58坏死性肝硬变
病理变化 肝肿大,表面有多量圆形下陷的坏死 灶,黄色或黄绿色。
图10-47盲肠肝炎肝圆形坏死
图10-47
二 中毒性肝炎
“非传染性肝炎”,病原微生物以外其 它毒性物质引起的肝炎。 如;化学毒物(药物,四氯化碳,砷, 汞等)
肝脏肿大,质地脆弱易碎,表面密布略凹陷 的暗红色出血灶。
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 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 病,肝脏肿大,有斑点状出血。
第三节
肝硬变
肝硬变不是一种独立的原发性疾病,是由
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坏死之后,继
而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使肝脏变形、变硬。
眼观病变: 体积缩小,质坚硬,表面因肝细胞结节突出 而变高低不平,这在坏死后肝硬变最为显著; 肝的色彩呈斑驳状,常有胆汁。 在胆汁性肝硬变时,因有多量胆汁沉着而 呈黄绿色,肝内胆管增生明显,管壁增厚,呈 淡白色,并可发生钙化,肝切面上见有大量纤 维组织;在门脉性肝硬变时,因肝细胞有脂变 而呈土黄或黄褐色。 有些肝硬变的肝脏体积可能增大,重量增加。
图10—26牛副结核回肠局部变 化图
10—27牛副结核病(杨氏病)
图10—28牛副结核病
图10-30
三、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结局:
(二)影响:
1、腹泻和消化不良:病因刺激—肠蠕动加快,分 泌增多—→腹泻。慢性肠炎:肠腺萎缩,运动机 能,分泌机能下降—→消化不良-便秘,鼓气。
2、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剧烈的腹泻—→ 脱水,K+,Na+流失。
眼观: 初期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纤维素 渗出,形成黄白色薄膜样物覆盖于表面, 易剥离,故称“浮膜性炎”。 呈片块状,条索状,圆桶状混于粪便 中。
5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肠粘膜坏死后,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 性膜为特征。 1) 病因: 与纤维素性肠炎相同,常伴发于猪瘟, 猪副伤寒。鸡新城疫等。
病毒性肝炎 传染性肝炎 细菌性肝炎
寄生虫肝炎 中毒性肝炎
(“乳斑肝”)
一、传染性肝炎(infectous hepatitis) (一)、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病因: 嗜肝性病毒:雏鸭肝炎病毒、火鸡 包涵体肝炎病毒、狗传染性肝炎病毒 其他:牛恶性卡他热、鸭瘟等也可引起。
(一)急性肠炎 (acute enteritis)
1 、急性卡他性肠炎
特点: 粘膜面有浆液-粘液或脓性渗出为主 的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1)病因: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感染、 仔猪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鸡伤寒、鸡 球虫病等。
2)病理变化:
主要发生于小肠段,粘膜表面附有 大量粘液,粘膜潮红,肿胀,有时呈点 状或线状出血。肠壁孤立淋巴滤泡肿胀, 隆起。
(二)慢性肠炎 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及炎性细 胞浸润为特征。 1 病因: 急性肠炎发展,长期饲喂不当,肠 内大量寄生虫寄生;(牛和羊的副结核 性肠炎) 2 病理变化
眼观: 粘膜表面覆盖多量粘液。固有层中结 缔组织增生—“肥厚性肠炎”后因结缔 组织收缩—→粘膜变薄—→肠壁变薄— →萎缩性肠炎。
图10—18 猪传染性胃肠炎肠壁
2)仔猪大肠杆菌病
(colibacillosis of piglets)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流行于初生仔猪群的一 种急性传染性肠炎。 病仔猪发生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液状稀粪, 故称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本病发病急,生后12~24天即发 生腹泻症状,病程1-3天,发病率和死亡率都 很高。 剖检主要表现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少量是 急性出血性胃肠炎。
3、肠管屏障机能和自体中毒:急性:粘膜肿胀— →胆管口被堵—→胆汁排出受阻—→肠道细菌大 量繁殖,产生毒素—→吸入血流—→自体中毒。 慢性:运动分泌机能下降—→内容物停滞,发酵, 腐败,分解产生毒性物质,导致中毒。
第二节 肝炎 (hepatitis)
肝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的炎症。
根据原因可分为:
发生原因和类型
1、坏死后肝硬变: 又称为中毒性肝硬变,如黄曲霉素中毒。 2、寄生虫性肝硬变: 可以是由于寄生虫幼虫移行时破坏肝脏 或是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的结果所致。
3、胆汁性肝硬变: 由于胆道长期阻塞,胆汁淤积所致。
4、淤血性肝硬变: 慢性淤血、缺氧导致结缔组织增生 和网状纤维胶原化而发生.
