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长寿要取决于正确的养生之道
大冶市林业局胡长水
据查有关资料,养生概念首见于《吕氏春秋·节丧》,文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故养生即保养生命,追求健康和长寿。
健康和长寿从何而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生活方式”。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长寿除了有一小部分(15%)取决于遗传外,绝大部分与后天的环境,特别同各自的生活方式(60%)有关,故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就一定要有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就要有正确的养生观和养生之道。
20世纪末叶,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曾邀请7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题,在巴黎开会,会后发布了《巴黎宣言》。
《宣言》明确指出:“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再把病治好的医生。
”并进而提出“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何谓正确的养生观和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笔者将其概括起来,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天体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其运行规律完全相同,所以人的一切活动均以顺应自然为要。
自然界有四季,人体的养生也同样遵循四季的变化而不同,即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在每一季的养生要点和方法均有不同。
如在春季,人体应以护阳助阳为主;在夏季应以阴阳共补,祛湿健脾为主;在秋季应以润燥、温补肝肾为主;在冬季应以补气血、养脏腑为主等等。
我们只有做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才能悟得养生长寿之道,才能达到养生长寿之效。
二、清静愉悦、节宣有度。
老年人要健康,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非常重要。
一个负面的情绪对于健康是非常有害的,正所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七情伤人,使人气血紊乱,脏腑失调,阴阳失衡,而致人疾病丛生,或出现神疲乏力,或出现五脏六腑功能不调等,更严重的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
现代研究也反复证明,当一个人在发怒或情绪忧郁时,人的机体免疫力会大大的下降或紊乱,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长期负面的情绪,甚至可以导致癌症的高发生率。
有资料显示,90%的癌症病人具有长期的精神压抑史或经历过重大的精神创伤史。
故保持清静愉悦、节宣有度,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十
分重要。
三、合理饮食、辨质食养。
人每天要吃饭,有人把吃饭当做一项任务,每顿随意吃喝;还有人把美食作为第一追求,食不厌精,好吃重口味。
殊不知合理饮食仍健康之要素也。
我国著名药王孙思邈说过:“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即不知如何合理的饮食,不足以养生,甚至有害健康和生命。
那么何为合理的饮食呢?合理的饮食是既要讲究食物的营养和搭配,合理的三餐数量分配,如食物营养的金字塔结构,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也有人形象的比喻为早餐吃好的像国王,中餐吃的像大臣,晚餐吃的像乞丐);同时更要注重食物的不同性味,注重不同的体质有着不同的食物禁宜,如怕冷的人可多吃牛肉、羊肉、辣椒、大蒜、五香粉等;怕热的人可多吃绿豆、黄瓜、蕃茄、百合、白木耳等;易疲劳的人可多吃猪肉、鸽肉、龙眼、黄豆、花生等;血瘀的人可多吃黑木耳、山楂、紫菜、洋葱、金针菇等。
正确的饮食方法和习惯可以使病理性体质转变为正常体质,而不正确的饮食方法和习惯可以使正常体质转变为病理性体质。
据有关专家的实验证明,不同性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调节能量代谢、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DNA修复和基因表达方面的作用。
所以合理饮食、辨质食养乃养生之大道也。
四、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一个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对于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天24
小时,人的生物钟指挥着我们何时睡眠,何时觉醒,何时振奋,何时低潮。
一天24小时,我们的肌体各脏腑功能有着明显的时辰特点,分别在不同的时辰里发挥着各自最大的作用,又在不同的时辰里修复自身生理功能。
这些特点和规律是人体在长期进化中与自然界天人合一的结果。
顺应了这些规律,才能使机体的各个系统(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才能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同时,我们又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妄作劳,中医曰“劳则气耗”,如长期过劳可使气虚神疲,阴阳失调,这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综上所述,“适寒温,顺入时,慎起居,畅情志,调饮食,不作劳”为我们老年人养生之精髓,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我们每一个老年人都可以健康长寿,以尽终其天年!
201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