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瓜类瓜类蔬菜属于葫芦科。
我国栽培的瓜类共有十余种,它们分属于南瓜、丝瓜、冬瓜、葫芦、西瓜、黄瓜、佛手瓜、栝楼、苦瓜九个属。
瓜类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黄瓜、西葫芦、冬瓜、西瓜、甜瓜等更为重要。
南瓜属包括五种蔬菜,即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及灰籽南瓜和黑籽南瓜。
黄瓜属包括黄瓜和甜瓜;葫芦属主要是瓠瓜;栝楼属主要有蛇瓜或称长栝楼;冬瓜属主要有冬瓜及其变种节瓜。
瓜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印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的共同点。
1.瓜类根系一般都很发达,但易木栓化,再生能力较弱,不耐植伤。
所以在育苗时应采取护根措施,且需早移植。
2.它们的茎多蔓生,节上多可生不定根,分枝力强,栽培上多需进行植株调整。
3.瓜类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易天然杂交,采种上需注意。
4.瓜类花的性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些能单性结实,栽培上可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5.瓜类的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不耐寒,属于喜温或耐热蔬菜,宜在温暖季节或保护地中生产。
一般要求较大的昼夜温差和较强的光照,多数在低夜温短日照条件下能促进雌花的分化和形成。
6.瓜类要求耕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
7.瓜类多属于多次采收的果菜类,在施N肥同时,应注意P、K、N肥的配合供应。
8.有许多共同的病虫害,栽培上需轮作。
第一节黄瓜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王瓜、胡瓜,为我国的主要瓜类蔬菜之一,在我国栽培普遍、历史悠久,并且通过保护地可周年生产和供应。
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
黄瓜适作鲜果、凉拌、熟食、泡菜、盐渍、糖渍、酱渍、干制和罐头,食法多样,风味各异,深受我国人民的喜食。
黄瓜在我国栽培至少有2000年历史。
始称胡瓜,在西晋后期有个叫石勒的羯族人(胡人)占据北方,建立了后赵,自称帝。
为避讳便下令改称为黄瓜。
唐诗中有“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之句。
黄瓜生食多汁味甘,具独特的清香味,能解渴疗饥、生津。
黄瓜具有清热利水之功,汁液具养颜之效。
一、起源、分类与品种类型(一)起源黄瓜的染色体为2n=14。
原说黄瓜原产于印度,1970年证实原产于尼泊尔、锡金一带。
1980年我国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也发现了野生黄瓜。
(二)分类1.野生黄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区亚热带雨淋气候区。
果实和种子小,味苦不可食,为当地玉米等地的田间杂草。
2.版纳黄瓜分布于西双版纳至横断山区。
肉质淡薄可食,单果重1~2公斤。
3.小黄瓜分布很广,皮薄瓤大,脆嫩,适于加工。
4.华南黄瓜分布于西南、东南及长江流域。
果实中小型。
果皮较厚硬,品质中等。
具短日性,较耐低温干燥。
抗病性弱,长势较强。
5.华北黄瓜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北方各地,蔓细叶薄,长势较弱,果实大中型,果皮薄,肉质清香脆嫩,3心室。
6.其他一些欧洲薄片黄瓜和泡菜黄瓜以及北美和日本黄瓜。
(三)品种类型华北黄瓜经长期选育形成了春黄瓜、夏黄瓜、秋黄瓜三个生态型。
1.春黄瓜如长春密刺(新泰小八杈)、北京大刺瓜、津研6号、津春系列黄瓜等。
2.夏黄瓜宁阳大刺、津研2号、津研7号等。
3.秋黄瓜唐山秋瓜、九月青等。
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1.根黄瓜的根系为浅根系。
