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控实验三

自控实验三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基础实验名称: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周兴学号:03011127实验室:418 实验组别:XX同组人员:张亚丽实验时间:2013年10月30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线路图 (4)五.实验步骤 (4)六.报告要求 (5)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5)八.思考与回答 (11)九.实验总结 (17)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2)学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设备1. 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 PC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采接卡接口线。

三.实验原理(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经过简化、并抽象成数学形式。

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

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纯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

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纯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

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

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装置,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也有实际物理装置——电机,替代各种实际物理装置。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

闭环控制可以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两个演示实例说明这一点。

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校正、极点配置),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算法K。

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的统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

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

本实验可以认为是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四.实验线路图五.实验步骤(1)如图接线,将线路接成开环形式,即比较器端100KΩ电阻接地。

将调节器47KΩ电位器(接上面两个孔)左旋到底归零,再右旋1圈。

经仔细检查后上电。

(2)调电位器输入RP2,用实验仪上的数字电压表检测,确保输出电压为2V。

注意:极性开关向下,阶跃按键取按下状态。

(3)按开环表格改变47KΩ圈数,并每次要调输入电位器RP2,在确保空载2V的条件下,再加上1KΩ的电阻扰动负载,测此不同Kp时带负载电压表读数,填表。

(4)正确判断并实现反馈!(课堂选择性提问)再闭环,即加法跳线接输出点,要调给定输入电位器RP2,使空载输出电压为2V。

(5)按闭环表格改变47KΩ圈数,并每次要调电位器RP2,在确保空载2V的条件下,加上1KΩ的电阻扰动负载,测此各次电压表读数,填表。

要注意8圈时数字表的现象。

并用理论证明。

(6)将第二个比例环节换成积分:取R=100K;C=10μF,在2V时加载,测输出电压值。

表格:六.报告要求(1)用文字叙说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的方法。

(2)说明实验步骤(1)至(6)的意义。

(3)画出本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指出对应元件。

(4)本实验最重要的器件是哪个?意义是什么?(5)用稳定判据说明实验步骤(6)电压表读数的原因。

(6)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说明开环与闭环控制效果。

(7)用表格数据说明开环增益与稳态误差的关系。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比例环节换成积分调节器:即第二运放的10K改为100K;47K可变电阻改为10μF电容,调电位器RP2,确保空载输出为2.00V时再加载,测输出电压值U = 1.99V。

(1)用文字叙说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的方法。

答:实现闭环负反馈,就是让输入和扰动下输出的变化量相互抵消,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

实现反馈有如下四种方案:1. 加减2. 正电压3. 增电压(变化量)4. 先闭环考察误差e,然后再作调整对于反馈系统,都是按照偏差控制的系统,偏差就是指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因此,正确的方案是增电压方法,就是考虑变化量的关系的方法。

增电压的方法,是将电压的变化量作为参考量。

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变化量的关系,来判断反馈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确保实现负反馈,即实现了通过反馈和输入偏差的抵消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

(2)说明实验步骤(1)至(6)的意义。

答:第一步:接线,首先是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图将各个原件连接成模块,然后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

第一步连接之后,将线路接成开环形式,即第一个环节的比较器接反馈的100KΩ电阻接地,为下一步的开环实验作出准备。

在第一步接线中,接入的是可变电阻470KΩ是用来调整开环增益的,为后面步骤中测量不同增益下稳态误差的变化。

打开15伏的直流电源开关,用于系统供电。

弹起“不锁零”红色按键,这是因为实验中需要使用电容,“锁零”使得电容不起作用,因此应该放到“不锁零”上。

第二步:按下“阶跃按键”键,这一动作是给系统一个阶跃输入,本实验主要考察电压控制,即系统在直流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输出。

调“负输出”端电位器RP2,使“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的电压为2.00V,这是作为系统的空载输出。

当无法调节到2.00V时,应仔细检查系统连接。

主要可能出错的原因大致如下:运放前后的电阻阻值接入错误,使得前级输出电压放大倍数过高,直接导致后面环节运放饱和。

接入的电容出现错误,或者是电容损坏,导致电路没有放大能力。

除此,还有可能是元器件本身就已经被损坏。

第三步:按表格调好可变电阻47KΩ的圈数,再调给定电位器RP2,在确保空载输出为2.00V的前提下,再加上1KΩ的扰动负载,2圈、4圈、8圈依次检测,这一步主要是测量开环状态下,添加负载扰动前后的输出变化,观察系统对扰动的调整情况。

