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人物点评

论语人物点评

《论语》中的人物点评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lei2;xie4)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我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曾被关押,但却是无辜的。

”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历史上有公冶长的故事,是说公冶长因为懂鸟说话,有一次鸟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头羊,你吃肉,我吃肠。

”结果公冶长忘记了给鸟出肠,而把羊都吃了,鸟没东西可吃,就想害他。

后来又对公冶长说南山有只羊,公冶长跑去,没有羊,只有一具尸体,于是有口难辩,坐了牢。

这仅仅是个传说故事,究竟公冶长为什么被关在牢里就不知道了。

孔子认为公冶长坐牢,不是罪有应得,因此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管理者对下属在以前工作中的经历,也要有宽大的胸怀来看,当时下属可能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而获罪,不了解客观原因,就对下属定性,不是好办法。

如果你觉得下属,品质很好,能力也很强,就要用手段笼络,别让到手的人才飞了。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南容,说:“他在国家清明时不被废弃,在国家无道时能免于刑戮”,于是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孔子对南容的评价,也是他认为的正道。

邦有道,肯用贤人,就出来贡献;否则就修养,闲适。

这就提醒老板们,如果管理的方法是无道的,那么好人才也将离开,或者觉得这份工作的薪水还不错,就出工不出力。

因在管理混乱的公司里面,非常容易被灭掉,还不如隐藏比较好。

但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是无道的,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是有道的呢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对管理的认识,对行业的看法不同,结论也不同。

有道和无道,归结成了企业的文化。

管理者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适合自己,适合就留下来,做贡献,别被“废弃”,不适合,就赶快躲开,惹不起还躲不起吗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译文] 孔子谈到宓子贱,说:“君子就象他这样的人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样的德行从那里汲取呢”据记载宓子管理单父以前,和他的老板争取到相当的权力,于是:“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管理者如果有真本事,就要象宓子贱一样,为自己争取到相当的权利,否则自己的主张可能贯彻不下去,然后错误还是自己的,何必呢没有相当的权力,宁可不做那个职位。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我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你是器皿。

”子贡说:“我是什么器皿呢”孔子说:“盛祭祀用品的瑚琏。

”听到老师评价别的优秀学生,子贡也奈不住了,要老师也给自己一个鉴定。

于是孔子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他是器皿,什么器皿呢瑚琏。

前面孔子已经说过了,“君子不器”,而这里却说子贡是器皿,不是看低了子贡吗不是。

孔子的君子表示是很高的,他自嘲说自己都达不到。

瑚琏是祭祀才用到的器皿,非常贵重,已经是对子贡很高的评价了。

在史记中有记载子贡的事迹,“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这就是这个不经常使用的瑚琏的厉害!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以利口巧辞见长的,连孔子都常黜其辩,可见厉害。

作为管理者要向君子的方向修炼,成为通才,不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方面,但如果没有机会成为通才,还是首先成为某方面的专家,瑚琏不也是个好的选择吗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译文] 有人说:“冉雍仁而没有口才。

”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呢用快捷的口才来对付他人,常常为人憎恶,不能了解他的仁,要口才做什么呢”孔子对重视口才,有严厉的反驳。

他认为只用口才,而不用仁德的人,只能被别人认为是“耍嘴皮子工夫”,并很容易得罪人,被别人憎恶,因此说冉雍要口才做什么呢企业中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口才好,固然很好,但好口才是要长时间修炼的。

一旦有了好口才以后,很多人就很得意,“你看我多能说”,而不回反省自己的说的,都是“妇孺皆知”的东西。

有一项好本领,不能拿出来炫耀,是很痛苦的事情。

所以与其花时间训练好的口才,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有仁德上。

你为人很好,别人就会感化和认同,要口才做什么呢[管理译文]对管理者用口才好坏来评价,是荒谬的举动,花是要看重仁德。

如果仁德好了,要好口才做什么呢6、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出去当官,他说:“我还是没有很大的信心。

”孔子很高兴。

孔子难道看错人了,怎么认为漆雕开可以出徒了,而漆雕开却否认呢当上司派给你任务时,尤其是要任命你当某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时,不妨谦虚一点,说自己的能力恐怕还不够。

老板可能认为你是谦虚,而更家信任你。

但也可能认为你没有信心,所以用什么方法来回应就要看是什么老板了。

如果让你任职,你就去任职了。

万一出了错,老板怎么帮你挽回呢是他派你下去的呀,错误是他犯的,是他看错了你的。

所以老板直接派下面的人职务是不恰当的,老板没有了退路。

而是要让下面的人自己争取,自己申请,老板表示怀疑,让员工自己来证明自己够能力。

这样如果出了问题,老板只是被员工“蒙蔽”了,还有比较大的挽回余地。

我相信漆雕开过了几天,想清楚了以后,就直接找孔子,让他推荐个好职务,对两个人不是都好吗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 孔子说:“大道施行不了,就乘着木排飘洋过海,随从我的人大概是由吧!”子路听到了就很高兴。