2、出血性肠炎
是一种后果严重的急性肠炎。
常由于强烈的化学毒物、微生物或寄生虫 所致,如禽出败、鸡盲肠球虫病、鸡盲肠肝炎、 急性猪丹毒、仔猪急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魏氏 梭菌性肠炎、猪痢疾、牛炭疽,牛沙门氏菌病、 牛球虫病等,都能产生出血性肠炎。
眼观:
肠粘膜肿胀,呈暗红色或黑红色,其间可 见出血点或出血斑,粘膜下水肿呈冻胶状,肠 腔内有血性的稀薄或粘稠的内容物。
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次之,结肠 较轻微。胃显著膨满,内充满带酸臭味的白 色、黄白色以至混有暗红色血液的凝乳块。 胃壁粘膜水肿,表面附有多量粘液。
小肠内含有黄色粘稠内容物,发酵积气, 肠管扩张,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肠粘膜 呈淡红色,鲜红色至暗红色不等。
仔猪大肠杆 菌病 排出白 色或黄色稀 粪
肠粘膜坏死
粪便样品涂片,可见单一的 大杆状细菌
3、化脓性肠炎:
特征:粘膜化脓性坏死炎症。 1)病因: 多种化脓性细菌感染(链球菌,沙门氏 菌) 2) 病理变化
4 纤维素性肠炎: 特征是粘膜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 为特征。 1)病因: 强烈毒物,霉败饲料,细菌及病毒 (猪瘟,副伤寒等) 2)病理变化
2、病理变化: 眼观:肝不同程度肿大、边缘钝圆, 被膜紧张,切面外翻,肝呈暗红色与土 黄色相间班驳色彩,可见灰黄、灰白色 大小不一坏死灶。
肝脏肿大,质地脆弱易碎,表面密布略凹陷 的暗红色出血灶。
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 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 病,肝脏肿大,有斑点状出血。
大肠杆菌引起肠系膜水肿、血管充血
镜下:
1)猪传染性胃肠炎: 是猪的一种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于 仔猪,死亡率很高,成年猪也可以感染, 但多在5-7天内愈复。 病仔猪腹泻,排出黄色或白色半液状 稀粪,呕吐、口渴,三、四天即变严重 脱水,血浓和少尿。
剖检:
见呈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小肠内充满白色或
猪瘟盲肠、结肠粘膜上单个及融合溃疡
6、肠毒血症
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在肠内迅速繁殖 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细菌毒素被吸收 后常产生致死性后果。 如羔羊肠毒血症和仔猪水肿病是典 型例子。
(1) 羔羊肠毒血症
是由于B、C和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多 由于饲料突然改变所致。
发病的大都是营养状态良好的羔羊,因为饲 料突然改变,引起瘤胃内微生物改变,以及部分 消化的食糜 进入肠道,这种食糜富含淀粉粒,最 适于D型魏氏梭菌产生毒素(一种致死性的坏死毒 素),造成肠道内的毒素浓度增高,肠粘膜的通透 性升高,毒素大量地吸收进入血液,而导致急性 中毒,羔羊常在数分钟内死亡。
剖检:
猪痢疾时见猪体消瘦,严重脱水,腹部 皮肤呈淡兰色,胃淤血,在急性病例肠道发生 出血性炎(慢性者常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 空肠下段和回肠内有多量染血色的渗出物, 粘膜上有粗糙不平的坏死斑块。 肠内容物呈淡红、黑色,含少量未消化的 植物纤维。局部淋巴结肿大,水肿。
镜检:
图10—31鸡球虫病盲肠出血
图10—33鸡球虫病小肠球虫
图10—34鸡球虫病肠浆膜出血
镜检:
肠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大量发生变性、 坏死和脱落。粘膜和粘膜下组织血管多极 度扩张,出血和浆液(或纤维素与脓球)等 渗出物渗出。
1)猪痢疾(swine dysentery) 此又称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或血痢或黑 痢等。 主要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 各龄猪只都能发生,但以8-14周龄猪 的发病率高。 临诊特点是排出带血稀粪,在幼猪为 全红血液,较大的猪则因血液经过部分消 化而呈黑色,所以又称“黑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