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9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9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探究一大气的组成考向1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的大气圈( )①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②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③与其他圈层之间没有联系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地球的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①正确;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很小,②错误;大气圈和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③错误;地球上的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④正确。

故选D项。

2.关于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物质原料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排除④。

考向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据此回答3~4题。

3.就全球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明显增加的大气成分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答案 C解析氧气和氮气含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A、B两项错误;受矿物燃烧和森林破坏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故C项正确;受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的影响,臭氧含量明显减少,D项错误。

4.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A.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C.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答案 A解析图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覆盖率越高,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城市绿地的作用是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故A项正确。

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考向1 对流层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对流运动显著③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④对流层厚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低纬地区对流层厚度厚,高纬地区对流层厚度薄,排除④。

6.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北京一年中对流层厚度最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 B解析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大气垂直对流运动为主的大气层。

夏季地面受热多,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因此对流层最厚。

考向2 平流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甲层的高度大约为12~5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甲层为平流层。

8.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答案 A解析甲层含有大量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考向3 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是平流层以上大气的统称。

据此回答9~10题。

9.神舟飞船在距离地球343千米的高空飞行时,位于大气( )A.对流层 B.平流层C.臭氧层 D.高层大气答案 D解析平流层顶部的高度大约为50~55千米,50~55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

10.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突然中断的是( )A.受对流层阴雨天气的影响B.受平流层臭氧空洞的影响C.电离层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D.大气污染严重答案 C解析太阳活动剧烈时,耀斑放出的大量带电粒子,会导致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中断,故C项正确。

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干洁空气组成示意图。

材料二图二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

(1)A________,B________。

(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________是光合作用原料,________和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________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4)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5)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

成果展示(1)氮气氧气(2)二氧化碳水汽杂质臭氧(3)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4)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5)波动上升呈正相关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一为纬度与海拔关联图。

材料二图二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读图一,一架飞机从A处水平飞行到B处,是从大气的_______层进入_______层;在A、B两处飞行时较平稳的是在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二中A、B两层天气复杂多变的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A、B两层中臭氧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层;近年来,臭氧含量变小,主要原因是什么?(3)读图二,描述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特点。

成果展示(1)对流层平流层 B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2)A 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B 人类排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森林生长状况不同,其制造氧气的能力不同。

森林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落叶林,南方地区主要为常绿林。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

据此回答1~2题。

1.该省最可能是( )A.广东 B.湖北 C.江苏 D.黑龙江答案 D解析天然氧气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

图中冬季氧气生产量为0,说明植物冬季落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图示省区应位于北方地区,故D项正确。

2.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水土流失C.气候变暖 D.围湖造田答案 A解析该省夏季氧气生产量降低,主要是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面积减小。

不合理砍伐造成的植被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故A项正确。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中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3~4题。

3.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答案 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臭氧含量是由50°S~60°S向两侧递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臭氧总量与大气CO2浓度无关。

4.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答案 B解析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地面辐射加强,与酸雨的形成没有关系,因平流层的臭氧减少,平流层吸取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从而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人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的高空勇敢地跳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7题。

5.关于大气垂直分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对流层 B.②—电离层C.③—平流层 D.④—臭氧层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中间层,④为电离层。

6.鲍姆加特纳起跳时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C.中间层 D.热层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的高空跳下,39千米主要位于②层,由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平流层,故B项正确。

7.鲍姆加特纳在降落过程中,气温(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降低再升高 D.先升高再降低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从39千米的平流层垂直跳下,主要经历平流层和对流层,结合图示温度变化可知,温度先降低再升高,故C项正确。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回答8~9题。

8.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C.电离层 D.高层大气答案 A解析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飞机位于对流层,故A项正确。

9.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答案 B解析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故B项正确。

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回答10~12题。

10.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答案 D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侧纵坐标表示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气压,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项错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项错误;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C项错误;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项正确。

11.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0°~10°N B.40°N~60°NC.70°N~90°N D.60°N~80°N答案 B解析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底部40°N~60°N处气温最高,B 项正确。

12.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运动C.地面状况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答案 D解析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的越快,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2分)13.下表示意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24分)(1)(6分)(2)判断大气成分及主要作用。

(12分)(3)答案(1)水汽杂质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见下表。

碳能力减弱;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解析第(1)题,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水汽和杂质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条件。

第(2)题,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