孔子又说:“由这个人比我勇猛,别的方面还要修炼。

”由有很多优点,其中的勇猛,讲义气更是第一的,所以孔子说“好勇过我”。

当老板表扬时,他一般不会当面表扬你的,万一你乘机提出加薪,老板怎么办呢所以一般都是私下里表扬。

做下属的知道就可以了,表现过于高兴,老板可能认为你还不够成熟,又要找机会打击你。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

”又问。

孔子说:“由呀,千乘兵车的国家,能让他处理军务,我不知道他是否仁”又问:“求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呀,百乘兵车的家族,可以让他做总管,我不知道他是否仁。

”又问:“公西赤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赤这个人,穿着礼服站在朝堂上,能让他与来宾交谈,我不知道他是否仁。

”三个优秀弟子,孔子都有不同的评价,但都距最高的标准有差距。

管理者也要很清楚地了解下属的特点,谁的社交能力强,谁的沟通能力强,谁的执行能力强,这样才好使用。

千万不要求全责备于一人,会很痛苦,而不可得。

就连子贡这样的人,都没有达到“不器”的境界,而只是个湖莲而已。

你手下的人可能只是茶杯、马桶而已了。

把手上的人的特点了解清楚,想好如何来用他们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问子贡说:“你认为你和颜回谁强一些”子贡说:“我那里敢和颜回比他是闻一知十,我只是闻一知二而已。

”孔子说:“不如呀,我和你都不如。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现在他也说“我和你都不如。

”那他为什么还要问子贡呢这不是明知道故问吗老板这样问,自有他的道理,可能是看看子贡对自己的看法,可能了解一下群众对颜回的评价,可能是侧面了解一下颜回的缺点,都有可能。

而子贡如何来回答,就显示了他的“功夫”。

从回答上,我们看到他很聪明,知道孔子很欣赏颜回,于是也直接回答不如,而且把自己的放得很低,来突出颜回的厉害,和孔子对颜回教育的得法。

得到了孔子的欣赏。

下次如果老板让你评价人物时,也要揣摩一下老板的想法,才不会出岔子。

10、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於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做画,我能把你怎么办呢”孔子说:“我以前对人是听他的承诺,就相信了;现在我听到承诺,还要看行为。

就是因为宰予而改变的。

”白天本来是工作时间,而宰予不努力读书或工作,而是在睡觉。

于是引发了孔子的评论。

工作中,老板对员工看走眼,是经常的事情。

不能相信对方的言论,更要看对方在工作中的表现。

表现比言语刚重要。

11、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到刚强的人。

”有人说:“申枨就是。

”孔子说:“枨的欲望很强,怎么是刚强呢”这就是成语“无欲则刚”的由来。

企业中怎么看待刚呢员工要不要刚呢如果员工都无欲,对企业无所求,那就一定很刚,老板怎么管理员工呢做为老板,他想员工很明确地告诉他,要什么。

这样他才可以针对不同员工的需求,给出不同的管理方法。

如果员工让老板猜,老板会很头疼,也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你可以想想一个不要什么高工资,不要什么好发展,不好什么好工作环境的员工吗这不是员工,是想来企业学会了就走的人,或者是商业间谍。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不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管理者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做起。

不要好高务远,否则可能走弯路。

这里子贡就说自己已经修炼到一定的水平,但孔子给予了否认。

还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把握。

如果不是很清楚,可以找同学或朋友去验证法,而不是找老板。

找老板直接去验证自己的能力,老板可能以为你要有所求,得到的可能是否定的回答。

何必呢老板是不希望下面的人。

说出自己的优点的,如果下属说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可能认为下属是骄傲了,于是打击一下也是难免的。

而向下面的自谦的说法,可以让老板更开心。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夫子的学问,我们有机会听到;夫子谈性和天道,我们就没有机会听到了。

”子贡自谦自己的水平比较低,没有听到孔子谈论天道。

但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算是和老师关系好,自己学问又好,能力又强的一个,他没有听到,谁能听到呢所以这是他在自谦。

上司确实比下属强时,下属说一些言过其实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也反映了子贡的特点“善言辞。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有所闻,而未能实行时,惟恐又有所闻。

相比子贡的善言辞,子路就有点太老实了。

做不到学到的,就不学新的。

给员工的训练也是这样,一个没有学会,没有融合到日常工作当中,就不开下一个,这样才真正有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