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中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够在广大农村广为传播使用且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的兽医技术。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兽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兽医治疗技术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定义
中兽医学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特点
中兽医学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

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
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兽医学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察口色和脉诊是中兽医的两大特色,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望诊。

望诊
望诊,就是医者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

望诊先是观察外部形态。

一是精神,对了解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较大的意义。

二是形体的肥瘦强弱,可辨患病的新、久和正气的盛衰。

三是被毛和皮肤的色泽、状态。

被毛光泽者气血充盈,反之则虚衰。

四是站卧的姿势和行走的步态。

然后再分别观察眼、耳、口、鼻、呼吸、躯干、四肢、二阴(阴茎、睾丸或阴门和肛门)及粪、尿等。

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口色是气血的外荣,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口色的变化反映着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

一般健康家畜的口色淡红、鲜明、光润,有津液;若是发现晦暗枯干的现象就表明家畜身患疾病。

另外还要观察舌苔,舌苔的变化可反应胃气的强弱,健康家畜舌苔常不明显或薄白而润泽。

病时则有白、黄和灰黑苔。

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热证,灰黑苔主湿热证。

此外,还应注意唇、舌、舌苔的润燥。

湿润者津液未伤,口干苔燥者乃热伤津液。

至于白腻苔则常为湿浊的表现。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包括耳闻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闻声音包括叫声、呼吸音、咳嗽声、咀嚼及肠音等;嗅气味包括嗅口气、鼻气及脓、粪、尿、带等的气味。

问诊
问诊指向畜主了解病畜病史和发病情况如饮食、反刍状况以及周围家畜有否发病等。

切诊
切诊是依靠手指的感觉,进行切、按、触、叩,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主要包括脉诊和触诊两部分。

脉诊
脉诊是用手指切按患畜一定部位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脉象和口色一样,也是畜体气血盛衰盈亏的反映,而气血又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表现。

因此,五脏六腑和畜体各器官组织的状况,都能不同程度地由脉象反映出来。

不同的家畜,切脉部位亦不相同。

马属动物切双凫脉或颌外动脉;牛、骆驼等切尾动脉;猪、羊、犬等切股内动脉。

脉象分平脉、病脉和绝脉三类。

平脉健康家畜的脉象,其脉感不快不慢。

家畜由于品种、性别、年龄的差异,平脉也不一样。

公畜的脉多洪大有力。

母畜的脉多细数。

老龄家畜脉偏浮大,中龄家畜脉多偏滑,幼龄家畜脉多柔和。

这些都属生理性变化,统称为中性脉。

另外妊娠脉象,往来流利有力,称为滑脉,也属平脉。

而病脉则是指脉感过快过慢、过重过轻等,不同于正常健康家畜应有的脉象。

病脉主要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滑涩等。

绝脉也称怪脉,是疾病危重期出现的一种脉象,有助于判断病症的预后。

触诊
触诊,是用手对病畜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探察冷热温凉、软硬虚实、局部形态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变化,以获取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了解了中兽医的诊断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兽医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治疗方法
中兽医学主要以中药和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

我们先来看看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
中兽医学在防治疾病过程中,首先通过辩证将病情确定为某种证侯,再根据证侯确立相应治则,然后在治则的指导下选择相关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方剂进行治疗。

中兽医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解表药例如麻黄、薄荷、桂枝、苍耳子等;清热药例如栀子、苦参、芦根、射干等;泻下药例如芒硝、大黄、番泻叶等;补气补血药例如首乌、白芍、当归、人参等。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看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针术和灸术的总称。

首先来说说什么叫针术。

针术
针术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或某种刺激源刺入或辐射动物体表的一定穴位,给以适当的刺激,借以达到通经活络、宣导气血和扶正祛邪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针具主要有:(使用同期)圆利针、毫针、三棱针、宽针、穿黄针、火针、夹气针以及电针仪、激光针治疗仪、微波针灸治疗仪以及电磁波治疗仪等。

临床上常用的针术有:白针疗法、电针疗法、血针疗法、火针疗法等。

白针疗法指的是实施针术后不出血的针法,主要作用在白针穴位,例如后三里、环跳、抢风等,这些穴位下面没有大的血管或是丰富的毛细血管,操作时使用酒精棉球在穴位上消毒,然后将针慢慢插入就可以了;电针疗法其实是白针疗法基础上的一种针法,不同的是在实施白针方法的同时给以电刺激;血针疗法也叫放血疗法,主要作用在血针穴位上,例如玉堂、通关、三江穴等,这些穴位是指在血管上或是毛细血管比较丰富的穴位,操作时以放血来治疗病症。

激光针疗法指的是使用激光针,对动物的特定穴位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简单介绍了这几种针术,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什么叫灸术。

灸术
灸术是利用点燃的艾炷或艾卷,以及其它温热的物体,作用于动物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给以温热灼痛的刺激,借以达到疏通经脉、驱除寒邪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灸术主要有:艾柱灸、艾卷灸、温针灸、醋酒灸、醋麸灸、软烧法以及烧烙法等。

艾柱灸指的是把艾柱放在相应的穴位上,将其点燃,通过艾柱的熏烤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醋酒灸一般治疗腰胯部位的风湿疼痛,首先用醋将动物发病处的被毛刷透,选取一块略大于发病部位的多层棉布,用醋浸透,将布搭在发病部位,用吸耳球吸取酒精洒在棉布上,将酒精点燃,火焰小的时候洒酒精,火焰大的时候可以洒醋,这样蒸到动物的耳根额头微微出汗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和“健康养殖”的思想理念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毒副作用小、无有害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中兽医学疗法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关主题