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三环六步”流程在语文课堂的有效运用

浅谈“三环六步”流程在语文课堂的有效运用

浅谈“三环六步”流程在语文课堂的有效运用
马安镇石塔河中心小学陈荣明
“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流程是郧西县教育局打造“自主教育内涵发展模式”中对自主课堂流程做出的要求。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以
传播知识为手段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

面对新的形势,想想这几年郧西
对高效课堂的尝试,马安镇中心学校以镇中学为龙头,根据叶圣陶先生的“三
段式”以及于永正老师的“三个阶段六个环节”教学法,到杜郎口取经,结合
小学结合教学课堂实际,总结出一套“高效、自主、互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模式——“三环节六步”教学流程。

这套流程有效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落实“三环节”,衔接“六步骤”
自马安全镇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坚持“学案导学、三环六步、分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等老套教育教学方法,转变了学
生学习的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
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的展示—
解决问题、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提高学习效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在
展示课上要想学生有精彩的展示.
环节一:指导自学(约10分钟)
第一步:出示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确立并出示教学目标(如用投影仪,小黑板,也可以直接口述).
第二步:检查预习作业.为了节约课内时间,小预备时科代表或小组长提示要求各位同学出示“预习作业”并展开到该查的内容待查.一般采取小组轮流交换检查(1→2→3→4→5←6→1),小组长下位交换检查,其余学生不动,检查只查是否完成,不做按要求扣分,同时检查书写是否工整,不查对错,最后由小
组长汇总,说明扣分原因并将小组所得分数填入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根据小组得分情况,落实扣分原因,督促管理到位.教师在小组互查互评(或自查自评)时应走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为展示交流作好铺垫.
环节二:展示交流(约20分钟)
第三步:展示预习成果.学生用15分钟左右时间展示预习成果(要充分利用黑板).展示内容为预习作业.可不同组同号同学展示相同内容,或不同组同号
同学展示不同内容,也可以整个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展示相同的内容,或不
同小组展示不同内容;展示的形式有:板演、讲解、点评、质疑、辩论、竞赛、抢答等.如果用板演的形式展示预习内容,小组中没有上黑板板演的同学应对预
习作业进行互批互助、合作学习、达成共识.板演的问题,一般由板演学生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组内其他同学应关注并可帮助本组展示的同学,若本组内
解决不了问题,其他小组同学再作补充点评,与此同时,老师适时点拨、归纳,最后教师对小组的整体展示情况再予以评价,并及时将得分记入评价表.板演的问题,也可直接批改.字写得不好扣0.5分—1分,错误适当扣分.教师要走下
讲台,巡视到每个学生,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出现的错误要引导学
生自己更正.
第四步:变式训练巩固.变式训练一般为15分钟左右.一般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组内对调批改,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可轮流发言,可一个人主讲,可结对互帮,(如1组6人,可1号与6号,
2号与5号,3号与4号互帮学习).学科组长要管理组织好本组的合作学习,要整合全组不同意见,准备在全班进行第二次展示交流,也可安排组内其他同学在全班内交流.教师同样要对学生展示情况作出评价,并及时将得分记入评价表.
环节三:总结反馈(约10分钟)
第五步:教学目标检测.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随堂检测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核心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检测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快速完成后,教师抽批、公布答案或学生回答,组内交换互批或自批,达成共识.若发现有共误,应及时纠错,简要讲评,并及时统计各组得分,将得分记入评价表.
第六步:归纳总结反馈.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要作总结.一般可就如下问题进行小结: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②还有什么疑问?③有无不同观点?④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给予加分,并统计各组总分,对得分较高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最后由教师布置作业并作预习指导(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时间)。

二、重视“三落实”,细化“九环节”
1.落实“课前预习”。

以前,我们的课前预习很大程度停留在让学生看看书的层次上,没有具体的问题和要求;课堂上,好的老师稍微检查一下,不在意的老师干脆从零起步。

这造成预习的表面化、虚化,以致很多学生不把预习当作正式的作业来对待。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知识状况确定预习方案,打印导学案发给学生,并从两个方面予以落实。

