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


两大传统的确立
百年电影史基本上是纪实主义(写实主
义)和戏剧主义(技术主义)两大传统 此消彼长的历史
四、格里菲斯
1、格里菲斯简介 2、格里菲斯的两部电影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最早运 用平行蒙太奇)

四、格里菲斯

3、格里菲斯的贡献 ①被公认为电影艺术的奠基人,他的开拓性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两部影片中。 ②格里菲斯将后来影片中最小的单位场景继续细分为不同景 别的镜头,对电影来说,这是具有革命性的一步,以镜头为 基本单位进行组构,才能产生蒙太奇,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电 影的表现力。 ③格里菲斯兼取了纪实性和技术性两方面之长,他重视纪实、 逼真,要求演员去掉表演的夸张性和假定性,且采取多拍外 景,同时他更注重以技巧手法来增强和丰富电影的表现力, 以此取得逼真的效果。 总之,格里菲斯是继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之后的又一位电影巨 匠。他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奠基性的经典型的影片范本,并使 电影开始走上了独立的艺术发展道路。
二、好莱坞的建立及美国电影的兴盛

1、好莱坞 好莱坞在美国西海岸名城洛杉矶的郊外,是美国电 影制作的中心,世界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 “世界影都”。这里终年阳光灿烂,气候宜人,是 拍电影的理想环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好莱坞 为重振影坛霸主地位,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技 术改革,引入高科技,二是内容改革,拍摄了许多 大片,都获得了成功。好莱坞成为美国“文化产业” 的重要基地。
三、类型电影

5、动画片 迪斯尼:美国动画片大师,号称“卡通片之父”、 “动画王国国王”。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编 导制作了大批动画片,如《米老鼠》、《唐老鸭》、 《白雪公主》、《小红帽》等,风靡了全世界,成 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观众的电影。他利用丰厚的收入, 在洛杉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童话游乐园——迪斯 尼乐园,后来还在巴黎、东京和香港创办了迪斯尼 乐园。
三、类型电影


这一时期好莱坞比较成熟的类型片有:西部片、喜剧片、犯罪片、歌舞 片和战争篇等。 2、歌舞片:伴随着声音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代表作品《爵士 歌王》《黑暗中的舞者》《百老汇的旋律》
3、西部片: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为主要
的故事背景,反映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 族与异域文明等基本矛盾的类型电影。是美国所独 有的一种影片类型,最能反映出美国人民的民族性 格和精神倾向。约翰· 福特导演的《关山飞渡》被公 认为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
视觉滞留原理
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
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 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视觉滞留原理”。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实主义电影
1.卢米埃尔兄弟简介
法国人,被成为世界电影之父,开创了电影 的历史,而且确定了电影的纪实主义风格, 为后来的电影样式开辟了道路。 2.主要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 《水浇园丁》、《膝行的人》、《代表们的 登陆》、《机器肉店》
4、《战舰波将金号》的艺术成就 ①“敖德萨阶梯”屠杀的经典段落,充分展示了年轻的爱森斯坦的精湛 技艺。爱森斯坦将老百姓的奔跑,沙皇军队的逼近,婴儿车的滑动和那 怀抱死去的孩子的母亲迎沙皇军队而去等等,一系列动作镜头分解、错 位进行节奏的剪辑,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了影片的视觉形象, 扩大了影片的时空效果。 ②影片充分实践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在镜头之间运用了对比、重 复、隐喻、变换节奏等丰富的组合手法。《战》无疑是默片的一部杰作, 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5、普多夫金代表作品 《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理论著作《论电影编剧、 导演和演员》《电影演员艺术》
三 、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1.简介
法国巴黎人,魔术师,在1897年,建立了世 界上最早的摄影棚,被称为技术电影之父。 而且发明了停机再拍、透视合成、升降格等 各类摄影技巧。主要代表作品有1902年拍摄 的第一部科幻故事片《月球旅行记》(改编 自凡尔纳和威尔斯的科幻读物)
2.梅氏电影评价:

