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澳大利亚蜂产业发展概况_陈玛琳

澳大利亚蜂产业发展概况_陈玛琳


环球瞭望
-142-
基金项目: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蜂产 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编号: CARS-45-KXJ20)。
作者简介: 陈玛琳 (1984—), 女, 安徽枞阳人, 博 士 , 研 究 方 向: 农业技术经济, E-mail: emma_1216@。
(二) 严格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控制进口蜂王及外来蜂种 澳大利亚是目前 唯一没有发现蜂螨危害的国家,但其他蜜蜂病虫害 也时有发生,主要病害是蜂巢小甲虫病和美洲蜜蜂 腐臭病。为防止外来蜜蜂病虫害的发生及蜂螨的入 侵,澳大利亚对进口蜂王施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 度。首先,必须获得澳大利亚国家检验检疫局 (AQIS) 签发的许可证及本国的蜂群健康证明,规 定 蜂 王 入 境 后 , 必 须 由 AQIS 的 检 疫 官 将 其 送 往 1979 年成立的东克里克蜜蜂检疫中心,进行隔离检 测 (2015 年将暂时迁往麦克阿瑟农业研究院,政府 将投入 3.8 亿澳元在维多利亚州建立新的检疫中 心),否则将遭销毁或退回。在该中心的整个检疫 过程需 2 个月,每 4 只蜂王花费 2 500~3 000 澳 元,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蜂王、护卫蜂或 幼虫感染病害,所有王笼、染病蜜蜂及其所在蜂群 将全部被销毁,政府对蜂王进口者不给予补偿。另 外由于进口蜂王通常是第一代,蜂王进口者还须将 其后代送往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目前 AQIS 还 将检疫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 巴布亚新几内亚合作开展北澳大利亚检疫战略,以 获得外来蜂种及蜜蜂病虫害的早期预警信息[4]。同 时为了防止外来大小蜂螨的入侵,2000 年澳大利亚 动 物 健 康 协 会 (PHA) 与 澳 大 利 亚 农 林 渔 业 部 (DAFF) 合作,在 6 个州及北领地的 27 个港口开 展国家护卫蜂计划 (The National Sentinel Hive Pro- gram,NSHP),在停靠港口的大型集装箱及船舶内 随机放置若干由蜂农捐赠的蜂箱,并在样本蜂箱底 部放置一种专门研发的附有蜂螨清的粘贴板 (Bay- Varol Strips),用以捕获蜂螨。每季度在养蜂专员的 监督下,检查这些粘贴板看是否带有蜂螨,这项计 划的目的是为有可能发生的螨害进行早期的监测, 从而及早根除蜂螨造成的威胁,另外为了获得更多 的样本,NSHP 在北部港口还设立了多个诱捕箱, 以蜂王信息素为饵诱捕亚洲蜜蜂。其所有检测结果 将直接录入国家动物健康信息系统及动物健康监测 报告。 2.实行蜂农注册制度 为及时获得病虫害的信 息及更好地对蜂农进行管理,目前,除塔斯马尼亚 州没有强制实行注册制度外,其他各州均以立法的 方式要求本州的蜂农实行注册制度。最早实行这项



西





















授 粉
协 会






︶ ︵︵
︶ 图 1 澳大利亚蜂产业组织结构图
-143-
2014.3(总 419)
World Agriculture
蜂育种协会 (AQBBA)。其中澳大利亚联邦养蜂者 协会成员包括 6 个州的养蜂协会及它们的分支机构, 这些协会均为非营利性机构,不负责买卖蜂产品, 主要职能是作为蜂产品贸易的中间人,协调贸易及 与政府部门沟通,保证蜂农利益最大化,在 AHBIC 领 导 下 , 澳 大 利 亚 蜂 产 业 均 遵 守 AHBIC 制 订 的 B-Qual 质量保证计划,同时澳大利亚蜂产业委员会 也是澳大利亚植物健康学会 (PHA) 和动物健康学 会 (AHA) 的成员,通过与两大学会的合作,共同 达到防治蜜蜂病虫害的目的 (图 1)。
国家授粉协会 (NCPA)
CPA PAWA TCPA NSWAA
FAA TBA QBA
SAAA VAA
NSWAA
新 南 威 尔 士 州 养 蜂 者 协 会
























