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1、 溶液浓度表示c B ,b B 等表示及x B ,w B 。

2、反应进度ξ = 1mol (必须有相应计量方程式),当反应完全时:n B =a b n A 否则,∆n B = a b ∆n A3、稀溶液的通性拉乌尔定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p = p o ·χB , p = p o ×χA 。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疑固点下降——△T b = K b ×b B △T f =K f ×b B 溶液的渗透压(П)—— П×V = n B ×R ×T 即 П= c B ×R ×T ,应用求分子量,注意:其他电解质的定性比较。

4、胶体溶液,胶团的结构: {(AgI )m · nI -· (n-x )K +}x-·xK +,带电性及有关性质。

5、高分子溶液,属真溶液,胶体分散系,有一些胶粒性质,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溶液的盐析作用,表面活性剂(油水乳液)等。

第二章:1、概念:状态函数,热和功(注意规定符号)途径函数。

∆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态 。

2、热化学,Q V = ∆U - W = ∆U ,Q p = H 2 -H 1 = ∆H ,⇒ 盖斯定律。

3、∆ f H m 的定义,∆ r H m =∑Bν B ∆f H m (B)(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

4、熵(S )——混乱度的量度,热力学第三定律即S *( 0 K )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 r S m =∑Bν B S m (B) (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注意:单质S m (B,T )不为零,而∆ f H m ,∆ f G m 及(H +,aq )的人为规定值为零5、∆ r G m = ∑Bν B ∆ f G m (B) ,是T 的函数不在298.15K 时,∆ r G m = ∆ r H m - T ∆ r S m ,计算时注意S 的单位。

根据∆ r H m ,∆ r S m 的正负、温度的影响可分四种情况。

6、平衡概念, K p ,K c 有单位,K (除标准态)表达时应注意:平衡状态;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有关;纯固体、液体、溶剂参与时——————。

多重平衡规则。

7、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r G m = -RT ln K + RT ln Q ⇒ 反应商判据。

注意:K 与∆ r G m 时kJ 和J 。

8、化学平衡移动——吕·查德里原理,注意温度的影响和有关计算。

9、质量作用定律:v = k c A x c B y ,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不同,k 有单位与(x+y )级数有关。

10、了解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有效碰撞条件:活化分子、适当取向。

)、Arrhenius 公式k = A ⋅e -a E /RT ,ln 12k k = -a 2111E R T T ⎛⎫- ⎪⎝⎭ ⇒ E a ,A ⇒ T 3、k 3 。

第三章1、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系统误差(固定的、偏向性的)和偶然误差(正态分布)的区别及处理。

2、数据处理(d r ,CV ,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等概念),可疑数据的取舍(Q 法)。

3、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加减与小数点后有效位数相同,乘除与有效位数最少者相同)。

4、滴定分析法的基本要求(99.9%,快,能确定终点,稳定)。

标准溶液、基准物质、T ——滴定度的定义。

第四章1、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酸质子碱 十 质子, 共轭质子酸碱对,Θa K ⨯Θb K =θW K 2、 质子平衡式,原则是得与失质子相等。

如:NH 4HCO 3 水溶液系统中、参考组分为:NH 4+ ,HCO 3- ,H 2OH 2O + H 2OH 3O + + OH - NH 4+ + H 2OH 3O + + NH 3 HCO 3- + H 2OH 3O + + CO 32- HCO 3- + H 2O H 2CO 3 + OH -[NH 3] + [CO 32-] + [OH -] = [H 3O +] + [H 2CO 3]3、弱酸、弱碱的pH 有关计算,注意条件:a c ·θa K ≥20θW K ,,且a c /θa K ≥500,三种情况。

稀释定律:α与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α = 0c K b θ。

4、 多元弱酸(碱)溶液,Θ1a K / Θ2a K > 40时,近似一级处理(Θ1a K 很小)。

重点讨论了 H 2S ,2212]H [1035.1]S [+--⨯=。

5、两性物质,c 0 θ2a K >20θW K , c 0>20θ1a K , θθ21)(a a K K H c =+ ⇒ pH=1/2(p K a1θ + p K a2θ )。

6、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lg )(--=A c HA c HA pK pH a θ,选择pH 接近的pKa 或pKb ,1)(±=HA pK pH a θ7、分布系数,δi = c i / c 0 = F(H +)(给定弱酸(碱)), θδa HAK H c H c +=++)()(, θθδa a A K H c K +=+-)(8、酸碱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的pH 值计算,要求±0.1%范围,与起始浓度、K a K b 有关,滴定条件:K a ⋅c 0 ≥ 10-8 ,K a1/ K a2 ≥ 104有两个滴定突跃。

注:计算时注意体积变化。

9、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pH = p )(HIn K a θ士 1,指示剂的选择条件是变色范围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10、应用。

