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篇一:你知道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么
你知道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么?
合同管理
包括供应商分类(supplierclassification)、合同起草(contractcreationg)、合同谈判(contractnegotiation)和合同执行(contractcomplianceandexecution)。

我们先来说说供应商分类(supplierclassification)有时候供应商很多,但不一定每一个都应签订合同。

这是因为签合同费时费力,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所以公司一般与公司作用重要的供应商签订合同。

即有合同主导双方关系,是衡量供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类供应商要么采购金额大,要么有关键技术,要么竞争对手少。

从采购金额上讲,帕累托原则是一个很好的尺度:20%的供应商往往占掉80%左右的采购额,那么这20%的供应商就是签合
同的对象。

下来我们谈谈合同草拟的具体过程
合同起草(contractcreation)公司大了,管理供应商的人多,一定要有标准的合同文本。

但供应商那么多,情况各异,所以标准文本不能定得太死,要有个浮动范围。

可由专人收集以前合同谈判中的例外,以及主要负责人、律师的意见,规定哪些条款变动可以接受,哪些可以谈判,哪些则绝对不能变动。

在标准文本的基础上,供应商管理经理可加入与特定供应商有关的内容,这样就产生合同的初版。

要注意的是,做为采购方,应尽量用本公司的合同文本。

有些供应商会推荐自己的“标准文本”。

用本公司的文本,起点就高,就顺着自己公司的思路。

合同谈判(contractnegotiation)合同谈判其实是两
部分:对内征得内部意见一致,对外说服供应商。

这两部分交替进行,很容易旷日持久。

几个做法可帮助合同谈判顺利进行:(1)单页战略总结
(singlepagestrategy)来帮助内部人员达成共识。

合同很大,但真正要想达到的目标就那么几个。

绝大多数内部人员所关心的也就是那几个目标。

这些人很忙,不会有时间去读整个合同。

所以可把合同的关键点总结在一页纸上,同时附上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例如规模、采购额、采购产品、与本公司的产品的关系、现有合同状况、当前最大的问题等),有助于尽快达成内部共识。

这个总结主要用于通过合同初稿。

(2)谈判总结(negotiaitonsummary)。

谈判过程往返很多,变化频频。

可维持一个文件,分栏、逐点说明我方立场、供应商立场、双方是否达成共识等,并标明时间。

这份文件有助于和上级主管层的沟通。

因为他们需要知道更详细的内容,以供拍板决策;也可约束供应商,防止他们对已达成共识的内容反悔。

(3)升级渠道(escalationchannel/process)。

这是为防止内部决策者不及时做出决策或提出反馈意见。

有些合同可能牵扯到产品设计、销售、客户服务、供应管理、律师等多个部门。

每一个部门的头都得点头。

而这些人都是忙人,不一定会及时审阅。

升级渠道可详细规定各级主管在多少时间内应作出决策,不然的话应升级到上一级。

这样,期望明确,内部客户就会更配合。

最后我们来谈谈合同的执行(contractcomplianceandexecution)合同签署完成,这并不意味着合同就自动生效或开始执行。

这是因为往往并不是供应商拒绝执行,而是采购方忽略有些条款。

例如VolumeRebate,一般是根据对供应商的每年采购额来提成,有时候采购量超过下限但采购方没有去收。

年复一年的降价也是如此。

有时候到了降价时间但采购方的订单上还是老价钱。

这主要原因是采购方缺乏自动的合同管理系统,所以错过一些大的合同里程碑。

再就是双方的理解不一样。

例如年复一年的降价定在3月1日生效,供应商的理
解是从3月1日起新收到的订单用新价,采购方的理解是3月1日以后收到的产品都用新价。

如果一个产品的供货周期是6星期的话,这争议就是一个半月的采购量。

这些都得在合同中具体说明。

对内部来说,确保内部客户使用合同供应商也是合同执行的重要一环。

情况往往是,你签订了合同,工程设计部门却在用没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办公室耗材部仍在随便从别的供应商采购。

缺乏自动的合同管理系统是一个原因,因为内部客户不一定知道哪些供应商是合同供应商。

合同供应商的绩效表现是另一个原因:表现不理想,内部客户不愿意用。

这些都得供应管理部门去解决。

篇二:浅谈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洛南县政府采购中心郝志雄
政府采购合同是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文件,采购合同不仅是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体现,也是政府采购结果的最终见证,还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联系标中和标后两个阶段工作的纽带,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既有利于巩固招标采购成果,也有利于实现政府采购的目的。

因此,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一、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影响政府采购效率
政府采购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采购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在采购阶段,采购人或其他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确定中标供应商,也就是合同的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后,采购人和供应商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存在着“重采
购阶段、轻合同履行”的情况。

中标供应商确定之后,对于如何依法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如何依法监督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以及如何处理合同争议等问题不够彻底重视。

此外,由于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个别人员对政府采购合
同的性质、监管职能等基本问题也产生一些误解,出现一些误区。

即:片面地认为合同履行就是普通的民事经济行为,不一定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2、签定采购合同不够及时,缓慢实施政府采购项目
《政府采购法》第46条明确规定,采购人与中标、成
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
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但个别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出现采购人与供应商未按规定时间签定政府采购合同,影响了政府采购员项目的实施进度。

据实地调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一是采购人对采购结果不够满意.二是供应商不能履约.三是发生供应商质疑、投诉。

对于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政府采购法》只原则
规定了当事人应承担法律责任,但就如何区别不同情况,适
用何种法律如何处理却没有具体明文的规定。

3、所签合同与文件不一致,导致政府采购不完整
政府采购合同应当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相关事项认真
签订,不得进行实质性变更采购文件确定的所有内容,特别是招标项目和招标文件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采购人与供应商没有完全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
订合同,最常见的情形是采购人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所签订的合同与采购文件不完全一致。

4、擅自变更合同当事人,影响采购合同的监督管理
《政府采购法》第五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

但规定了两种可变更的法定情形,一是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二是政府采购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当事人擅自变更货物的规格型号、追加的数量超过合同金额的、采购人擅自终止合同的履行。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合同当事人往往认为,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属于民事合同,而民事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