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件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件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 理解自然。
与第二部分说明设计的 文化内涵不同,这一部分 说明的是设计中对自然的 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1、人们习惯上的“自然之美”是什么?
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古典之美
2、作者所理解的“自然之美”是什么?
表现野草之美,平常之美,自然之美
1,审美反思:野草是美的,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 上并没有区别; 2,环境伦理:乡土野草值得尊重和爱惜; 3,设计理念: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唤起 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第五部分: 几点遗憾。
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 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 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 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 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 的严谨的态度。
曲线的拉 膜钢廊, 被设计者 认为是遗 憾,因为 这只是迎 合大众审 美需要的 过分的景 观元素。
1、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
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 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 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高水位之上的局部:将方格栈桥网延 伸,其间种以野生的象草。
❖低水位细部:最底层栈桥浮出水面,既是 如此,人也可亲近水体和刚出水的草丛。
•中水位细部:最底层栈桥半没于水下, 若隐若现,小鱼也游上了桥面。
•高水位水际细部:植物的大部分没于 水中,只留头部探出水面。
第二部分: 理解文化与传统。
析题:
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 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 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 自然 。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 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 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 和谐。诚如俞孔坚先生所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懂 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 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 美的真实内涵。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阅读“理解场地”部分,思考:
1、建公园前,这块场地有哪些景观元素?
水面、古榕、野草、废弃的厂房和机器 2、按照景观设计常规,对它们会怎么处理?
留水面、保古榕、除野草、拆厂房、卖机器
3、俞孔坚先生是怎么做的?
修建栈桥式亲水生态湖岸,让人亲水,保护生态; 古榕和水塔形成岛屿,既丰富景观,又有实用性 (防洪,航标); 引入新的设计形式(保留、再利用、再生),使厂 房及机器设备既显现场所精神,又具备使用功能和审美 价值。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 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 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 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 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 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 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 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 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第四部分: 理解设计。
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是设 计之前的考察和构想,那么 这一部分就是具体方案的实 施,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 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还 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1、作者在设计上采用了那些途径?
设计途径一——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 成语积累 • 异曲同工: •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
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 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 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 无可厚非:
•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 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 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 熟视无睹:
• 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 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 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 看见。
• 一目了然:
•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 看得很清楚。
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 江公园的设计的?
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 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 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 说”、“自然”、“设计”。文章 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最顺序来安排 的。
第一部分: 理解场地。
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 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 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 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 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
粤中造船厂旧址
公 园 全 景
歧江公园
1、字音
• 歧江 qí • 茨菰 cí gū • 苦苡 yǐ • 茭白 ji烟囱 cōng 椽子 chuán 菖蒲 pǔ 积淀 diàn
2、近义词辨析
•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 湮没:指埋没,多指抽象事物。 •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 终止:指结束。
在这个部分作者要强调的是如何理 解文化的问题,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 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应该注意自己 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正是基 于这样的考虑,作者从设计思路的三大 诱惑中摆脱出来,既对传统的设计予以 借鉴,同时又展示了歧江公园这个富有
个性的景观设计。
1、人们习惯上的文化是什么?
怀想历史的天空
铁轨也是造 船厂最具标 志性的景观 元素之一。 将其保留下 来,使人们 冒险、挑战 和寻求平衡 感的天性得 以袒露……
设计者把这段旧铁
轨保留下来,铺上白 色鹅卵石,两边种上 杂草,制造一种怀日 情调。白色柱阵的栅 栏由180根约5层楼 高的细钢柱排列而成, 起到了聚焦的功能。
烟囱---故事的戏剧化讲述
所选野生植物有:荷花、茭白、菖蒲等,很 好地保持了亲水性和生态性的自然效果。
❖低水位局部:层层跌落的栈桥,随着水位的退却 而慢慢浮露水面,平整的浅灰色花岗岩桥面如出 浴之肌肤,饱含着色泽,两侧是高挺的水草,垂 直与水平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
❖中水位局部:随着水位的上涨,水体
沿着高低栈桥间的阶梯爬上岸来,栈 桥和两侧的水草慢慢沉入水中。
3、文中 “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 是什么?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 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 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 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包括用于湖岸 绿化的挺水植物,各类茅草--水生、 湿生、旱生乡土植物……
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用那些 被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一课时
俞孔坚: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 长、首席设计师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 筑风格,只要你能适 应这块土地,能亲近 这块土地,就是好的 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俞孔坚
一片林荫,一条河 流,一块绿地,无不 潜藏着无穷的诗意, 保住这份诗意,它一 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 生之感。
红色记忆(装 置),装下这块 场地上那段时间 里曾经发生的故 事。墙上那斑驳 的领袖画像,柱 子上残留的“安 全生产”、“节 约用电”等等的 红色告示……
盒子外配置了茅草--当地最具野性 的草,渲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
野草---因人、因设计而美
在直线网和机器的对比中, 白茅、象草和莎草成为营造公 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 之一,并以次唤起人们对自然 的尊重,培育环境的伦理.
广东中山歧江公园的设计理念: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 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 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 厂,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 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设 计者用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 的音符。表现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
超现实的脚 手架,挥汗 如雨的工人 雕塑,使它 成为了观赏 品.
“骨骼水塔”采用“减 法设计”:剥去水泥的 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 曾经彻底改变城市景观 的基本结构——线性的 钢筋和将其固定的结点, 它似乎告诉人们,无论 工业化的城市多么丑陋, 抑或多么美丽动人,其 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红盒子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三千年文明看陕西 一千年文明看北京 一百年文明看上海 三十年文明看深圳
2、作者所关注的文化是什么?
关注足下的土地
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 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的记忆, 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 化,那些被遗忘、被鄙弃、 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 的故事。
3、文中“足下的文化”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红色的视觉冲击是毋庸置疑 的,多少如烟往事,被构思为一个红 色的空间装置,构成场地的氛围,唤 起儿时最早的记忆……
时间是风,穿梭其中,并追逐着一 些为我们所不知的东西.
公园内的红盒子 (红色装置)能唤 起人们儿时的记忆
装盛故事,传达感受,唤起记忆
一个红色的盒子,含着一潭清水,用它的一角正对着入口, 两条笔直的道路直插而过,如锋利的刀剪,无情地将一个 完整的盒子剪破。其中一条路指向“琥珀水塔”,另一条 指向“骨骼水塔”。盒子外配植当地最野草白茅,渲染着 洪荒与历史的气氛;还有两株高大的木棉树(英雄树),则 高唱着英雄主义的赞歌。
----俞孔坚
中山歧江公园
---献给许许多多为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普通劳 动者的一份礼物
设计主旨:产业旧址的再利用
项目特色:珍惜足下的文化,追求野草之美
获奖情况: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2002, ASLA Design Honor Award )
“建造在一片废旧的造船厂的场地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 后50年工业化的不寻常历史,设计保留了船厂浮动的水位 线、残留锈蚀的船坞及机器等,保留和利用了这些设备很 好地融合了生态理念、现代环境意识、文化与人性”。 ------评委会评语
2、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 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 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 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 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 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 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 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 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