从测量数据看,输出电压随扰动变化很大,一个好的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扰动能力,即在扰动情况下的输出变化很小,理想的系统在扰动下输出不发生变化,通过这一步骤,也能说明开环系统不是一个好的系统。

第四步:将系统改接成为闭环反馈系统,在闭环反馈的情况下,进行后面的实验,观察闭环反馈调节起到的作用。

第五步:按表格调好可变电阻47KΩ的圈数,再调给定电位器RP2,在确保空载输出为2.00V的前提下,再加上1KΩ的扰动负载,2圈、4圈、8圈依次检测,通过以上调整和测量,验证了在闭环反馈的作用下,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变强。

第六步:将比例环节换成积分调节器:即第二运放的10KΩ改为100KΩ;47KΩ可变电阻改为10μF电容,调电位器RP2,确保空载输出为2.00V时再加载,测输出电压值。

这一步是实验观察积分调节器的调节性能,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积分调节器的性能明显比比例调节器好,输出更加稳定。

(3)画出本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指出对应元件。

答:系统:被控对象:调节环节:当换成积分调节器时,调节环节是10μF的电容。

扰动:扰动是负载R L反馈:由于本系统中全部是电信号,因此没有用到传感器,反馈是一根导线。

设定电压:(4)本实验最重要的器件是哪个?意义是什么?答:我认为本实验最重要的器件是调节环节的器件。

在前面两个小实验中,开环和闭环下的调节环节都是47K的可变电阻,因此,在前两个小实验中47K 可变电阻是实验中最重要的器件。

在第三个小实验中,调节环节变成了积分调节器,因此10μF的电容式实验中最重要的器件。

调节环节在系统中起到了调节增益的作用,通过调节环节的作用,系统的放大倍数在改变。

调节器本身就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调节器,只有反馈环节,系统将无法达到控制调节的目的,系统在反馈之后主要依赖于调节器对变化量的调节,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因此调节器这部分是最重要的。

而且,调节器也是控制的主要体现方面。

(5) 用稳定判据说明实验步骤(6)电压表读数的原因。

答:对于惯性环节,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是:212()11R R KG s R Cs Ts =-=-++ 所以,每一个模块的传递函数如下: 比例环节:1()G s K =- 惯性环节:22()0.21G s s =-+31()0.0941G s s =-+4 2.55()0.0511G s s =-+反馈环节:()1H s = 所以,系统的传递函数:12341234()()()()()1()()()()()G s G s G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将上面的各个模块的传递函数代入,化简后得到下面的系统传递函数:325.1()0.00095880.0337940.3451 5.1KG s s s s k=++++根据劳斯判据,S 3 0.0009588 0.345 S 2 0.033794 1+5.1K S 1 0.345-0.0283719(1+5.1K ) S 0 0.345如果系统稳定,那么第一列都是正数,因此,求出K 的范围:2.19K <所以,求出R 2的取值范围:222R K <Ω5.15.1 2.1911.17p p K KK =<⨯=满足以上条件时,系统才能够稳定。

当旋转8圈时,Kp 的值超过的稳定的范围,因此系统的传递函数出现了虚轴右半边的极点,因此系统不稳定,但由于运放有饱和电压,因此,输出并不会趋于无穷大,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振荡。

(6) 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说明开环与闭环控制效果。

答:开环控制下,由于不对扰动进行调整,因此控制效果很差,仅仅靠运放稳压调节是不能够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因此,在空载和负载下输出值有很大的变化。

闭环控制下,系统通过反馈,能够将扰动带来的变化量减小甚至理想情况下消除,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闭环反馈情况下系统输出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积分调节器的作用下,系统输出稳定性很高。

但闭环控制也有缺陷,就是开环增益受到限制,开环增益不能够无限大,当开环增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产生振荡。

(7) 用表格数据说明开环增益与稳态误差的关系。

开环增益越大,稳态误差越小,但开环增益达到一定大小后,系统就会产生振荡。

从理论上分析,对于本实验的系统, 0型系统,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开环增益的关系如下:1ss Ae K=+由此可见,对于0型系统,在A 为定制的情况下,开环增益越大,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系统稳态误差就越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