通常主根向地伸长,并不断分生侧根。
但在侧根中只有根基部粗壮部分所分生的侧根比较强壮,向四周平展,与主根一起形成骨干根群。
所以根系多分布在25cm表土层内,并集中于5~10cm处,使其吸收肥水能力受到影响。
既不耐旱也不耐瘠薄。
土壤浓度过大,根尖枯黄——烧根;土壤湿度过大,又会沤根。
黄瓜根系的维管束鞘易老化,除幼嫩根外,断根后难发新根,所以不耐植伤。
2.茎黄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茎蔓性,以卷须攀缘。
其蔓长、分枝数及雌花节位与早熟性和高产性的关系密切。
主蔓结瓜的品种需摘除侧枝,主蔓最长可达5m,条件不良、短蔓品种仅1.5m。
茎粗可达0.6~1.2m。
茎易折裂。
3.叶黄瓜叶为掌状全缘长柄大叶,成龄叶面积200~500cm2。
叶片薄,蒸腾强,耗水多。
叶色和质地常因水肥温光等条件而改变。
肥水不足,叶小而厚;水分过多,叶大而薄;低温则会导致褪绿。
4.花黄瓜花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个别有完全花。
雄花早于雌花。
通常发芽后1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
花着生于叶腋、簇生。
花的性型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5.果实与种子黄瓜果实为瓠果,在适宜条件下开花后10天可以采收。
肥水条件不适时出现尖嘴、大头、细腰等畸形果。
能单性结实。
黄瓜种子扁平、长椭园形,着生在侧膜胎座上,每座两列。
每果有种了150~400粒,千粒重22~42克。
发芽年限4~5年。
(二)生长发育过程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露真,约5~6天。
此期应予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及充足的阳光,防止徒长,并及时分苗。
2.幼苗期露真至具4~5片真叶,约需30天。
本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分化大量的花芽。
管理上应在促进根系发育基础上扩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分化。
黄瓜的花芽分化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即已开始。
在正常条件下,播种后15天第一真叶展开时,在第3~4节的叶腋里即能识别出第一朵花的分化。
播种后20天,花芽分化已达第8~9节。
播种后27天,第二叶片展开时,第11节以前的花芽都可以看到。
此时第3~4节的花芽已发生性别分化。
播后37~38天,第4叶展开时,花芽已分化到第18节,11节以前的花芽均发生性别分化。
播后48天第7片叶展开,已分化花芽至第23节,16节前的花芽性别已分化。
一般规律是:随着苗的生育,生长点的叶原基的分化节位上升从生长点往下数,3~4节下面的叶腋中可以看到花芽原基,再往下,7~8节下面可发生性别决定。
所以,黄瓜育苗培育壮苗是早熟丰产的关键和基础。
3.初花期由上期至第一雌花座瓜,约25天。
本期花芽继续分化。
4.结果期第一瓜座住至位秧。
春夏黄瓜约30~60天,秋黄瓜约40天。
结果期长短是丰产的关键,要千方百计使其延长并旺盛。
在不断采收的同时紧跟肥水,注重病虫害防治。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黄瓜为喜温作物,要求较高的温度。
健壮植株冻死温度为0℃,如不经锻炼,3℃即可冻死。
低于10~12℃可导致生理失调。
生育适温为昼25~32℃,夜13~15℃,昼夜温差10~17℃。
地温以20~25℃为宜。
种子发芽适温28~32℃,幼苗期适温为昼20~30℃,夜10~15℃。
2.光照最适光强为4~6万勒克斯,黄瓜喜强光又耐弱光。
苗期的短日照能促进花芽分化成雌花。
3.水分黄瓜喜湿不耐旱,要求土壤湿度85~95%,空气RH昼60~80%,夜90%。
但又怕涝,尤其冷湿结合,易导致寒根、沤根等。
4.土壤及其营养黄瓜要求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的土壤。
适宜的土壤PH值为5.7~7.2。
黄瓜需N较多,需K最多,但P也很重要,初期施P,最迟在播后20天施,效果好。
黄瓜吸收N:P:K:Ca:Mg比例为100:35:170:120:32。
每吨产品约吸收:N 4.8公斤、P2O5 18公斤、K2O 8公斤、CaO 7公斤、MgO 1.6公斤。