①设计预习:课前,各教研组都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或者是具体的问题和表格,或者是具体的练习,学生按照设计一步一步地进行预习。

这样的设计让预习具体化、明确化,学生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并且做得非常认真,为课堂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②运用预习:课堂上,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和预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课堂开始,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展示尝试做的习题、思考的问题。

新授环节,不断涉及、联系预习,循着预习的思路进行新课教学,真正把课前学习和课内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和预习的作用。

2.落实“生生合作”。

针对班级情况,教师组织好两种形式的合作。

①同桌合作。

每提出一个问题,不急于找优秀学生回答,很多时候先让学生都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都进行思考、尝试。

有了一部分举手的以后,先让同桌间交流一下或者互相教一教、查一查、说一说,再找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

这个过程很好的让学生互相激励、帮助,促进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优等生动起来。

②大组合作。

教学时,组织四—六人小组的学习过于零散、复杂,不易于操作和面向全体,因此我们在用好小组合作的同时(小组探究),把班级分成四个或六个大组,上课时经常组织大组的捆绑式比赛、展示。

捆绑的内容方面,确定了四个方面:上课秩序、习惯情况;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情况;作业、预习、学习效果情况;当堂检测情况。

在捆绑式竞争运用过程中,注意了
四方面问题:一是公平公正:经常把平等竞争的机会给四个组,在评价时做到
公平公正。

二是及时评价:每次比赛结束,老师都及时公布比赛结果,不断刺
激学生、激励学生。

三是注重鼓励:捆绑式竞争以加分鼓励为主。

谁给小组增
光添彩,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感受到自豪。

四是及时总结:一节课结束,教
师都总结这堂课的结果,以具体可感的展示形式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表扬自己。

实践证明,这种机制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好的发挥了班级骨干力量
督促、引领的作用,解决了部分学生懒散、参与课堂不积极的状况,更好地激
发了优秀学生的展示欲望。

3.落实“当堂检测”。

①“三个标准”确定检测题目。

教师在备课时,认
真研读教材,依据教学预设精心研究确定课堂检测题目,确保当堂检测题目的
质量。

主要标准有三个。

一是精。

检测一般从《练习册》或《长江作业》中选
取有代表性的少量题目,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间。

二是准。

题目紧密切合教学重点难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测试,实现教学任务的当堂完成。

三是适中。


题难易掌握适度,既贴近当堂学习内容,又实现适度扩展。

②“三个意识”确
保检测时间。

针对以往教学拖堂或者经常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在教学时,
教师要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做到清晰准确、切合学生实际,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围绕教学目标,减少横生枝节的过程,尽量做到不枝不蔓。

二是精讲意识。

教师彻底摒弃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做到该讲的讲该问的问,不该讲不该问的一律不
讲不问。

三是主体意识。

教学进程讲求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必须有全体
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
动性,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③“三个细节”落实检测效果。

一是实现当
堂批阅。

教师改革以往“学生课上做--教师课后批”的模式,吸收学生做批阅
的主体。

采用教师批阅与学生自我批阅、同桌互阅、小组长批阅有机结合的批
阅办法,充分利用学生,争取批阅时间最小化。

另外,利用学生学习水平不同
的特点,实行走动批阅。

学生做题时,教师走在学生中间,随时批阅先完成检
测的学生。

二是注重当堂总结。

批阅结束,教师及时总结检测情况,及时表扬
优等生、鼓励后进生。

并趁热打铁,针对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点拨指导。

三是跟进后进辅导。

当堂检测,对于接受速度较慢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一种
考验和挑战。

课堂上,教师经常走到困难生身边,问一问、查一查、再讲一讲,给困难生以心理的鼓励和学习的指点;检测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为困
难生达标减少难度;课余时间,把困难生叫到身边,针对检测的具体情况耐心
细致地给予辅导。

这三个教学细节的细化和落实,引领教师的教学逐步走向规范、科学、艺术,引领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共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