①他将拍摄对象变成舞台和摄影棚舞台上发生的场景,现实 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的戏剧就是梅所表现的简单场景 ②在影片里,发展了他著名的摄影技术,为以后电影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③局限:将戏剧艺术几乎全部搬到电影中,结果把电影艺 术差不多搞成了戏剧舞台演出的实录,成为了戏剧的附庸, 没有走上一条独立艺术的发展道路。再就是过分热衷于技巧, 将技巧是为目的,甚至妨碍了表达的清晰、流畅。
(1)虽然他们能够大胆、尖锐的反映社会现实的 黑暗,却不能理性的剖析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源,这 使得他们的批判缺乏力度。 (2)他们在对纪实性的追求上也逐渐走入片面和 极端,在艺术风格方面甚至排斥必要的电影语言, 尤其是他们对蒙太奇的忽略,使得叙事结构贫乏、 单一、缺少变化。再就是在题材上他们把纪实性狭 隘地理解为普通人的外在生活,而忽视表现他们丰 富的内心世界,也就限制了艺术表现的一个广阔的 空间。
卓别林名词解释
卓别林,美国人,他是对好莱坞喜剧片的发
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被称为喜剧之王。 代表作品有《淘金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他的作品 所表现的主题大都是个人与命运的冲突、与 社会现实的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冲突、与现 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与工业文化之间的冲突。 他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 会批判因素融入它的影片之中,创造了世界 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3.贡献评价:
①拍摄并放映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开创了电影的真 正历史 ②使电影真实再现生活,确立了电影的纪实主义风格, 为后来的电影样式开辟了道路。 ③技术上,发明了最初的特技摄影,并使用移动摄影, 已有远、中、近景,甚至特写之分;艺术上,运用 了最早的蒙太奇手法 ④缺点:过分拘泥于电影的记录功能,使影片停留在 一个原始记录的水平上。
二、好莱坞的建立及美国电影的兴盛
2、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过程是标准化和系统化的, 当然不可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美学观 念上也难有突破,好莱坞电影根据不同的题 材和技巧形成了不同然而固定的影片范式, 即“类型电影”。
三、类型电影

1、类型电影 广义:创作上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日本的武士片、 中国的戏曲片、印度宝莱坞的歌舞片。 狭义:指好莱坞建立并完善起来的电影创作的方法 和程序,以及在这种方法和程序下所产生的影片, 它是好莱坞制片制度下的产物,是完全从商业和票 房角度考虑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电影现象。类型片有 三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 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第三节电影的发展期(1945—)
安德烈· 巴赞—长镜头 理论的倡导者 提出“真实即美”的概 念 电影新浪潮之父

第三节电影的发展期(1945—)
三大流派从形式到内容都一改传统电影那种
虚构生活,臆造理想,追求豪华,沉湎于蒙 太奇魔法的拍片方式,以现实世界的外部真 实和内心真实作为电影取材的基本依据,追 求快捷、简便、纪实的拍片方式,探索电影 剪辑方法的真实效果,完善以长镜头为核心 的电影再现美学在表现人生、反映社会心理 中的巨大作用

3、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新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 题的思考:一是反对战争,二是反对饥饿,三是反 对失业和贫困,四是反对家庭的解体和堕落 美学特征: 记录性 实景拍摄 长镜头的运用 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混用 结构形式,追求最朴实无华最简单直观的结构形式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衰落
西部片特点:情节,善良的白人受到暴力威胁,警长或牛仔出手相助,全 歼劲敌而后绝尘而去。 人物,牛仔或警长总能以寡敌众。道具,来福枪。
三、类型电影

4、犯罪片(强盗片、警匪片、悬疑片呢之统称) 一切通过犯罪题材来反映社会形象或者进行社会评 论的影片。 希区柯克: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号称“悬念片大 师”。他善于用悬念手法编导电影,作品十分引人 入胜。代表作有《后窗》《三十九级台阶》《蝴蝶 梦》等。希区柯克的影片注意对典型环境的营造和 悬念的构设,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六、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兴起
1、蒙太奇的实践初始于美国,但理论探索则源于 苏联 2、蒙太奇电影学派代表人物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 3、爱森斯坦 苏联蒙太奇电影代表人物之一,他从理论和实践上 总结了蒙太奇。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如杂 耍蒙太奇。 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号》《十月》

六、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崛起
2、意新电影兴起的历史原因
(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电影基 地大多毁于炮火,好莱坞独霸。但它的影片使艺术 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断裂,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基 础,电影界呼唤新的风格和形象。 (2)、墨索里尼时期,虚假庸俗的电影风格,使 得意大利电影艺术工作者决心有所突破。而且遗留 的电影生产基地,为他们提供了物质基础。 (3)、战争未结束时,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受其他 学派的影响出现了一批热爱电影富有才华的电影人 才。

第二节 电影的成熟期(1927——1945)
一、标志
声音的获得和色彩的获得
1927年《爵士歌王》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推出的《爵士歌王》插入了对白与歌唱,长达 30多年没张口的“伟大的哑巴”终于发声了。
1935年《浮华世界》
1935年,导演马摩里安拍出了五彩片《浮华世界》,至此,电影具备 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基本元素。
第三节电影的发展期(1945—)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定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行于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它取材于真 人真事,着重表现下层群众的不幸,揭露资本主义 的社会问题。创作上只写剧本大纲,台词让演员即 兴发挥,起用非职业演员。它不强调蒙太奇,多用 纪实手法实地拍摄。代表作有罗伯托· 罗西里尼的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 西卡的《偷自行车的 人》、德· 桑蒂斯的《橄榄树下无和平》和《罗马11 时》、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和《小美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