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在书中,孙玉胜明确表示,中国电视新闻目前还处在播报阶段, 没有进入评论时代。十年过去了,依我看,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 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高水平专业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匮乏。评论员和主持人在 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评论员通常具备相对独立和完全的话语 姿态,其主要任务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读性分析、价值判断或者 是形势预测。孙玉胜在书中坦言,《东方时空》培养了中国第一代 电视明星主持人,却没有产生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目前中国 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员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白岩松为代表的 媒体从业人员;二是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的学者教授专家; 三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研究员。 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还有一种另类的新闻评论员——观众。 观众可以通过在拨打直播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热线电话,也就是 我们平时所说的“CALL IN”的方式,来参与当天新闻话题的讨论, 发表各自的看法。这当然是跟台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热线电话观点的很大部分是不同政治立场的百姓的非理性的情感 宣泄。照搬照抄这种模式固然行不通,借鉴却未尝不可。
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新闻界学习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 恢复和发扬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新闻媒介逐渐摒弃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 的宣传模式,开始按新闻规律办事。 批评报道得以恢复和加强:读者工作 受到重视。 1980年刘少奇被平反。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事业
一、加强经济报道,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 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新闻 报道也随之发生转移。新闻媒体报道 推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报道了大城市 和大企业的改革措施,推进了经济改革。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 从这本书中可以更பைடு நூலகம்地解读中国电视新闻改革。
孙玉胜时任央视新闻中心主任,是一个有良知有理想的电视人。 以孙玉胜为代表的央视新闻团队有很多正确的新闻和电视理念 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而我们更为应该看重的是,书中对中国 电视新闻走势和发展的判断,在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后,能否与 实践相互印证。 在最后一章《检讨十年》中,孙玉胜用一整节的内容 讲述电视新闻评论究竟是内容还是形态的问题如何困扰着 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虽然书中最终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 但可以感觉到孙玉胜本人是倾向于把评论归入到内容而不是形态。 在成书之时,可以说央视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新闻评论节目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更接近调查性报道而非评论性质)。 而如今新闻频道已经开辟了这种完全意义上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其代表就是《新闻1+1》。
右图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关广梅现象的讨论; 经济日报展开,关于租赁姓“社” 还是姓“资”问题的讨论;
右图 关广梅
二、新闻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主自由”, 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新闻界对其进行了斗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三、新闻改革的起步及其经验教训 随着新闻数量的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 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界学习江泽民 和李瑞环对新闻界的讲话,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了新闻改革。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第三节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
——1992年至2002年的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邓小平南巡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加快和 深化了经济改革。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得到了普遍 重视;新闻界和海外的交往日益频繁。 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闻事业的全面繁荣 广告的复苏 晚报热 都市报热 右图 华西都市报 最早 使用都市报的名称
报业集团的出现
1996年,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我国第一家 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从此, 报业集团的组建就成为我国报业发展的一个 重要趋势,它标志着我国报业发展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报业集团成为舆论导向的主力军 报业集团成为报业经济的顶梁柱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评论性栏目 《东方时空》开播。它与20分钟的《早间新闻》 一起,构成了一个小时的新闻节目板块,中国人 开始第一次早晨起来看电视新闻。 1995年4月,中央电视台又在中午12点推出了 《新闻30分》,有意识组织系列跟踪报道, 抓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午间时段得到有效开发。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1997年在中国电视史上被称作“中国电视直播年”。 以重大新闻的电视直播为标志,中国电视的新闻 传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去年的第十一届“中国电视榜”,《新闻1+1》荣获“最佳时评节目”, 白岩松也凭借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荣获“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 《新闻1+1》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其如此受欢迎有两个 原因是最不容忽视的。 其一是选题的时效性和新闻性。《新闻1+1》的节目定位 是“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 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 展开评论分析。纵观《新闻1+1》的选题,基本上社会热点都包含在内, 而且范围及其广泛,仅以今年6、7两个月为例,其选题就涵盖国际 (奥巴马见达赖,故伎重演?!),体育(李娜:“娜”么不同!), 教育(作文:让“真话”在宽容中飞),军事(中国改建航母), 民生(城市“看海”,怨天还是尤人?)等各个方面。 其二在于主持人白岩松的魅力,其魅力集中表现在清晰而口语化的 表达和独特而深刻的评论角度。 孙玉胜认为对于电视新闻主持人, 魅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三位一体,“如果把三位一体的主持人 的魅力放在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发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是这个三角形 的两个底角。如果把主持人魅力看作是一辆汽车飞驶的前轮,发现能力 和表达能力就是支撑它并给与它动力支持的两个平衡的后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 以1992年为界,大约以十年为周期,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92年之前的10年 和之后的10年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新闻界揭露批判了“四人帮”的种种罪行 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拨乱反正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宣传报道。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 大解放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障碍,直接推动了 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