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电影史5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确立

外国电影史5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确立

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确立
外国电影史(Βιβλιοθήκη )30-50现实主义思潮的确立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一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乔治·萨杜尔“诗意现实主义是1930-1945年间 把克莱尔、维果、雷诺阿、卡尔内、贝盖尔、 费代尔等人联结在一起的一条共同的纽带。是 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诗意现实主义不是电影运动,没有宣言和声明, 只是在一个时期里,法国电影创作所表现出来 的总体倾向与审美取舍。
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并在新的水平上对新的客观现实进行社会 -历史思维。 (2)在概括客观现实时,按照党性、人民性的原则, 在作品中再现革命进程,肯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塑 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新时代英雄人物形象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创作指导思想,强调无 产阶级的创作立场。 《青年近卫军》《乡村女教师》《她在保卫祖国》
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诗意现实主义出现的背景(先锋运动退潮,好 莱坞电影入侵,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甚 嚣尘上,国内经济衰退,矛盾激烈) 诗意现实主义总是关注生活于社会边缘的人们, 他们或者是失业的工人,或者是罪犯。经历了 失意潦倒的生活之后,这些卑微的人物最后都 有一段热烈美好的感情,可是时间太短暂,影 片总是以这些主要人物的幻灭或死亡为结局。
三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苏联电影的停滞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及代表作
四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百花齐放的 形式与风格 《夏伯阳》1934 《列宁在十月》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0 百万法郎1931 自由属于我们1931 让·维果:尼斯印象1930 操行零分1933 驳船 阿特郎特号 (1)对社会对立和不平等的描述 (2)注重画面的诗意表达,丰富的意念,狂 热的浪漫情调和诗意的想象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乐观主义时期(1934-1937) 费代尔:《大赌博》1934 《米摩萨公寓》1935 让·雷诺阿:《托尼》1934 《郎吉先生的罪名》1935 《乡村一日》 1936 《大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 黑色现实主义时期(1937-1945) 马塞尔·卡尔内:《雾码头》1938 《北方旅店》1938《天将破晓》 1939 朱利恩·杜维威尔:《逃犯贝贝》1937《逃离昨天》1935《同心协力》 迦本神话:一个为社会所不容的小人物,为了他所爱的人,幻想逃往 一个太平的地方,最后落入失败的命运。
六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曲折与发 展
40年代-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了僵化 的公式 1954-1959年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修订:一 是强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赞美人的全 面和谐发展;二是强调应鼓励艺术手法上的多 样性和独创性,鼓励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第四十一》《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 《士兵之歌》《我住的房子》《共产党员》 《生活的一课》《没有说完的故事》《狂欢之 夜》《高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