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单篇文言文阅读主题1 人物传记一、[2020唐山路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

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

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

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

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

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

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①,虽在暗室②,未尝怠也。

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③之,卒不知何许人也。

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④,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

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⑤,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

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其义行多如此。

(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节)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

④佣赁:受雇为人做工。

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遍治.郑氏治:(2)妻子..困乏妻子:(3)生徒为市.宅市:(4)卒.不知何许人也卒: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

(2分)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4分)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①审:确实。

②功曹:官名。

③岂:大概,或许。

④圹(kuànɡ):墓穴。

⑤窆(biǎn):落葬下棺。

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着重号词语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2)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3.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以范式的口吻简要概述。

(3分)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5分)旦①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

天禧初,进位太保②,复加太尉兼侍中,五日一赴起居,入中书,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入预参决。

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帝重违其意,止加封邑。

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其后不至宰相惟李及、凌策二人,亦为名臣。

旦复求避位,帝睹其形瘁,悯然许之。

旦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③粥赐之。

旦与杨亿素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

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④,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表上,真宗叹之。

旦薨,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节) ①旦:王旦,字子明,北宋名臣。

②太保:官职名。

后文的“太尉”“侍中”“宰相”均为官职名。

③薯蓣(yù):山药。

④泰侈:骄奢过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辄.引咎不辨辄:(2)悯然许.之许:(3)帝手.自和药手:(4)延.至卧内延: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人有谤之.者②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B.①帝重违其.意②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C.①亦为.名臣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D.①旦与.杨亿素厚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2)表上,真宗叹之。

4.品析选文中加线的句子,体会文中王旦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2分)5.如果宋真宗亲自为逝去的王旦撰写祭文,请结合选文说说他会从哪几个方面来表彰王旦。

(2分)主题2 读书学习一、[2020廊坊安次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读书治学为学之功①不在日用之外,检②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③,穷理④则读书讲义。

至近⑤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⑥,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⑦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⑧然者上也悠悠⑨然者次也;懵懵⑩然者,又其次也。

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

惟悠悠者最为害于道,一曝十寒,以至皓首没世,亦犹夫人而已。

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其奋然用力也。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

”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

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

故初学者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选自《庭训格言》,有删节)①功:功效。

②检:自我约束。

③事亲敬长:侍奉父母,尊敬长辈。

④穷理:探究道理。

⑤近:切近。

⑥切:重要。

⑦蹉过:错过,错失。

⑧汲汲:急切的样子。

⑨悠悠:悠闲自在。

⑩懵懵:无知的样子。

○11皓首没世: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

○12汤:商汤。

○13冀:希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检身则谨言慎行.行:(2)至.近至易至:(3)亦未必能有益.也益:(4)盖.深悯学者之悠悠盖: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2)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4.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强调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5.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初学者怎样才能使所学技艺精湛。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3分)诸生问朱子读书之法。

朱子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生曰:“请问循序渐进之说。

”朱子曰:“以二书①言之,则先《论》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紊也。

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

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②。

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③之患矣。

是不惟读书之法,实乃操心之要,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

”生曰:“其熟读精思何也?”朱子曰:“《论语》每章,不过数句,易以成诵。

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④之中以须其浃洽⑤可也。

《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有删节)①二书:《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

②彼:指示代词,那个内容。

③躐(liè):超过,逾越。

④燕闲静一:安闲宁静,专一不变。

⑤浃(jiā)洽:融会贯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通.一书而后及一书通:(2)字求.其训求:(3)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患:(4)虽若不可涯.者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三处)(2分)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2)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朱子的读书方法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5分)四位老弟足下: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①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②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③牧豕④,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①馆:这里指学堂。

②家塾:家中的学堂。

③负薪:背柴。

④牧豕:放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观四弟来信甚.详甚:(2)然出外从.师从:(3)苟.不能发奋自立苟:(4)亦.可读书亦: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何.意也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C.且.苟能发奋自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D.即清净之.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选文中四弟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5.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主题3 品德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