昆 士 兰 州 蜂 农 协 会 ︵


西





















(总 419)
World Agriculture
澳大利亚蜂产业发展概况
笮 陈玛琳 赵芝俊 席桂萍
摘要: 蜂产业是澳大利亚畜牧业的重要领域, 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拥有世界一 流的养蜂技术, 也是世界主要蜂蜜出口国之一, 出口蜂蜜的质量及风味受到国际市 场的普遍欢迎, 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无蜂螨危害国家, 其防治病虫害 的措施及对养蜂业的管理手段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 本文总结了澳大利亚蜂产业在 组织体系、 病虫害防控、 蜜蜂授粉及蜂产业信息化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蜂产业; 澳大利亚; 病虫害防治; 蜜蜂授粉
在澳大利亚的政府机构中,各个州的农业部门 均设有蜂产业办公室,负责各州的蜂产业事务,所 有养殖超过一群的蜂农均需在农业部门注册,以便 于管理。蜂产业的研究项目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农 林渔业部下属的农业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 (RIRDC),其联合如悉尼大学、西澳大学、新英格 兰大学、麦克阿瑟农业研究院、惠恩蜜蜂研究院等 科研机构,共同开展蜂产业的研究。早在 1986 年, 澳大利亚便开始实施蜂产业发展五年计划,这项计 划发展至今已被视为澳大利亚蜂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目前正在实施的 2012—2017 年研究与发展计划已是 澳大利亚开展的第六个五年蜂产业发展计划,由澳 大利亚蜂产业委员会负责起草,并经 RIRDC 的蜂产 业政策顾问团共同讨论制订,目前制订的蜂产业研 究发展方向有:①病虫害防治,包括防止外来病虫 害的入侵、建立病虫害早期监控及预警、防止病虫 害传染影响蜂农收益 (45%)。②提高蜂农的生产率 与利润率,包括加强高产蜂种和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的研究,研发花粉替代品,降低蜂农生产成本 (15%)。③加强对蜜源植物重要性的认识,保护蜜 源植物,并研发蜂产业天气雷达系统,向蜂农预告 蜜粉源区的天气情况 (10%)。④蜜蜂授粉研究,加 强对蜂农及种植户宣传授粉的成本及创造的价值, 尤其对日益发展的杏仁产业加强授粉的宣传推广。 ⑤开发新产品,扩大蜂农收入来源 (10%)。⑥延伸 拓展及能力建设,即加强蜂农的职业培训,并培养 一批新的产业继承者及研究人员 (10%) [3]。该项目 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蜂产业的税收及社会捐赠, 约每年 90 万澳元。另外,RIRDC 从 2009 年开始施 行第一个授粉产业发展五年计划,也将推动授粉产 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 (DAFF)
澳大利亚农业产业研究 与发展中心 (RIRDC)
澳大利亚蜂产业 委员会 (AHBIC)
澳大利亚植物健康学 会 (PHA)
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学 会(AHA)
蜂蜜包装与市场商 协会 (HPMAA)
澳大利亚联邦养蜂 者协会 (FCAAA)
澳大利亚蜜蜂育种 协会 (AQBBA)
3.多渠道开展蜂农技术培训 由于对病虫害防 治的重视,澳大利亚蜂产业也积极开展蜂农技术培 训,提高蜂农对蜜蜂病虫害的认识及加强风险防范 意识。2000 年澳大利亚蜂产业委员会 (AHBIC) 与 澳大利亚植物健康协会 (PHA) 签订了病害紧急汇 报协议 (EPPRD),按这项协议规定,蜂产业需及时 报告疑似病害,蜂农可拨打 PHA 开通的免费热线电 话,报告疑似病例及获得有关技术指导。PHA 在 2012 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出版了全彩页的蜂产业生 物安全手册,详细介绍了各种蜜蜂病虫害知识及日 常管理事项,蜂农可在 PHA 网站下载,AHBIC 也负 责向其成员发放。同时为对蜂农加强病虫害风险防
(一) 严密的组织化体系 澳大利亚蜂产业组织发展历史悠久,早在 1940 年即成立了第一个蜂产业协会,发展至今组织机构 已相当成熟,目前 1998 年成立的澳大利亚蜂产业委 员会 (AHBIC) 是澳大利亚蜂产业的最高组织机构, 其成员包括分别代表蜂产品生产者、蜂产品包装者 (即企业)、授粉者及育王者的 4 个协会:澳大利亚 联邦养蜂者协会 (FCAAA),蜂蜜包装与市场商协会 (HPMAA),国家授粉协会 (NCPA) 和澳大利亚蜜
World Agriculture
2014.3(总 419)
全部依靠蜜蜂授粉,每年约需要 22 万群授粉蜂群, 也给蜂农带来可观的收入。
二、澳大利亚蜂产业特点
除了来自生产蜂蜜、蜂蜡及蜂胶外,蜜蜂授粉也是 澳大利亚蜂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蜜蜂授粉对澳大利 亚经济的贡献值每年约在 17 亿  ̄30 亿澳元,远超过 蜂产业本身的年产值。随着南澳大利亚州及维多利 亚州杏仁产业的发展,目前澳大利亚的苹果和杏树
-144-
World Agriculture
2014.3(总 419)
制度的是西澳大利亚州,该州于 1963 年制定西澳养 蜂者法案,规定该州蜂农必须到西澳农业与食品部 注册,所在蜂场及其产品需贴上标签,目的是在发 现蜜蜂病虫害时可以及时联系蜂农,也是该州防治 病虫害的一项措施,同时有利于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1985 年新南威尔士州也出台了该州的养蜂者法案, 规定凡是在该州饲养一群蜂以上的蜂农即需注册, 并缴纳一定的注册费用,一旦发生病虫害需及时联 系有关部门,并开通了免费咨询热线。1994 年维多 利亚州出台的养蜂业疾病控制法案进一步完善了这 项注册制度,该注册制度包括:①凡在维州饲养一 群蜂以上的蜂农需到该州初级产业部 (DP)I 注册, 饲养 5 群蜂以下蜂农无需缴纳注册费,其他蜂农需 按照饲养规模缴纳相应的注册费用,注册信息每年 需更新一次,当发生病虫害或疑似病例时需在 12h 内向 DPI 汇报。②已注册蜂农将不间断地获得 DPI 发送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当遭受到微孢子虫病和美 洲幼虫腐臭病并造成损失时,DPI 将为已注册并及 时汇报病情的蜂农提供病害补贴,经费则来源于蜂 农的注册费用。③每个注册蜂农将获得 DPI 发放的 注册编号,所在蜂场、蜂箱、巢框及产品上需印有 该注册编号,这即有利于蜂病防治及质量溯源,也 有利于防止偷盗蜜蜂的行为。④对已发生病虫害的 蜂场,在蜂农与检查员同意的情况下,需将病害所 在的蜂巢组件用 γ 射线消毒,其他养蜂用具如摇蜜 机等则需要彻底清洗去掉已有的蜂蜜、蜂蜡及蜂胶。 检查员将出示一份指导方案告诉该蜂农在何时及采 用何方法完成这项清理工作,以期将未来发生灾害 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