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
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讨:__________(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匿: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
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
②除:被授予官职。
③白母:禀告母亲。
④在言路:指当谏官。
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
⑥触忤:触怒(皇帝)。
⑦主上:皇帝。
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四)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①之乘,使驺子②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
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乘:__________(2)尽释.车而走释:__________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五)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
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为刘备中郎将。
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
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
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
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
⑤许、父:许由和巢父。
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
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
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
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候:__________(2)伐.雷鼓伐: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六)太宗①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数:__________(2)必轻.吾国轻: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七)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