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输血需求评估
一、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措施,仅在必要时使用。
二、是否输血最终由临床医师决定。
三、医师决定输血前,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1.各类贫血
2.急性大量失血。
3.各种外伤出血,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出血。
4.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大咯血。
5.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肠伤寒等所致的消化道大量出血。
6.妇产科疾病如月经量过多、宫外孕破裂、前置胎盘或分娩时的出血。
7.各种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鼻出血或其他脏器的大量出血。
8.炎症或肿瘤浸润血管壁所致突然大量出血。
9.内脏如脾、肝、肾等破裂时出血等。
10. 慢性贫血
11.骨髓造血异常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浸润、骨髓铅中毒或药物中毒、艾滋病等贫血一般较重,常需输血辅助治疗。
12.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关键是病因治疗,一般不采取输血替代治疗,除非有明确的
输血指征。
13.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自身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纠正贫血的有效方法是补充外源性Epo。
一般不需输血。
14.溶血:疟疾、败血症、DIC、某些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等。
15.其他因素
16.心功能、呼吸功能和组织氧合情况: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周围脉搏、肢体温度、呼吸困难程度、是否有心功能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尿量等。
17.临床查体:舌体、手掌心、睑结膜、甲床苍白程度。
18.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检测血常规、凝血因子水平等。
19.患者对失血和/或贫血耐受力的评估:年龄、一般状况、失血速度、贫血程度、心肺功能、造血功能、有无其他临床疾病等。
具体到各种疾病的输血可参照国家输血指南,选择适合的品种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