有关滴定分析计算。

第五章1、K sp 的表示与s 的换算。

(如A 2B 或AB 2 K SP = 4s 3)可以从热力学、实验求得。

2、溶度积原理——沉淀反应的反应商。

(1) 当Q > K sp 时,溶液过饱和;(2) 当Q =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溶解处于动态平衡;(3) 当Q < K sp 时,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

5、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 沉淀的溶解,(1)酸度,硫化物和氢氧化物,从平衡原理推导计算K = )S H ()MS (]H []S H ][M [2a sp 222K K =++, K sp (M(OH)n ) = [M n +][OH -]n ,注意起始和沉淀完全的pH 计算。

7、分步沉淀,沉淀转化与K sp 有关,注意:同一类型,不同类型。

8、 沉淀滴定法——银量法,注意滴定条件。

莫尔法——铬酸钾为指示剂,中、弱减性,AgNO 3标准溶液,适用Cl -,Br -。

佛尔哈德法——铁铵钒指示剂,酸性,硫氰酸钾(铵)标液。

法扬司法——有机吸附指示剂。

第六章:1、 氧化与还原和半反应与电对的概念。

原电池结构及符号。

2、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注意电极电势的介质、大小的意义等。

3、原电池的电动势与∆r G 的关系,∆r G m = -nFE ,非标态电动势,及电极有类似的公式。

4、 能斯特方程,E = E - Q nlg 0592.0,ϕ (Ox/Red) = ϕ (Ox/Red) - abOx d nF RT )()(Re ln ,讨论酸度和弱电解质。

总结:c OX ↓, ϕ↓,c Red ↓, ϕ↑,酸性对含氧物质影响明显。

5、ϕ ',引入活度系数 γ B 和副反应系数α B ,当c OX = c Red 或为1时,某强酸浓度下的电势值。

6、电极电势的应用,1)ϕ值越大,表明氧化态物质得电子能力越强,是强氧化剂。

ϕ值越低,表明还原态物质失电子能力越强,是强还原剂。

2)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是正极,电极电势低的是负极。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E>0,=0,<0。

7、E 与K ,E =n 0592.0lgK ,对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E =ϕ 氧 - ϕ 还。

8、E ' 与K ',E ' =n 0592.0lgK '.滴定分析条件,当n=1 时,lg K ' ≥ 6 或 E '(∆ϕ ') ≥ 0.4 (V) ;当n 1 ≠ n 2 时,即 lg K ' ≥ 3 (n 1+n 2)或 E '(∆ϕ ') ≥ 3(n 1+n 2 ) ⨯ 0.0592/n 1⋅ n 2 。

9、θsp K 或pH 值有关计算,设计原电池,E =ϕ (+)-ϕ (-)。

10、元素电势图及应用,当ϕ (右) > ϕ (左) 时,可发生歧化反应;计算ϕ (未知)。

11、化学计量点电势ϕsp = 212 21 1n n n n ++ϕϕ,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范围为:ϕ '2+ 3 ⨯ 0.0592/n 2 ~ ϕ '1 - 3 ⨯ 0.0592/n 1 或: ∆ϕ = ∆ϕ '- 3 ⨯ 0.0592 ⨯ 2121n n n n + 12、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极电势范围为:ϕ 'In ± n 0592.0 V 。

13、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1)重铬酸钾法,强酸条件,常温下进行,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基准试剂,稳定性很高,滴定速度较快等。

2)高锰酸钾法,优点是氧化能力强,可应用于直接、间接、返滴定等多种滴定分析,可对无机物、有机物进行滴定,本身为自身指示剂,缺点是稳定性差。

3)碘量法,在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可分为直接碘法与间接碘法。

有关滴定分析计算。

第七章:1、核外电子运动特性:波粒二象性,量子化,统计性。

2、 函数与量子数的概念(n、l、m、s i)取值和意义,主量子数n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决定核外电子的能量;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决定电子云的形状;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云的空间取向;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 i决定电子运动的自旋状态。

3、介绍了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s、p、d的形状和空间取向,Y2——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径向分布曲线上有n-l个峰值。

4、鲍林近似能级图,分7个能级组,能级交错。

5、核外电子排布原理,泡利(W. 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洪特规则补充。

6、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电子构型(或电子结构式),轨道排布式,原子实表示式,外层电子构型。

注意:能级交错,半充满和全充满(24Cr,Cu)。

297、元素周期系,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导致了区、族的划分。

8、原子性质周期性,从同一周期,同一族,和过渡区的有效核电荷的周期变化,导致了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原子半径(注意镧系收缩现象)的有规律变化。

(注意N半充满)9、离子键,稀有气体结构形成正、负离子以静电引力为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