三、栽培季节与栽培制度黄瓜在我省无霜期内可露地栽培,可分为夏黄瓜和秋黄瓜。
在保护地内一般每年两茬,即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黄瓜的土传病害比较严重,需2~3年以上的轮作,保护地内因茬口安排不开常连作,但连作年限最多也不应超过3年。
四、栽培技术(一)大棚黄瓜春季早熟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用抗旱耐热、早熟高产、抗病、生长势强、回头瓜多、较耐弱光的品种。
以前一般用长春密刺,现在多用中农系列、津春系列、津杂系列、吉选系列等。
2.培育壮苗培育适龄壮苗是大棚黄瓜早熟丰产的前提条件。
适龄壮苗的生态指标是:株高20cm左右,有6片左右真叶,总叶面积不少于500cm2,叶色浓绿、叶片较厚,节间较短而均匀,茎粗壮,根系多而密集、颜色白,并已现出雌花。
一般早春育苗苗龄50~60天。
这样的苗定植后缓苗快、座瓜早,抗逆性强。
培育壮苗方法:(1) 做好消毒工作这是防治苗期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在播种和移植时进行种子消毒、温室消毒及床土消毒。
种子消毒多用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
温室消毒可在播种或移植前用硫磺粉熏烟,方法是1.5斤硫磺粉加1.5斤锯末及1.5斤敌百虫,混匀后分堆放于温室内,点燃后密封一昼夜。
放风后使用。
床土消毒多用五代合剂、多菌灵等。
(2)浸种催芽用温汤浸种,浸种过程中要把漂浮的秕籽及半仁籽澄出去,选用饱满的种子。
在25~30℃条件下催芽。
约1~2天有60~70%芽长2mm即可播种。
(3)播种播种时间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单层棚春扣的黄瓜定植在4月中下旬,播种时间在2月中下旬。
苗龄过长,虽然早熟,但瓜质不好,有苦味,早衰,且耗费燃料多。
苗龄过短,早熟性差,定植后易徒长、化瓜,经济效益低。
若是越冬棚,多层覆盖的定植则早,播种期也应提前。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配比以草炭或马粪5份、田土4份、炉灰1份,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铵1.5—2.kg。
播种方法可用撒播、点播或条播。
最好搭上架床以提高地温。
育苗面积充足的,可直接播入土方或营养钵。
也有用大方套小方的。
播种量每亩约需150~200克,每平方米播10~15克。
(4)苗期管理及时移植用播种盘、床育苗的,待出土6~8天,即子叶展平时进行移植。
移植时一定要使根系舒展,特别是用土方育苗的,需注意。
移苗营养面积8×8~10×10cm2。
适时倒苗温室内的温、光、水等条件分布不均,移植后会出现生长速度不一样、大小不齐,要进行倒苗。
倒苗也可扩大一下空间。
调节温度播种到出苗,保持25~30℃,齐苗后要降温,白天20~25℃,夜温15~18℃降至13~15℃,防止徒长。
移苗后白天25~28℃,夜间22~25℃,保持5~7天,利于缓苗。
缓苗后白天20~25℃,夜温13~18℃,地温16~20℃。
定植前白天15~20℃,夜间8~10℃。
到定植前,夜温至5~10℃。
掌握两个“三高三低”。
水分管理春黄瓜苗期长,温度控制严格,所以水分应保证。
如果控温又控水,必然造成小老苗、花打顶现象。
在播种及移植时要浇透水。
苗期生长期间幼苗叶片浓绿,龙头发黑,中午打蔫时间过长,土方上部有裂口、发白,表明缺水。
可用小喷壶打水,不可漫灌,以免沤根。
浇水要选在晴天上午。
加强光照低温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但也要保证充足的阳光,特别是在阴雪天,要揭苫见光。
增加雌花春季育苗一般在温度、光照掌握好的情况下,不必采用特别措施。
若需增加雌花,办法是在2~3叶期叶面喷施150——200ppm的乙烯利溶液。
3.定植(1)早扣棚春季大棚生产要抢早,采取各种措施防寒、保温、增温。
春季扣棚应在定植前30天,约3月中旬进行。
现多用越冬棚,在上年秋末扣好封严,单层棚可减少冻土层一半,双层棚还可减少近一半。
越冬单层棚加上天幕在4月5日土温可稳定在12℃。
(2)整地施肥上一年要深翻晒垄,定植前施足底肥,亩施优质有机肥0.5~1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